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葛靜文(Vanessa Hope)
主要演員:紀錄片
上映:2025
很幸運的跟到了導演場。身在一個「非正常國家」的一員,七年級生如我,經歷了國家認同(這很重要的也等於自我認同)的轉變,從「中美斷交」到「台美/台日友好」,「中」與「台」僅僅是一字之差,但我們發出什麼聲音,就代表著,世人如何看我們。
我們不被看見,也在於內在與區域政治上的模糊。也因此,這個題目由一位美國導演來記錄,是蠻有意思的。

有人問導演:「為什麼拍《看不見的國家》?」這也是我內心第二個好奇。
原來,紐約土生土長的她,長大後去過_國學中文,後來向東踏上台灣,感受到全然不同的氛圍。加上製片先生曾多次與李安導演合作,使她對這裡愈生好奇,再次回來、長期拍攝。她溫柔而堅定的回應(如同她賦予影片的氣質):

「我沒有家人在_國,不必擔心被威脅;我站在不一樣的位置,所以覺得自己有更大的使命去扛起(紀錄片)這件事。嗯⋯⋯或許吧⋯⋯我再也無法去_國,不知道。」
「但總之,我希望能鼓舞國際社會上更多人,不去害怕_國。大家可以來台灣走走,多了解一些台灣的故事,分享給世界上更多人。因為,這在很多面向上(例如作為中文世界唯一的民主體制、例如鄰近強權的韌性)都是有意義的。」
「 我 們 很 幸 運 , 能 有 台 灣 。」(差點被這句弄哭了)

當中,最讓我有情緒的畫面,是中國的領導熊。
他那些一果兩籽的言論,當然都在新聞上看過。但在電影院,當這隻領導熊在大大的螢幕上,說著虛偽的一家親、實則情勒恫嚇,那低沉冷冽的聲調,透過劇院音響播出時,真的一把火會上來。我相信,除了不到 10 % 紅透透的傢伙外,任何人聽了都會覺得不舒服、會很強烈的備受威脅。
認識自己是人一輩子在探究的事,認識身處的母親大地也應該是。無論你原來的立場,總之結果來說,我們現在是被世界接住著。能走到這一步,不容易,值得透過一位美國導演的眼睛,重新看一下這些年的我們。

本片在 40 個以上國家上映——美國、英國、義大利、德國、波蘭、法國、捷克、西班牙⋯⋯各地觀眾訝異,我們身處如此的威脅、坎坷的命運,卻有如今的發展,無論經濟、文化、民主。
那我們夠認識自己嗎?曾經歷史地理,教更多的是遙遠的大河、鐵路、高原。我們夠認識鄰近的惡意嗎?(尤其當它包裝成粗糙的善意)多少人能好好論述外國人眼中看似一樣的 Chinese?事實上真的不夠。這 85 分鐘,是我們的前世今生,值得看一眼、哭一回,然後堅強。
「 我 們 很 幸 運 , 能 有 台 灣 。」
「 我 們 很 幸 運 , 能 在 台 灣 。」
by Rhy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