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又 3/4 歲前一定要挑戰完成的 50 個戶外活動

11 又 3/4 歲前一定要挑戰完成的 50 個戶外活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英國國家環境信託(National Trust)建議

英國國家環境信託(National Trust)建議

治癒「大自然缺失症」,英國國家環境信託(National Trust)建議的「11 又 3/4 歲前一定要挑戰完成的 50 個戶外活動」:

爬樹、從超大坡滾下、野外露營、蓋小屋、打水漂石、雨中繞跑、放風箏、用網抓魚、蘋果從樹上摘下直接吃、馬栗敲擊遊戲、騎超長程單車、用樹枝在地上畫路徑、做泥土派、在小溪流蓋水壩、玩雪、做雛菊串、讓鍋牛賽跑、創意野外手作、橋下樹枝漂流賽、跳浪、摘野外黑莓、在大樹內部探索、參訪農場、光腳散步、用草作小號、找化石和骨頭、看星星、爬上超大坡、探索洞穴、徒手捧恐怖生物、找昆蟲、找青蛙卵、空接落葉、追蹤野生動物、探索水塘裡有啥、幫野生動物蓋個家、找礁岩區瘋狂生物、養毛蟲孵化成蝴蝶、抓螃蟹、夜間野外散步、種植維養吃掉一個植物、海裡游泳、自造木筏、賞鳥、用地圖指南針找路、攀岩、營火烹飪、學習騎馬、找到地底藏寶、河流泛舟。

附上看到這個超讚勾選表的文章《親愛的,我把環境信託基地變好玩了》:https://eyesonplace.net/2017/06/21/5708/

摘:「 10 項規劃玩耍空間的成功原則與建議:是專為孩童訂製的。設在良好合適的地點。用自然素材。可以進行多樣的活動。符合社區的需求。讓肢體障礙的孩子也可以玩。讓不同年紀的孩童都可以一起玩。允許孩子經歷挑戰與冒險。是妥善維護且永續的。保留調整及改善的可能。」

勾選表來源:https://www.nationaltrust.org.uk/50-things-to-do

avatar-img
Christine Yuihwa Lee 李玉華的沙龍
37會員
57內容數
邁向兒童友善城市 (Towards the Child Friendly City) 國際研討會,核心四大主軸:空間規劃、兒少倡議、遊戲實務和人本交通,近八十位全球講者的國際研討會。由歐洲兒童友善城市聯盟 (European Network for CFC) 主辦,在歐洲知名城市布里斯托舉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自然遊戲 (nature play),就是仿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中,都是鬆散素材、有樹枝、樹幹、泥巴、真樹可爬、樹叢可躲、以及大石頭。小孩能把東西自己搬來搬去,沒有遊戲規則,可以自造遊戲環境,把自己和同伴弄髒、習得評估風險、創新和發揮創意。
#風險不是危險 限縮「風險 (risk)」發生會有什麼「危險 (Danger)」呢?由風險帶來的風險,包括 - 小孩會撞傷啊、瘀青啊、破皮膝蓋、難過、暫時性迷惑跟暫時性害怕、玻璃心碎、方法行不通的挫折⋯⋯
報告摘要 自台灣有公園遊戲場的公共基礎建設以來,從選址、規劃、設計、設備採購、建置及後續維護管理和經營,從未有主要使用者-兒少-的實質參與及表達意見,公部門沒有聆聽採納任何兒少聲音⋯⋯
兒童參與模式的階梯(A Ladder of Little Citizen Participation)
美國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校園遊戲空間發生意外,常見的狀況是「不當使用」,這就讓我們反思,什麼是「正當使用」? 我們設計一個空間,會給它名字;廠商賣產品,也會給它名字,像是「溜滑梯」。
自然遊戲 (nature play),就是仿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中,都是鬆散素材、有樹枝、樹幹、泥巴、真樹可爬、樹叢可躲、以及大石頭。小孩能把東西自己搬來搬去,沒有遊戲規則,可以自造遊戲環境,把自己和同伴弄髒、習得評估風險、創新和發揮創意。
#風險不是危險 限縮「風險 (risk)」發生會有什麼「危險 (Danger)」呢?由風險帶來的風險,包括 - 小孩會撞傷啊、瘀青啊、破皮膝蓋、難過、暫時性迷惑跟暫時性害怕、玻璃心碎、方法行不通的挫折⋯⋯
報告摘要 自台灣有公園遊戲場的公共基礎建設以來,從選址、規劃、設計、設備採購、建置及後續維護管理和經營,從未有主要使用者-兒少-的實質參與及表達意見,公部門沒有聆聽採納任何兒少聲音⋯⋯
兒童參與模式的階梯(A Ladder of Little Citizen Participation)
美國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校園遊戲空間發生意外,常見的狀況是「不當使用」,這就讓我們反思,什麼是「正當使用」? 我們設計一個空間,會給它名字;廠商賣產品,也會給它名字,像是「溜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