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教堂

旅途中的教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記得七0年代台灣剛開放觀光時,最夯的旅遊行程是「東南亞七天九國或歐洲九天十六國之類的『超值』行程。台灣觀光客搭著遊覽車一個景點一個景點趕,套句現在的順口溜:「起的比雞早,睡得比賊晚」。」

當時許多長輩旅行回來,洗出相片後與我們分享時,我總是不識相地問:「這是什麼教堂?」或者「這個教堂在哪個國家?」十之八九在相片裡笑得很燦爛的旅人,完全無法辨識他身後的建築物是啥東東,甚至對於他所站的土地是哪個國家都一無所知。

以前常會取笑這種只是為了拍照打卡到此一遊的旅行,不過最近在整理自己過往的旅遊照片時,也對於相片中的景點,尤其是教堂寺廟完全沒有印象,雖然自己當初在旅行前對那些建築物也會看看背景資料,到了當地也會認真聽導覽解說,但是怎麼好像一轉身就忘得一乾二淨呢?

尤其對於歐洲的教堂情況最為嚴重。

歐洲幾乎每個重要的城市附近一定有重要的教堂,畢竟教堂在歐洲的歷史上始終有著關鍵的影響力,與民眾的生活也息息相關,所以那些屹立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教堂,當然都是任何觀光客必遊的景點。可是,我怎麼如同那些九天十六國的早期觀光客一樣,對於看過的教堂完全沒有印象?

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信教,那些教堂離我的生活太遙遠,所以沒有辦法形成感情的連結?

不過倒是有一個教堂印象很深刻,那就是巴黎的聖母院,因為大文豪雨果所寫的《鐘樓怪人》的緣故。

其實《鐘樓怪人》是台灣的翻譯名稱,法文原來書名就是「巴黎聖母院」。因為小說精彩動人,又扣緊歷史,人物描繪得有血有肉、愛恨情仇扣人心弦,當年一出版就引起轟動。

當初雨果以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為背景寫這本小說,主要就是要搶救這座在當時差一點要拆掉的教堂。

因為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這個教堂遭遇到嚴重的破壞,雕像毀損,牆壁石材被敲碎,雨果藉著這本小說教育社會大眾保存古蹟的重要性,並且呼籲政府好好維護整修這些古蹟。

果然,文學的力量是大的,原本打算拆掉的頹圮建築修護完成,1862年法國將巴黎聖母院列為國家史蹟,1991年也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猶太教是一神教最早的源頭,其後的天主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能在全世界廣泛的散播,但是為何猶太教似乎仍凝聚於小圈圈中無法發揮更廣大的影響力?
曾經有位作家表示,台灣許多人對於美國歷史和文化,講起來如數家珍,卻不認為懂了美國人,但是相反的,對於日本的歷史和文化,大部分的台灣人是完全搞不清楚的,但卻認為自己很懂日本人。
今天中元節,是普渡好兄弟的日子,農曆七月俗稱鬼月,也是民間相信地獄開門,讓鬼魂來到陽間,算是眾多好兄弟的過年吧!這種開鬼門的說法,若以日本人的角度來看,就是解開「結界」。
因為食品安全因素,被禁止進口十多年的日本和牛,最近解禁。根據一些老饕級的朋友表示,日本的和牛肉比美國牛肉或澳洲牛肉美味多了。不過,這些老饕級的朋友有很多卻不知道日本人吃牛肉的歷史很短。
義大利名作家卡爾維諾曾經寫過一個故事,敘述京都的計程車司機曾經載他到郊區看一個景點,同時說了一個故事。
<p>不過,我知道或許有許多人目前還沒有找到值得獻身的夢想,也沒有足夠的條件狂狷,又不好意思當個引人側目的狂人,那麼該如何找回青春活力?</p>
猶太教是一神教最早的源頭,其後的天主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能在全世界廣泛的散播,但是為何猶太教似乎仍凝聚於小圈圈中無法發揮更廣大的影響力?
曾經有位作家表示,台灣許多人對於美國歷史和文化,講起來如數家珍,卻不認為懂了美國人,但是相反的,對於日本的歷史和文化,大部分的台灣人是完全搞不清楚的,但卻認為自己很懂日本人。
今天中元節,是普渡好兄弟的日子,農曆七月俗稱鬼月,也是民間相信地獄開門,讓鬼魂來到陽間,算是眾多好兄弟的過年吧!這種開鬼門的說法,若以日本人的角度來看,就是解開「結界」。
因為食品安全因素,被禁止進口十多年的日本和牛,最近解禁。根據一些老饕級的朋友表示,日本的和牛肉比美國牛肉或澳洲牛肉美味多了。不過,這些老饕級的朋友有很多卻不知道日本人吃牛肉的歷史很短。
義大利名作家卡爾維諾曾經寫過一個故事,敘述京都的計程車司機曾經載他到郊區看一個景點,同時說了一個故事。
<p>不過,我知道或許有許多人目前還沒有找到值得獻身的夢想,也沒有足夠的條件狂狷,又不好意思當個引人側目的狂人,那麼該如何找回青春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