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阿聯酋航空的發展史 杜拜的危機感和野心

    「中東三寶」(卡塔爾航空、阿提哈德航空、阿聯酋航空)具競爭力的機票價格和可靠的服務,成為了不少出遊人士(主要是歐洲)的心水選擇,當中阿聯酋航空一直是我出門到歐洲的首選。
    老實說,他們的宣傳和真實的服務相比其實是有很大落差,在網上的討論,這幾年來不停對香港某大航空公司控制成本措施,特別是對飛機餐喊打喊殺,但其實類似的方向在阿聯酋航空亦可看到:幾年前每程機都會提供新鮮的熱牛角包,但後來已變了預先包裝的凍包;我經常搭的EK381,第一餐只會提供三文治和蛋糕(今次只餘下三文治),我認為這是比因航red-eye航班的餐盒更加差,或許選搭他們的香港人較少,否則必定被網民大罵。
    說其始終在硬件和航班選擇。A380他們的旗艦型號客機,其穩定性和環境的寧靜,在眾多機型中是數一數二的。曾經因工作關係,有機會接觸香港某航空公司的前CEO,他們道出了不買A380的主要原因:除了一般理解的載貨量低和坐位太多令靈活度不足外,他指出A380的賣點在減低噪音,而不是燃油成本效益。
    講到最令我深刻的一點,可說是他們品牌的佈局和視野。雖然他們來自阿聯酋的杜拜,但他們在品牌經營和產品佈局上卻刻意地建造自己國際化的身份。是刻意淡化或是和杜拜的全球化發展策略一脈相承?我相信兩種因素是並存的。每次起飛前機長在登機廣播中,除了一貫的歡迎辭和航程資訊外,亦會特別強調班機的機組人員來自多少個個家,說多少種語言。除了強化全球化形象外,對乘客而言,可能亦有一種安心的感覺:即使我母語不是英語或阿拉伯語,在機上亦可得到充分的照顧。
    航空公司作為商業機構,除了以商業原則看待外,某程度亦反應了所屬地方的個性。我們或會以為杜拜的石油資源是他們能夠掘起的主因,但這說對了一半。事實上,他們的石油含量和鄰國相比相對地低,雖然石油收益為他們帶來巨大財富,但杜拜心知石油總有用完的一天,繼續吃老本的話,實在難以維持富裕的經濟狀況。回顧這幾十年的發展史,杜拜的成長,可說就是從不安中尋找出路,並試圖尋找到發展的突破讓自己在世界佔一席位。
    杜拜要成為中東地區,甚至國際中具競爭力的國際城市,具備連接完善的航空交通基建尤其重要。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來經商或觀光,杜拜早以前已採取了「開放天空」政策。但說到阿聯酋航空的成立,卻是意外下作出的決定。
    80年代初,杜拜並沒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在未有「中東三寶」前,海灣航空曾經是中東地區的主要航空公司。它由英國籍機師創立,到後來演變成個4個位於波斯灣地區和國家(巴林、卡塔爾、阿布扎比和阿曼)的政府共同持有,成為他們的國家航空公司。
    當年巴基斯坦為了保護自己的國營航空而拒絕給予海灣航空在巴基斯坦的航權,而海灣航空為了報復,亦要求杜拜政府收巴基斯坦航空於杜拜的航權,但杜拜以違反「開放天空」為由拒絕。於是海灣航空決定大幅削減前往杜拜的航班。
    這次事件,令杜拜決定了要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和其他國家的做法不同,他們並沒有用保護政策去保護本地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成立初期,只獲得1000萬美元的注資,連同王室贈送的兩架波音727客機和一幢大樓,就是阿聯酋航空最初的資本投入。
    海灣航空和阿聯酋航空,近數十年來的表現可說是此消彼長,不知道當年作出削減航班的決策者,回看今天的決定會否後悔呢?
    當然,阿聯酋航空所獲得的間接的幫助,遠比他們聲稱的多。例如在稅務和貸款上的優待,以至聘用外勞的條件等方面,令他們可降低部份的營運成本。但獲得資助不等於就可完善經營,世界上不少國營航空慘淡經營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不論杜拜和阿聯酋航空,多年來受鄰近地區的政治局面的影響,現有資源早日會耗盡下所產生的不安和危機感,令他們決意要面向世界,投資未來的決心,是國際航空發展一個很有趣的案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民航業的營運從來都不只是商業活動,背後亦牽涉政府的政策和國際間的互動。本專頁希望以政治作為切入點,讓大家能以不同的角度認識航空業的發展。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