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時有捐血的習慣,也會試試不同的捐血站或是捐血車上,看看有什麼不同。
來到日本之後,近期才知道原來外國人也可以捐血!目前的規定是,入境日本之後超過四週,只要符合規定的狀況(https://www.jrc.or.jp/donation/about/refrain/),持「有照片」的正式官方身分證明(例如,My Number Card或是護照)也是可以捐血的。
現在東京有很多外國人,也許有一些捐血站有提供簡單的翻譯服務,但我在有樂町的紅十字會的經驗來說,全程都是以日語進行,不論是報到、問診、填寫文件、流程說明等等都是日語,所以建議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日語能力,或是找可以幫忙翻譯的朋友一起去比較好。 我有感覺護理師知道我是外國人,講話速度會比較慢,不過,我在緊張之下,有幾題問題也會答非所問,比如護理師問我今天幾點吃早餐?我以為她要問我早上吃了什麼,還很認真地回答了:「食べパン。」但即使答錯了,護理師就是很貼心地重新再問我一次,不會讓我感覺到不舒服等等。
接著,我想用列點的方式整理幾個心得與大家分享。

https://www.bs.jrc.or.jp/ktks/tokyo/special/m6_03_01_00_index1.html
整體結論:
1. 第一次捐血也可以網路上預約唷!
預約網址:https://www.kenketsu.jp/Login?startURL=%2F
因為第一次申請的時候,沒有會員編號,所以要點選下方這個選項開始申請預約:

接著系統會提供你一個捐血編號,這個編號等到第一次成功捐血之後,就會變成你的正式捐血卡號碼。捐血完之後,可以再於網站上或APP上登入這個號碼,之後的血液結果或是捐血等等通知,都可以在網路上直接操作。
實際到達捐血站報到之後,現場也會提供你一張實體的捐血卡,是一張很薄的卡片,有點類似圖書館影印卡的那種磁片卡。圖案有三種可以選擇,背面就是個人資訊,包含這次捐血日期等資訊,但背面的資訊幾乎已經填滿,不確定是每一次都會更換還是可以一直使用?

2. 一次請捐 400ml !
網路預約的時候就需要選擇要捐的項目,例如全血、血漿還是血小板等。目前全血的話,都沒辦法選擇 200ml 的捐血量,都是400ml。我問護理師為什麼日本是 400ml 呢?因為台灣女性一般都是 250ml 。她說是因為有輸血需求時,輸血量大部分至少要有 400ml,但如果是湊合來自兩位不同的人的 200ml 血液的話,副作用還是比較多,所以日本這邊希望同一個人的捐血量能夠一次以 400ml。
3. 捐血前非常強調有沒有喝足水分
首次在日本登記捐血的話,手續會比較多,護理師一開始就告訴我,今天從報到開始一直到最後抽血完且休息完,需要至少80分鐘左右。如果您是第一次要在日本捐血,請大家務必預留足夠的時間。
日本整體捐血前的流程與台灣的流程差不多,但是內容「細緻」很多,而且有很多項目會一直重複填寫跟詢問,比如出入境過哪些國家跟時間等等,有沒有睡飽4小時以上,喝有沒有喝足夠水,這些問題都會被問至少三遍,包含護理師跟醫師以及平板作答的次數。
我覺得相較於台灣的護理師會把你帶到小房間,然後神秘兮兮拿出護貝紙卡問你親密行為的問題,這部分在日本是在平板上面作答,醫師或護理師都沒有用口頭問過我。老實說,我也不確定哪一個比較好,感覺被口頭詢問還是比較容易會誠實回答。但是,醫生或護理師他們會一直強調的就是你有沒有喝足水分等等。
4. 大地跑關
在台灣,不論是捐血站或捐血車,最多大概只有三個點要跑:報到處、小房間跟捐血處。雖然日本跟台灣流程差不多,但是每一個流程都分得很細,變成需要跑關。例如報到是第一站,然後量完血壓之後又是到另一櫃台去領取預備抽血的資料,接著是填平板資料,然後再到小房間與醫生「面談」(這部分基本上就是確認我剛剛在平板填的資料是否正確)。面談結束之後,直接到下一關測試血紅素濃度以及血型是否正確,同時也會由護理師觀察左右手的血管狀態,決定適合抽哪一手。最後才會到捐血區去,捐血完之後再回到等待區至少要待30分鐘以上才能離開。
5. 保護隱私,以當日編號呼喚你
捐血整體流程中,為了安全,當然還是需要向護理師講出你的全名。但在等待的過程中,尤其需要等待的時候,護理師都是以當日提供的手環編號稱呼你,不會讓全場的人知道你叫什麼名字,連姓氏都不會知道。我覺得除了避免只叫姓氏容易搞錯人之外,同時也是保護捐血者的隱私。我覺得這一點台灣可以參考一下。
6. 水和飲料喝到飽
誠如剛剛所說,日本這邊非常強調你有沒有喝足水分,但是他們的水分指的不只是「水」而已,好像各種飲品都可以算數。我在網路上看到其他的網友也有分享,感覺幾乎是所有的捐血室都有幾台飲料機,可以免費、不限次數的喝。當然我覺得唯一的問題就是環保了,因為是機器內部提供的紙杯,所以紙杯都不能夠重複使用,這一點我覺得應該要想想改進的辦法。

有樂町捐血室還有提供冰棒,但有限額一人一支而已。我在捐血時,護理師說以前的「福利」更好,還有食品可以吃,冰棒也更大根,但最後都是因為預算問題,目前就只能提供飲料跟小小支的冰棒。但對我來說,或是對台灣人來說,這已經是很棒的回饋了。

有樂町站提供的冰棒
7. 捐血時,一定有一位護理師會與你相伴
在台灣捐血時,常常因為護理師人手不足,會在扎針之後,確認一下你的狀況,很常緊接處理下一位捐血者,有時候會等到捐血機器發出逼逼的聲音之後,才會過來完成捐血步驟拔針等等。但是這次在日本的經驗,即使幫你扎針的護理師在扎完之後繼續扎下一個人,但馬上就會有另一位護理師過來在你身邊相伴。不過,護理師很會聊天的風格好像日本跟台灣都差不多,這蠻有趣的。

8. 捐血設備與台灣差不多
東京有樂町的捐血設備,比如捐血椅子、捐血方法、集血袋等等的設備,我倒是覺得跟台灣差不多。但是在日本這邊捐血的過程中,針頭的地方會有一種「咕嚕咕嚕」的感覺,我看有網友寫說像「真空感」,我大概知道那種感覺,不會痛也不會麻,但就是有一種定時被「抽」一下的感覺。
9. 捐血完,希望你一定要休息30分鐘
在台灣捐血完之後,如果現場捐血者沒有很多,護理師會希望你坐在捐血椅上至少 5 分鐘,感覺狀況穩定的話就可以離開了;如果捐血者很多,就會請你下來捐血椅,到外面的等候區或是捐血車後面的小小等候區坐著休息。基本上,我十幾年捐血的經驗下來,會真的坐在那邊等超過 10 分鐘的人真的不多,我自己有時候可能也坐不到 5 分鐘,覺得沒有頭暈之類的就會離開了。
但是這次在有樂町站,日本這邊會堅持你一定要在捐血之後,需要休息超過 30 分鐘才能離開,可以離開的時間點還會被寫在捐血後注意事項紙上呢。這 30 分鐘當然就是可以再多喝更多飲料或是吃一根冰棒之類,現場也有插座,如果要用電腦等等也都可以。
10. 捐血結果在系統上通知
過去台灣捐血完之後,血液中心會以E-mail方式提供一份pdf的血液檔案報告。日本這邊則是在捐血完後的兩天,可以於會員系統裡面查詢,沒辦法直接下載成一份檔案,但於系統中可以追蹤過去的各種資料也是蠻方便的。
以上就是我於2025年,日本東京有樂町捐血站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不論人在哪裡都勇於捐血,但請不要以捐血當作血液或是疾病檢驗的方式。
有樂町捐血站照片,有很多置物櫃可以使用,還有專門放大衣的置物櫃:





〈本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