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變形的南瓜餅。」
- 組裝複雜度:C
- 英文名稱:Asshimar
- 登場作品:機動戰士Z鋼彈
- 型號:NRX-044
- 類型:量產型大氣層內可變MS
- 用途:大氣層內作戰
- 全高:23.1米
- 重量:63.8噸(全重)、41.1噸(空重)
- 塗裝:橘、紅、綠
- 所屬勢力:地球聯邦軍(迪坦斯)
- 駕駛員:布朗·布魯塔克
- 模型類別:HGUC
- 模型編號:054
- 年份:2005
- 板件數量:6+PC件+螺絲+單張貼紙
- 零件加貼紙總數:190(含PC廢件9)
- 貼紙:6張
故事背景
阿西瑪(Asshimar)是由新人類研究機構之一的「奧克蘭研究所」所開發的可變形 MA(機動裝甲),同時也是第一台能夠在大氣層內自力飛行的變形機體,其型號中的「N」代表出自新人類研究所。
在開發之初,多數 MS(機動戰士)仍依賴武裝基座( Base Jabber)、德戴改(Dodai Kai) 等「輔助飛行系統(SFS)」進行空中作戰,但這些裝備不僅佔用艦艇空間,且一旦被擊落,MS 便失去機動性與戰鬥能力。阿西瑪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誕生——它能獨立進行高速飛行與戰鬥,具備自由升空、突擊與撤離的能力。阿西瑪的構造以上半身摺疊成圓盤狀的變形機構為核心,使其在 MA 形態下能獲得優異的空氣動力與升力。腿部的大型引擎提供如戰鬥機般的推進力與爬升速度,頭部則配置多組天線與壓差感測器。為了讓變形更高速流暢,阿西瑪在關節與可動部位施加「磁性塗層(Magnet Coating)」,讓它僅需 0.5 秒即可完成變形,能在空中瞬間於 MS 與 MA 模式間切換,實現了當時前所未有的戰術運用。
阿西瑪的裝甲堅固且具抗彈性,但在變形時胸部裝甲會展開,成為主要弱點。武裝方面相對簡略,僅配備一把光束步槍。這些缺點促使後來更高性能的可變形 MA——ORX-005 蓋布蘭(Gaplant)登場,以彌補阿西瑪的不足。
在漫畫《機動戰士 Ζ 鋼彈 Define》中,阿西瑪由瀧川虛司重新設計,高度提升並在腿部增設可摺疊機翼與推進器,前臂內藏可收納雙管機槍,雙肩則配備導彈發射器。其大型光束步槍在 MA 模式時可掛載於機體側面(最多兩把),在 MS 模式則可掛於前臂上收納。
阿西瑪的開發始於 U.C.0083,因其變形機構對 MS 模式的可動影響極小,使得整體構造相對簡單。至 U.C.0085,第一架原型機完成,並於同年投入測試部隊進行實戰評估。在試飛過程中,曾被民眾誤認為「不明飛行物(UFO)」,甚至向聯邦與地方當局通報有「飛碟」出沒。由於其高生產性與優異性能,阿西瑪成為一年戰爭後聯邦軍重建空軍力量的重要機體之一,並正式被採用。最初部署於北美部隊,在迪坦斯(Titans)的支持下,其運用範圍逐漸擴展至全球各地的地球聯邦基地。
在格里普斯戰役初期,阿西瑪首次於卡拉巴(Karaba)佔領的甘迺迪太空港現身,由布朗·布魯塔克(Buran Blutarch)駕駛,與搭乘 Base Jabber 的 RMS-106 高性能薩克共同發動攻擊。阿西瑪展現出極高的機動性,甚至能壓制幽谷(AEUG)的高性能機體 RX-178 鋼彈 Mk-II 與 MSN-00100 百式。儘管最終受損撤退,但卡拉巴與幽谷皆蒙受重大損失。布魯塔克之後仍持續駕駛阿西瑪追擊卡拉巴的迦樓羅級飛行母艦,最終在任務中戰死。其後,一架被俘的阿西瑪曾由幽谷王牌駕駛員加布里埃爾·佐拉(Gabriel Zola)操縱,對俄羅斯堪察加基地發動攻擊。 至 U.C.0088,在第一次新吉翁戰爭期間,多架阿西瑪部署於被新吉翁軍奪取的地球聯邦基地內,使新吉翁得以獲取此機體。U.C.0090 時期,地球聯邦仍有部分阿西瑪現役服役,隸屬於地球聯邦「MS 空中戰鬥部隊公司」,其中一架由該部隊指揮官布洛格利·利傑拉(Broglie Ligera)駕駛。三架阿西瑪曾出動支援遭機動兵器襲擊的補給基地,布洛格利在作戰中與一架藍色傑爾古格交戰,似乎認出了對方是由烏瑪·萊特寧(Uma Lightning)所駕駛。 有部分資料指出,阿西瑪因過於敏銳與侵略性的飛行特性而導致墜機事故頻傳,故被迅速汰換。然而,其設計理念仍深遠影響後續的大氣圈內可變形機體開發,例如 U.C.0096 登場的 RAS-96 安克夏(Anksha)。
武裝介紹
- 大型光束步槍(Large Beam Rifle)
阿西瑪專用的客製化光束步槍,具有長方形縱向槍口,設計時特別考慮了空氣動力學。於 MA 模式下可收納於機體下方,在 MS 模式則掛於腰部後方裝甲處。輸出功率達 2.6 兆瓦,透過高光束收束率產生極強的破壞力,能以單發模式或連射模式進行攻擊。 - BR-87A 光束步槍(BR-87A Beam Rifle)
與 RMS-106 高性能薩克及 RMS-108 馬拉賽所使用的光束步槍相同,採用可更換式 e-pac 供能,輸出功率為 2.2 兆瓦。 - 光束軍刀(Beam Saber)
大多數 MS 的標準近戰武裝,為一手持式裝備,依靠可充電能量電容器供電。啟動時會釋放由 I-Field 所束縛的高熱等離子刃,可切斷未經抗光束塗層處理的裝甲。在《機動戰士鋼彈 Z:星之繼承者》中,布蘭一度奪取 RX-178 鋼彈 Mk-II 的光束軍刀,企圖殺死卡密兒·比丹,但最終失敗。
模型介紹
阿西瑪絕對是Z鋼彈系列的熱門機體,主要的熱門原因除了本身的造型奇特之外,還有在劇情過程中對主角群產生的壓制力,不僅在Z鋼彈當中壓制了卡蜜兒與夏亞兩台機體,劇情中的表現甚至可以說戲耍也不為過,充分展現了TMA在大氣層當中的卓越能力。而在之後,也貢獻了被阿姆羅用運輸機擊落,還有用里克·迪亞斯正式急墜,達成了跟三位主角都有交戰的輝煌紀錄。
但回到模型本體,相較於動畫當中給人的魁武感,模型上顯然在個頭上以及四肢的設計上都顯得單薄不少,很難還原劇情當中給人的壓制感。同時說明書部分在變型的設計說明上顯得有點抽象,相較於近代的設計,明顯還有不少值得調整的地方,算是模型的一大缺點。
但撇除這些,阿西瑪在變型的設計上很獨樹一格,甚至可以說有點小鬼才的地步,會讓人好奇當初的模型設計師如何對這個變形系統進行設計,機械結構上也存在不少巧思。而變形後的造型也真的就是方方正正的南瓜,反而MA形態的造型表現個人認為還更好看一點,算是一個有愛再買的模型。

基本的正面照,本體的四肢比例其實頗不協調。

武裝只有基本的一把大槍。

劇中也是以此形態壓制了卡蜜兒與夏亞。

變形後的南瓜。

要完全合併需要一點後製處理,結束這一回合。
板件開箱

A板件-37個零件

B板件-31個零件

C板件-10個零件

D板件-15個零件

E板件-41個零件

F板件-19個零件

PC件-27個零件,9個廢件

螺絲-4個零件

貼紙-6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