- 「選對專長+溝通順暢+費用透明」是挑選律師三大核心要件。
- 先界定案件類型(家事/刑事/民事/勞動/商務),再針對專長與年資篩選。
- 初談就把「事實、證據、目標、預算、時程」講清楚,並要求書面委任契約。
- 不迷信網路評分與排名;以「合規、保密、倫理」為準則,不接受任何保證勝訴話術。
為什麼選律師比「最有名」更重要的是「最適合」
- 案件匹配:不同領域有不同作業習慣與攻防節奏;例如家事(離婚、子女監護權、扶養、外遇證據)強調溝通與證據效力;刑事則重視偵查程序與權利保障。
- 溝通節奏:能把法律風險、勝負不確定性與替代方案(和解、調解)說清楚,才是好律師。
律師執業倫理與規範:不以保證結果招攬、重視保密義務、避免違法蒐證——這些都是長期風險的防火牆。
找律師主要:五個關鍵評估
1) 專長與實務經驗
- 近三年是否處理過你同類型案件?大概量級與難度?
- 是否熟悉地方法院與家事/刑事訴訟的在地實務(書狀風格、調解慣例)?
2) 年資不是唯一,團隊戰力同等重要
- 是否有固定的二席律師或法務助理搭配?必要時能否與其他專業(會計師、心理師、徵信、人資)協作?
3) 溝通與回覆機制
- 是否提供固定的回覆時段與專屬聯絡窗口?
- 會議後是否提供摘要紀錄(爭點、分工、下步行動)?
4) 費用與預算透明
- 先講清楚計費方式、收費區間、付款與退費規則,避免追加爭議。
- 釐清可能的外部成本(鑑定、影印、交通、送達費、調卷費等)。
5) 風險與策略思維
- 是否能坦陳最壞情境與備案?
台灣常見律師費用架構(理解就不吃虧)
- 計時計費:依每小時費率計算(會議、書狀、開庭、研究)。適合爭點多、變動大的案件。
- 計件計費:以程序節點收費(例如起訴狀、準備書狀、開庭一次)。好預估但需留意追加項目。
- 成功報酬/階段性獎勵:達成既定目標後加計;應事先書面約定並避免不合理比例。
- 諮詢費:首談通常計時;可視複雜度折抵部分後續費用。
建議:索取書面費用表+委任契約,逐條確認「服務範圍、未含費用、結束條件、資訊保密、證據合規」。

委任流程 SOP(從諮詢到開庭)
- 預約諮詢:提供背景時間線、關鍵文件、目標與預算上限。
- 利益衝突檢核:確認律師與對造無衝突;必要時簽保密協議。
- 風險盤點與策略:界定爭點、蒐證清單、時程規劃(含調解或和解可能)。
- 書面委任契約:敘明服務範圍、計費方式、保密條款、終止與退費機制。
- 證據與資料管理:建立檔名規則、版本控管與傳輸安全(避免在通訊軟體亂傳原檔)。
- 程式執行:送件、開庭、補件、陳報;每一步皆回報進度與下一步行動。
評價與口碑要怎麼看才不踩雷
- 看敘事而非分數:重點在真實的處理過程描述與溝通細節,而非單一星等。
- 避免被行銷話術帶著走:對於「保證勝訴」「最強排行」等字眼要有警覺。
- 核對基本資料:執業年資、辦公室地址、是否為律師公會登錄之執業律師。
合法蒐證與保密:與律師合作實務規則
- 蒐證合規:只使用合法取得的文件、通訊紀錄與照片;避免闖入、竊錄、裝置追蹤等高風險。
- 個資保護:不必要的身分資料與私密資訊不收集;必要資訊以最低量原則處理並設定保存期限。
- 保密義務:案件往來資料僅限指定視窗與律師團隊傳遞;避免交付第三人或未加密雲端。
適用情境的選律師清單(可複製使用)
- 我是家事案件(離婚、監護、外遇):是否熟悉家事法庭流程?是否具備與徵信、心理師協作經驗?
- 我是刑事案件:是否能於偵查階段即介入?是否熟悉聲請閱卷、卷證整理與自白法則爭點?
- 我是勞動/職場:是否處理過大量勞資爭議、資遣與職災?
- 我是企業商務:是否有合約審閱與爭議預防實務?是否熟悉公司治理與股權安排?
三方徵信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不保證結果,重視合規與溝通)
- 律師合作大網:與合作律師與律師事務所,針對家事、刑事、民事與商務爭議提供一站式諮詢—蒐證—訴訟支援。
- 合法蒐證 SOP:以「必要、最小侵害」原則執行;杜絕針孔、闖入、裝置型追蹤等高風險手段。
- 資訊安全與保密:建置資料分級、存取控管與最短儲存政策,配合律師端的保密制度。
- 24 小時服務:急件可先由顧問盤點事實與證據可用性,再安排律師時段銜接。
常見 QA
Q1:要先付諮詢費嗎?
多數事務所會收取諮詢費;可詢問是否可折抵部分後續服務費用。
Q2:可以同時諮詢兩位以上律師再決定嗎?
可以。建議以同一份事實摘要與文件給不同律師評估,便於橫向比較。
Q3:律師可以保證勝訴嗎?
不行。律師應說明風險與可能結果,但不得以保證勝敗招攬案件。
Q4:費用可以分期嗎?
視事務所規定與案件進度安排,務必寫入委任契約並約定達到哪些節點再付款。
Q5:遇到需要蒐證的情況怎麼辦?
先確認合法性與必要性;由律師與合規徵信共同擬定蒐證計畫,避免違法取證導致證據被排除或衍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