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治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很羨慕班上一個叫土豆的同學,因為土豆的便當永遠都是白米飯,而且不用錢。「我們家很窮,爸媽種稻要養八個孩子,所以我們家種的稻米都是要賣的,我們只能吃番薯簽,那時我知道土豆的爸爸是公務人員,家裡有配給白米,我就跟自己說,將來也要做公務人員。」淑治笑著說。
淑治是一位很有愛心、同理心的老師,作育英才數十年,得到三十多種不同領域的獎座。退休後,淑治沒有賦閒在家,她從生活實踐環保,也去學校教師生如何使用、愛護資源。淑治住在台南新市一座修砌過的三合院,偌大院子綠影扶疏,整理得十分乾淨整齊,車庫旁是放資源回收的地方,跟車庫一樣大小,鄰居會將回收拿到淑治家放。而回收桶旁有兩個中型桶子,一個放濕的果皮菜莖蛋殼等廚餘,一個放乾的如洋蔥皮蒜皮等,淑治說,「我先生退休後開始種香蕉,這些廚餘都是有機肥料,幫他種出無毒美味又天然的香蕉。」
有一天,淑治的先生全身上下包得緊緊,右手提著一桶廚餘準備進香蕉園,被鄰居看見以為是賊大喊,「你別動,我要去報警察,說你要偷校長家的香蕉。」淑治的先生哭笑不得,只好把口罩、頭巾和斗笠摘下來讓對方瞧清楚才順利進到自己的香蕉園。淑治的先生說,「我很贊成太太做資源回收,就像每個人都不希望別人的垃圾丟在自己家門口,可是大家每天在地球丟垃圾,所以減少垃圾每個人都有責任,因為每個人都有製造。」
淑治說,「出門如果習慣帶杯子、便當盒、筷子等餐具就能減少垃圾,雖然一開始會覺得麻煩,就像以前大家騎車都沒有戴安全帽的習慣,可是當警察努力抓違規,大家就不嫌麻煩了。」淑治經常去校園教師生如何珍惜資源、減少垃圾量,她建議大家隨身攜帶一條擦手巾,洗完手擦一下,不用一直抽牆上的紙巾,人人少用一張紙,一天就少用一兩千萬張,樹就可以不用砍那麼多了。
從前有兩個孩子同時辰生下,一個是老闆的兒子,一個是管家的兒子,老闆請城裡最厲害的命理師到家裡為兩個新生兒論命,命理師說,「兩個孩子長大後的際遇、福份相等,僅差在生長背景不同,因為兩個孩子跟自己的父母有不可切割的因緣。」沒想到,老闆的兒子養到十六歲就過世,管家的兒子還在活潑亂跳,老闆再度請出命理師,命理師對老闆說,「你的兒子天天錦衣玉食沒有節制,享福耗福,加上你們驕生慣養,也就提前掏空他命中的福份,所以提早走了。」
每個人命中有多少福份都是固定的,如果一直浪費、一直耗福,沒有造福,突然有一天福用罄了,人也留不住了。我們每天使用的東西,包括吃的、用的、喝的、穿的、住的,都是自己命裡的福份,浪費成性,就像把自己的存款提早領光。珍惜資源,愛惜物命,就是珍惜自己的福份,而淨化環境就是在替自己植福。
#知福惜福再造福
#資源回收
#延長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