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繽紛、充滿驚奇的海洋小精靈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自從我在2012年開始買下我人生中第一台水下相機後,海蛞蝓就成為我鏡頭下收藏的對象,因此我也成為2013年組建海底玩家攝影組第一代中唯一還在拍照的水下攝影師,我不敢說自己是專家,但我真的被這種裸鰓類生物給吸引,而且還真的有人因為研究海蛞蝓而得諾貝爾獎喔!!!

而這可是我那腦神經研究專家老爸告訴我的 ~

"Eric Kandel(埃里克·坎德爾)——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他是真正因為研究「海蛞蝓」(不過是無殼的腹足類Aplysia californica,中文叫「海兔」,屬於後鰓類,不是典型的裸鰓類Nudibranchia)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唯一一人。 Kandel利用海兔簡單的神經系統(只有約2萬個神經元)證明了學習與記憶的分子機制,奠定了現代神經科學基礎。"

本篇是深受格友 "陽台觀察者" 最近一篇 po 文的啟發,讓我開啟的新篇章 ~ 海洋生態篇


裸鰓類生物介紹(Nudibranchia)

裸鰓類(學名:Nudibranchia),又稱為海蛞蝓(sea slugs)或裸鰓亞目,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異鰓目之下的一個亞目。它們是海洋中色彩最絢麗、形態最奇特的生物之一,全世界已描述約3,000多種,實際數量可能更多。

raw-image


名稱由來與特徵

「裸鰓類」的名字源自希臘文「nudi」(裸露)與「branchia」(鰓),因為它們的鰓直接裸露在背部或體側,不像一般蝸牛有殼保護。成年裸鰓類完全沒有外殼(有些種類在幼體階段有殼,但成年後會脫落),這使得它們的身體柔軟而富有彈性,能在珊瑚礁、石頭縫或海底自由爬行。

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它們極度鮮豔的顏色:紅、橙、黃、藍、紫、黑白相間,常常帶有螢光般的斑點或條紋。這些顏色通常不是為了「好看」,而是「警戒色」(aposematic coloration),告訴掠食者:「我有毒!別吃我!」

raw-image


防禦機制:偷來的武器

大部分裸鰓類都具有驚人的「化學武器」系統:

- 許多種類專吃有毒的刺細胞動物(如水螅、海葵、軟珊瑚),卻不會被刺細胞刺傷,反而能將未發射的刺細胞完整地運送到自己背部的突起(角犄杴,cerata)頂端儲存,當被攻擊時直接發射出去防身。

- 有些種類會從食物中提取毒素(如海綿中的毒素),儲存在體內或分泌到體表,讓自己變得難吃或致命。

- 極少數種類甚至能進行光合作用!例如「小棉羊」(leaf sheep,Costasiella kuroshimae)會保留吃進去的藻類葉綠體,在體內進行光合作用,獲得額外能量(這稱為 kleptoplasty,竊取塑體)。

raw-image


生活習性

- 全為肉食性,主要獵食海綿、水螅、海葵、苔蟲動物、魚卵等。

- 同時為雌雄同體(每隻個體都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交配時兩隻會互相授精,產下美麗的螺旋狀卵帶。裸鰓類都是雌雄同體,因為要在茫茫大海中遇見同類不易,所以一見面就交配,先伸出右手的就是公的,所以有可能同時是公的或母的,我朋友就見過3P的場景,每次可孵化上千隻,但可能只有不到 10%會孵化,因為連同類都會吃這些蛋。

愛愛中

愛愛中

- 壽命通常只有幾個月到一年,最長不超過兩年,因此牠們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繁殖和防禦上。

- 分布於全球海洋,從熱帶珊瑚礁到極地海域、從潮間帶到數千公尺深海都有蹤跡,其中以印太區(尤其是菲律賓、印尼、澳洲)種類最豐富、顏色最炫麗。

raw-image


代表性種類

1. 西班牙舞孃(Spanish dancer, Hexabranchus sanguineus):體型最大可達40–60公分,游泳時像紅色裙摆舞動,是少數會游泳的裸鰓類。

2. 大西洋蛞蝓(blue dragon, Glaucus atlanticus):漂浮在大西洋上,專吃僧帽水母(葡萄牙戰艦),把最強的刺細胞偷來裝備自己。曾經在小琉球近海出現過,它的現身都會伴隨著被黑潮飄過來的僧帽水母。(左下照片)

3. 皮卡丘海蛞蝓(Thecacera pacifica):橘黃色帶黑色尖端,像極了皮卡丘的耳朵。(中間照片)

4. 小綿羊海蛞蝓(Costasiella kuroshimae):綠色身體有黑色與藍色斑點,觸角像綿羊耳朵,會行「光合作用」。它的實際體型只有米粒大,拜現代科技之便,TG系列的相機就可以拍得到。(左上圖)

raw-image


生態價值與保育

裸鰓類是海洋生態系的指標物種,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牠們同時也是海洋天然藥物的寶庫,許多種類體內的毒素正被研究用來開發抗癌藥物。然而氣候變遷、海洋酸化、珊瑚礁破壞都威脅著牠們的生存。

下次潛水時,如果你看到一團會動的「彩虹」,千萬別用手碰!那很可能是一隻全身帶刺、滿載毒素的小怪物——但也是大自然最華麗的藝術品之一。

裸鰓類用最極端的美,告訴我們海洋世界有多麼不可思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lyturtlex 旅圖誌
29會員
162內容數
FlyTurtlex 海洋生態旅遊愛好者及業餘水下攝影師,也是一位創新管理者、平面設計師、及講師;也是一位臼井靈氣療癒師、光束靈氣點化師、生命回溯溝通師及身體覺察的實踐者,以海洋保育為出發點,邁向永恆之愛與光的揚升之旅!​
Flyturtlex 旅圖誌的其他內容
2025/06/22
這部14分鐘的海底微距攝影影片,珍貴地記錄了清潔站的假魚醫生和拳擊蟹的生態行為。影片透過微距特寫,捕捉到假魚醫生的獨特特徵「嘴巴尖有鬍鬚又有牙齒」,並揭露拳擊蟹「惡老闆」的祕密:牠利用海葵毒液禦敵覓食,卻只獨享大部分食物,限制海葵生長。影片展現長期累積的海洋生態觀察,為海底世界增添精彩故事。
Thumbnail
2025/06/22
這部14分鐘的海底微距攝影影片,珍貴地記錄了清潔站的假魚醫生和拳擊蟹的生態行為。影片透過微距特寫,捕捉到假魚醫生的獨特特徵「嘴巴尖有鬍鬚又有牙齒」,並揭露拳擊蟹「惡老闆」的祕密:牠利用海葵毒液禦敵覓食,卻只獨享大部分食物,限制海葵生長。影片展現長期累積的海洋生態觀察,為海底世界增添精彩故事。
Thumbnail
2025/06/19
探索圖蘭奔海底微距攝影的挑戰與魅力,體驗拍攝極微小生物的困難與成就感,以及阿爾巴祕密花園的舒適環境與專業潛導團隊帶來的難忘體驗。
Thumbnail
2025/06/19
探索圖蘭奔海底微距攝影的挑戰與魅力,體驗拍攝極微小生物的困難與成就感,以及阿爾巴祕密花園的舒適環境與專業潛導團隊帶來的難忘體驗。
Thumbnail
2024/06/25
我們在圖蘭本剛過完雨季正進入乾季時,又要趁季風還未來臨前來到這個微距天堂找尋季節限定的海底可愛小精靈...
Thumbnail
2024/06/25
我們在圖蘭本剛過完雨季正進入乾季時,又要趁季風還未來臨前來到這個微距天堂找尋季節限定的海底可愛小精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海科館位於潮境智能海洋館8月1日舉行《碳索海洋-平衡與永續》特展開幕儀式(圖上),以「自然碳匯與珊瑚保育」為主軸,展示各種生物及標本模型,歡迎民眾前往觀賞。 海科館長王明源指出,此次特展共設計三大主題,「自然碳匯」展區以藍碳(紅樹林、海草床、鹽沼)、綠碳(森林)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海科館位於潮境智能海洋館8月1日舉行《碳索海洋-平衡與永續》特展開幕儀式(圖上),以「自然碳匯與珊瑚保育」為主軸,展示各種生物及標本模型,歡迎民眾前往觀賞。 海科館長王明源指出,此次特展共設計三大主題,「自然碳匯」展區以藍碳(紅樹林、海草床、鹽沼)、綠碳(森林)
Thumbnail
受夠了黏膩的汗水和都市熱浪嗎?你的靈魂正渴望著哪一種解放?來看看今天的「國外避暑勝地推薦」,看你是想奔赴泰國,在皇室鍾愛的海灘上慵懶、在清邁的涼爽山林裡深呼吸?還是當個文青,跳上前往日本藝術雙島的船,讓心靈沉澱?又或者,乾脆縱身躍入菲律賓的蔚藍大海,與溫柔的鯨鯊共游?趕快買機票出國,找到專屬於你的完
Thumbnail
受夠了黏膩的汗水和都市熱浪嗎?你的靈魂正渴望著哪一種解放?來看看今天的「國外避暑勝地推薦」,看你是想奔赴泰國,在皇室鍾愛的海灘上慵懶、在清邁的涼爽山林裡深呼吸?還是當個文青,跳上前往日本藝術雙島的船,讓心靈沉澱?又或者,乾脆縱身躍入菲律賓的蔚藍大海,與溫柔的鯨鯊共游?趕快買機票出國,找到專屬於你的完
Thumbnail
海洋生態失衡,已是刻不容緩的國際議題。需要地球公民來共同守護,一同恢復海洋生態!日前海洋生態現狀|海洋生態面臨的危機| 如何減緩海洋生態惡化|海洋生態保育案例|實際響應海洋生態復育
Thumbnail
海洋生態失衡,已是刻不容緩的國際議題。需要地球公民來共同守護,一同恢復海洋生態!日前海洋生態現狀|海洋生態面臨的危機| 如何減緩海洋生態惡化|海洋生態保育案例|實際響應海洋生態復育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根據統計全球每年平均一人共吃下17公斤的海鮮!因為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們過度捕撈、掏空海洋,強迫剝奪每條生命。 全球每年產生3億噸塑料,約10%進入海洋。到2050年,海中塑料垃圾可能會超過魚類。除了塑料汙染外,還有看不見的「微塵」型汙染,吸收各種汙染物,留存在魚兒的消化系統,產生神經毒素,長久食用
Thumbnail
根據統計全球每年平均一人共吃下17公斤的海鮮!因為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們過度捕撈、掏空海洋,強迫剝奪每條生命。 全球每年產生3億噸塑料,約10%進入海洋。到2050年,海中塑料垃圾可能會超過魚類。除了塑料汙染外,還有看不見的「微塵」型汙染,吸收各種汙染物,留存在魚兒的消化系統,產生神經毒素,長久食用
Thumbnail
海洋生態保育放流為何? 觀音山保育放流與專業機構 攜手「放生」永續海洋生態觀音山藉由保育放流做為伊始,實際上是在傳達一種「身體」與「心靈」平衡和諧的生活態度。因為我們過度的欲求已經讓地球失去平衡,海洋污染、資源枯竭,雨林消失…等,無不是在在提醒人類應該學會愛護地球,尊重萬物,方能與大自然共存共榮。
Thumbnail
海洋生態保育放流為何? 觀音山保育放流與專業機構 攜手「放生」永續海洋生態觀音山藉由保育放流做為伊始,實際上是在傳達一種「身體」與「心靈」平衡和諧的生活態度。因為我們過度的欲求已經讓地球失去平衡,海洋污染、資源枯竭,雨林消失…等,無不是在在提醒人類應該學會愛護地球,尊重萬物,方能與大自然共存共榮。
Thumbnail
因此讓民眾知道濕地的重要性,瞭解濕地生態是台灣環境永續非常重要的基礎,是刻不容緩的事。
Thumbnail
因此讓民眾知道濕地的重要性,瞭解濕地生態是台灣環境永續非常重要的基礎,是刻不容緩的事。
Thumbnail
這次死掉的抹香鯨肚子裡有大量的漁網跟垃圾,海裡有所謂幽靈魚場,指的是被漁民丟棄的漁具,漁籠、漁網......等等,它們漂浮在水中,繼續捕抓著各種魚類。鯨豚有時也會被纏繞在海底岩石的漁網或海底電纜給絆住,無法脫身,沒辦法浮上水面呼吸而活活窒息而死,或者吞進太多人類丟棄的垃圾無法消化而餓死。
Thumbnail
這次死掉的抹香鯨肚子裡有大量的漁網跟垃圾,海裡有所謂幽靈魚場,指的是被漁民丟棄的漁具,漁籠、漁網......等等,它們漂浮在水中,繼續捕抓著各種魚類。鯨豚有時也會被纏繞在海底岩石的漁網或海底電纜給絆住,無法脫身,沒辦法浮上水面呼吸而活活窒息而死,或者吞進太多人類丟棄的垃圾無法消化而餓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