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同

含有「自我認同」共 44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You have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如果你有夢想,就要保護它! ──《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Thumbnail
5/5當幸福來敲門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有被這句話擠壓過嗎? 我有! 坦白說,曾經真的被這一槍打到過—— 不只是被問「什麼時候結婚?」「不打算生一個嗎?」….. 到底是被“孝”還是被“無後”傷到? 這整件事裡,都沒提到要”被“嫁的那一位的看法。(伽~) 圖片來自:AI生圖+向娜調圖 孝是什麼? 無後是
Thumbnail
從表面上來看,《先自己自己,再一起一起》是一位太魯閣族原住民覺醒的歷程,但在閱讀的過程中,那些過去在制式教育當中的框架也將受到挑戰,尤其是當尊重多元價值成為主流論述,它也有助於讓我們理解所謂「尊重多元」所必須代表的意義。
Thumbnail
5/5先自己自己,再一起一起
你是不是也曾感覺自己像個宇宙中的迷途者,找不到歸屬感? 前天陪女兒去看皮克斯的《地球特派員》,沒想到他給了我溫暖的答案!下面是我從中學到的三件事情 ... 1. 真正的歸屬感來自於「被理解與接納」 電影中艾立歐一直尋找在宇宙中的容身之處,以為答案在遠方 然而,最終他發現真正的歸屬並非一個具體
Thumbnail
喜歡大片綠葉子的感覺。尤其是那種水氣飽滿、葉面很寬的植物,看著就覺得整個空氣都被洗了一遍,有氧氣、有濕氣,像是某種日常裡的森林浴。只要它們在視線範圍內,心情就會變得比較鬆一點。 所以我時不時會在家裡種一些植物,小盆的、大片的、窗邊的、陽台的…… 但每次都會有一點點變調。 有些植物好像不太想跟我一
Thumbnail
引言 這世界的燈光再多,也不該熄滅你內在的那一盞。 我們常為了迎合誰的期待,把自己的光調暗,以為這樣就會被接納。但那不是發光,那是犧牲。真正的發光,不是為了取悅誰,而是因為你願意看見自己的亮。 金句名言 「做你自己,因為別人都有人做了。」 —— 王爾德(Oscar Wilde)
Thumbnail
Oren-avatar-img
5 天前
為自己發光~
當我們踏入異國他鄉,是否需要取個新名字來融入當地?茱麗葉曾說,玫瑰換了名字,依然芬芳如故。但當我們娶了新的名字,是不是也換上了新的身分?是否象徵著舊身分的割捨?這篇文章,小芝女透過旅外經驗與文化觀察,反思名字不只是代號,而是身分、語言與自我認同的延伸。改名,或許不是放棄,而是一種擁抱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名字只是一個代號 但大多數人覺得它有能量~~ 我喜歡長輩賜予的名字 對我來說那是一種祝福 所以直接音譯也可以~
Wandering On -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林燃(創作小說家) 🫶🏻🫶🏻🫶🏻by小芝
怎樣心理狀態的人,可能會經歷自我認同的混亂議題?或者,怎樣心理狀態的人,可能會經歷中年危機,到了中年之後才開始要來克服青春期未完成的「自我認同」發展議題呢?這一篇文章將要來揭曉...
Thumbnail
5/5他們的春夏秋冬
突然有一聲「喵」,不是叫你,也不是撒嬌——就是一種交代感。 那天晚飯後走回家的路上,聽見一聲毛毛的傲嬌喵。奴性大發的我腳步立刻停住:「有什麼事要吩咐嗎?」結果那隻貓居高臨下看我一眼,嗯,交代完了,悠悠地就要離開。 (到底是交代了什麼😂) 這時突然想到,欸包包裡有豆貓棒耶!還是內建雷射測距儀的那
Thumbnail
src
匿名投票
你曾經被貼標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