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代航空界哪個詞最常被提起、最被拿來「掛嘴邊」,那非CRM 莫屬。Cockpit Resource Management、Crew Resource Management、Company Resource Management……這玩意兒一路進化,從「兩個人該怎麼在駕駛艙裡不吵架」,到「整個公司的人都該怎麼和平共處」。簡直比智慧手機的版本更新還勤快。
記得我剛進航空業那會兒,CRM還只是「Cockpit Resource Management」——說白了,就是教機長跟副駕駛別在三萬英呎上互相翻白眼。那年代的訓練大概是這樣的:教官一臉嚴肅地說:「同學們,尊重夥伴、互相溝通。」然後放一段事故錄音,提醒大家「不說話的副駕駛」會有多可怕。於是我們全班都點頭如搗蒜,心想:「以後我當機長,一定要讓副駕駛說話。」——結果等自己當上機長,副駕駛一開口你又覺得他多嘴。這就是人性。
後來CRM改成「Crew Resource Management」,開始把空服員也拉進來。意思是說:「前艙後艙一家親,有事要一起扛。」理論上很美好,實際上嘛……當飛機亂流、咖啡灑滿客艙時,前艙的飛行員在說「Request higher level」,後艙的空服員在吶喊「Request more paper towels」。彼此都在做自己的CRM,只是頻率不太一樣。
再後來,CRM成了「Company Resource Management」,意思是連地勤、簽派、機務工程師、餐飲部、甚至民航局的駐點督導都算資源。聽起來很壯觀,但當你在天上發生緊急狀況時,這些「資源」離你都幾萬英呎遠,唯一能即時幫你的,大概還是隔壁那個副駕駛。所以說啊,再多的資源,也比不上隔壁那張椅子上的人可靠。
CRM的四根大支柱人人都背得滾瓜爛熟:Communication、Teamwork、Workload Management、Decision Making。但這四項裡頭的老大,是Communication。
沒有溝通,就沒有團隊。沒有團隊,工作分配就成了誰搶得快誰先做;沒人分工,決策就變成機長一念之間的「我覺得可以」。那離「我以為」這三個字也不遠了——而航空界最怕聽到的,就是「我以為」。
有趣的是,Communication這個大C,還能細分成五個小c:Copilot、Cabin crew、Controller、Customer、Company。這五個c,看似簡單,實際執行起來常常是場心理戰。
在模擬機裡,教官總會提醒:「記得CRM的五個C!」有的教官隨性,覺得點到為止就行;有的教官則要求你像背九九乘法表那樣背順序,還得照規矩一個一個講——由內而外,像同心圓那樣「波紋式溝通」。要是漏了一個,他眉毛一挑:「你剛剛跟Controller有溝通嗎?」我心裡想:我忙著救飛機還要背口訣,這是不是有點太要求完美了?
第一圈:Copilot。永遠從身邊那位開始。
公司教的FORDEC(Facts, Options, Risks, Decision, Execution, Check)就是決策聖經。但實際上,很多時候飛行員是這樣運作的:副駕還在忙著ECAM action,機長已經抓起話筒跟塔台說「Mayday,我們要轉降。」等副駕抬頭:「蛤?我們要去哪?」——完了,這就叫沒有CRM。別笑,這種事比你想像的多。
第二圈:Controller。航管不是上帝,但在天上他說了算。你可以決定要轉降,但他得幫你找到空間讓你轉。若你沒講清楚,他最後一句話通常會是那句經典台詞:「What is your intention?」聽到這句話,基本代表——他已經看不懂你在幹嘛了。
第三圈:Cabin Crew。這一圈常被忽略。許多機長在狀況發生後第一時間先廣播給乘客,卻忘了客艙組員還懵著。結果客艙經理剛跟乘客解釋「只是小問題」,機長一句「我們準備轉降」——全場秒變驚悚片。這種事比機械故障還傷感情。所以記得先簡報NITS(Nature, Intention, Time, Special Instruction),讓自己人心裡有底。
第四圈:Customer。也就是乘客。乘客其實很敏感,飛機異常、繞圈、降空層、推力變化,誰都看得出來。這時候由機長親自廣播最有用,不必講太多——三句話足矣:「我們遇到小狀況,已妥善處理,稍後會有進一步說明。」重點是聲音要穩,語氣要像天氣預報。有一次我聽過某位機長廣播:「Ladies and gentlemen, we have a slight technical problem...」結果他「slight」講得太心虛,全機乘客都開始禱告。
第五圈:Company。公司永遠是最後一圈。不是說不重要,而是他們再怎麼急,也救不了你眼前的狀況。而且有時你還得小心——一通報回去,馬上來三封電郵、兩個電話:「機長,我們建議你先holding再決定。」所以老飛行員的金科玉律是:「先處理飛機,再處理公司。」因為飛機壞了還能修,但公司會修理你。
回想早年上模擬機課時,我也曾把CRM當例行公事。教官問:「你有跟客艙組員溝通嗎?」我笑著回答:「有的,剛剛跟她說早安。」那時覺得CRM是走流程,後來才懂——它其實是一門「怎麼當人」的學問。
在這行待久了,你會發現:CRM不是訓練課,而是生活哲學。同樣一句話,「我們要轉降」可以講成命令,也可以講成團隊決策。差別不在內容,而在態度。
如今的我,每次上模擬機課都還是會被提醒:「記得CRM!」我總會笑笑回答:「放心,這回我連飛機廚房都會一起管理進去。」畢竟,航空的世界裡,能讓人安全降落的不只是技術,還有那份願意傾聽與理解的心。
✈️ 飛行員語錄小結:在天上,飛機靠兩台引擎;在天上,飛行員靠五個C。不懂CRM的飛行員,早晚會學會——只是最好別用事故來當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