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4/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市場波動性回歸,美股已是強弩之末

    商業理財 最近不斷地在思索一個問題,目前市場處在景氣循環哪個階段,由近期市場諸多現象,如公司獲利、併購活動、市場恐慌指數在起來看,甚至我懷疑美股已經來到末升段,但股市的狂歡派對總是令人不捨,誰不喜歡看著資產每天增加? 可惜,貪心總是要付出代價,2-3月期間美國波動加劇,3/23美股再度重挫,當天SPX指數YTD的報酬為負值,Morgan Stanley甚至大膽預言,今年1月為美股的高點。
    目前來看,市場已經反映了稅改行情,稅改的好處就像賽車用的氮氣加速器一樣,讓你在最後終點打開推進器,但是燃料用完後,車子的性能卻不會升級,用來比喻目前的美股在貼切不過。
    首先,由於稅改的效益,讓分析師紛紛上調各家公司的獲利預估,但是仔細來看(圖一),公司的獲利能力卻沒有提升,代表著公司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只是因為稅制的改變,讓公司需要繳的稅變少,但稅改行情通過後,投資人應該要去思考,甚麼因素可以讓股市持續走高? 現在美股之所以仍能夠撐在高點,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因素,公司購買庫藏股的幅度加大,再來併購活動增加,剛好兩者的結合通常是股市修正前會有的現象。
    上圖可以看到,美國EPS上升,但代表公司獲利的EBIT卻改善有限。
    2018開年美股的併購活動大增,創下2000以來的高峰(下圖)
    Soruce: Morgan Stanley
    Soruce: Morgan Stanley
    投資人對美股該有的槓桿度顯著下降(上圖)
    去年美股在低波動的環境下,幾乎所有的產業皆上漲,放空避險等工具變成拖累績效表現的主要原因,但觀察2018年,市場的狀況開始出現拐點,即消失多年的市場波動率重回美股,進而導致SPX各產業在今年表現出現分歧,由下圖可以看到,去年各產業基本上都是上漲,,然而2018年許多產業的報酬都是負的。
    雖然目前無法判定是否如Morgan Stanley所說的1月就是美股短線高點,但我認為一旦市場波動率重回市場,股市的確難以再創新高,過去的共識在於,即使有短期的利空,但在貨幣寬鬆的環境下,股價都會有支撐,但今年共識被被恐慌指數重回市場而被打破,投資人在經歷近期的股市震盪後,信心亦開始動搖,迫使投資人減少持股(如上圖)
    以下則是JP Morgan認為表現可以贏過大盤的產業,如銀行與保險業。
    Source: JP Morga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