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床,一書,一座山 (上)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文: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新經典文化編輯部整理
凱恩戈姆山的紅鹿 @Javier Fernandez Sanchez
此刻,我躺在床上,手上是娜恩.雪柏德這本《山之生》。
這本書是一趟充滿詩意的地理探索,主角是位於蘇格蘭東北部的山脈——凱恩戈姆。稿子寫於上個世紀40年代,卻直到70年代才付梓,最近Canongate才又將它重新出版。
對我而言,閱讀此書,完美詮釋了閱讀為甚麼是那麼重要、奇妙又不可或缺的體驗。
讀書,無可取代。
***
讓我們談談《山之生》這本書吧。
這本書的作者娜恩·雪柏德終生未婚,一直住在故鄉——凱恩戈姆山腳下的蘇格蘭小村莊。她受過良好教育,去過不少地方,但最終她守著家鄉,她終生摯愛凱恩戈姆,曾為它寫下這樣的話:「大腦無法瞭解山所能給的一切,即使感知到了,也往往覺得難以置信。」
我並非登山愛好者,甚至不怎麼爬山,對凱恩戈姆山脈也一無所知,連這本書也是別人寄給我的。但一本書就像一扇門,你將其打開,就能探入;於是我翻開《山之生》,走進了這扇門背後的世界。
在雪柏德的陪伴下,我漫步於群山間。雖然她人早已不在這世間,但她的聲音仍舊清晰,如同被她追蹤溯源的溪流,我能感受到的越來越深遠,越來越向內:這成了一條沒有盡頭的探索之路。
我的肉身躺臥在床,靈魂卻追隨一本關於登山的小書神遊,這種體驗太棒了!現今這個時代,我們擁有兩種經驗模式:一種是真實的(所以我們會對真人秀、紀錄片和寫實劇感興趣);另一種是虛擬的,也就是網路世界。有時兩者能交會,創造出如臉書所代表的詭異概念:虛擬卻又真實的關係。
讀書,則提供了另一種:一個充滿想像的世界。
我不想把它和幻想或逃避混為一談。對我而言,想像的世界就是一個整體,並非破碎後被勉強拼湊的世界。詩人渥茲華斯說過,詩人及其詩作就是用來「看清萬物的內在生命」。
假如把世界想成與自己是分離的,我們將永遠無法獲得這種體驗。正是想像力讓我們可以在彼此相連相依的關係中體驗自我,感受世界。萬事萬物,皆產生關聯。我如此喜歡《山之生》,就是因為這本書在一個特定且微小的主題上,找到或者說汲取了如何人理解世界的故事。
是的,這本書就是一個隱喻,但它也確實描寫了凱恩戈姆山。雪柏德將在地性、特殊性還有普世性結合在一起,帶領讀者開闢出全新的思考空間(就像羅伯特·麥克法倫在為本書所寫的精彩導讀推薦中說:普世並不是普遍)。
這本書所產生的效果,是書籍以外的媒介難以達到的。一本書,讓你能够追隨作者的思緒。和電影不同,也和廣播不一樣,閱讀不受限於線性時間。雖然一本書有開頭、發展和結尾,但這些對一本好書來說無關緊要。
那些能對我們產生深遠影響的書,我們所記得的並非故事順序,而是它所留下的印象、結果,以及語言風格。記憶有自己的魔法,我們會牢記自己需要的,遺忘其它。生活中不同時期發生的事,記憶中卻能將其緊密連繫;讀書的意義就在於透過閱讀我們能突破線性時間的束縛,接近了時間的全部。
按照時間流動的生活只會讓人感到匆忙疲憊。這種將生命侷限在此時此刻的狀況並非生命或時間的全部真相,它只是其中一種。我們其實可以有不同的人生經歷方式可以選擇。
雪柏德在與凱恩戈姆相伴的一生中所致力的,就是停下追逐登頂的匆忙腳步。起初,她爬山也追求登高的快感,在意自己能走多遠、走多快。慢慢地,她開始繞山逛,就像四處嗅聞的狗,她發現自己想待在山裡:「山常常在我毫無目的地漫遊時,向我袒露出最完整的模樣。心中没有必需到達的目的地,所到之處也稱不上特別,我不過是單純地想和山待在一起;就像去拜訪朋友,除了與他做伴,沒有其他意圖。」
打開一本書走進書中的世界,意味著開始時間長河的一次漫遊。讀書對我而言,不是閒暇消遣,也不是浪費時間,更不是消極停滯。讀書的體驗更像是積極的前行開拓,就像為了溯流返歸的鲑魚,逆流而上,才能抵達。
我们已經失去了各種意義上的家園——無論指的是自然,我們唯一的地球;還是現代人被焦慮不滿佔據的身體;或是人人爭名逐利、日益疏離的大城市,那是只有少數人能感覺安全、和平、寧靜的地方。
一本書要如何帶我重返家園?
寫作30年後才出版的山之生,2019年終於有了繁體中文版
讀書為我重新定位,讓我回想起家的方向。書讓我内心地圖位移,價值觀也開始改變,我想起了自己、世界、身體的存在,想起我究竟是誰。
有時候,心圖重新定位會帶來巨大衝擊,隨著翻書時的驚嘆聲,我過去所知道的世界從此天翻地覆。不過,更多時候這類感受是微小的,更像是一次次小幅調整。 過程中,自我被妥善安頓,也可以說是我感覺安穩。我,得以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覺得安然自在。
我有過一段艱難的童年時光。十六歲那年我離家,之後十年一直居無定所,「家」對我來說,只是臨時的,而非安全所在。那段時間裡,書給了我一個舒適自在的空間,為我提供内在的光源——這聽起來很玄,不過每個人都需要找到一種存在、生活方式。對我而言,生活有一個表面層次,還有內在層次。我們往往容易把時間精力用在表面層次上,像是工作、金錢、地位、需求和消费;這些事情就算不是佔去我們全部時間,但也多到讓人迷失難辨。這同時表示,如果我們的外在生活不好——事實上它常常很遜——或者讓人不滿,我們會没有任何内在力量幫忙自己支持度過。
書,它由内而外散發著魔力,悄悄地對著我的靈魂某處說話。
從那時候到現在,還將持續到永遠,我知道只要有書,我就能找到正確方向。讀書讓我平靜,助我清醒。有書在手,我的思緒便有所依循。我不再焦慮,内心如明鏡。
這樣的體驗發生在每一本我與之互動的有內涵之書中。所謂有内涵,指的是作者能找到有價值的東西,通過語言傳達給我。
至於内容具體是什麼,真的不重要。無論是《山之生》還是《咆嘯山莊》;《雲圖》或《白鯨記》;《禪與摩托車之旅》或者是卡羅爾·安·達菲的詩。詩,存粹就是關於存在的藝術。比起存在,詩所涉及的主題和故事並非重點,所以蘇珊·桑塔格才這麼說:「藝術不僅和某些事物相關,它本身就是一種存在。」
藝術的狀態,它的存在本身,非常重要。它的内容有些趣味橫生、引人入勝,有些甚至引發議論;但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真正記住的、受其滋養的,往往跟內容無關。藝術,包括寫作在内,本身並非目的;它只是乘載了我們的靈魂。
相信有靈魂這回事,並不是要信仰神靈。靈魂,是你身上不被肉身侷限的部分。我不知道,也不介意靈魂能否永生,但我明白,活著的時候就失去靈魂,那比死後失去靈魂嚴重。
我想守護自己的靈魂。
─ 未完 ─

【Reading Mountains /展讀群山】系列講座 
──從蘇格蘭Cairngorms、臺灣奇萊,到Karakoram K2
張元植與呂忠翰將於今年七月遠征巴基斯坦Karakoram山區,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兩本探討山岳冒險與個人情感教育的經典書籍《山之生》與《心向群山》,也分別於今年上半年出版,它們深刻的內容── 一個來自身體現象學,另一個來自意識文化史── 恰當地詮釋了兩位登山家遠征K2的心靈企圖和時代意義,於是在詹偉雄的號召與同為登山人陳德政支持下,新經典文化與K2 Project 張元植X呂忠翰八千計畫將兩樁任務結合起來,於全台灣舉辦十場巡迴講座,與所有喜愛山的讀者和朋友們,一齊探討我們心中的戀山情懷──最深刻的理解,就是最強力的應援集氣。
系列講座資訊總覽 (各場次請點選下方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勒利•索可洛夫(Lale Sokolov,1916~2006)人生中有超過50年都懷著一個秘密,這段不能說出口的往事發生於二戰時的歐洲,那時,納粹德國人對猶太人做出不可思議的恐怖事跡。80歲以前,勒利完全無法向人說出這段過去,即使他的生活離那個恐怖地方有千里遠。 勒利曾經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刺青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在一個混亂不堪的大排檔裡看到了張翰,他站在街的另一頭,扶著根電線杆,看起來喝醉了。認出他是通過那身休閒西裝,只有他會穿著休閒西裝一本正經地喝酒。在此之前我只見過他一次。他是我表姊的未婚夫......
「他讓我知道了,這世上真的有這麼純的人。反觀我自己,我只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俗人。」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的主角章宇談起導演胡遷。他的電影中流露出對社會的諷刺與絕望,然而去問他的朋友,「善良、幽默、溫和愛笑」卻是最常聽到關於他的形容詞......
其實不斷有人問我:你怎麼會想要爬到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去讀書會?言下之意,不免懷疑這趟出版史上最高海拔讀書是噱頭。 慶幸的是,詹偉雄大哥從來沒有質疑過我這個想法。我猜想因為這本書呼應著他這四年多來從事登山時不斷提到的:閱讀的身體性。
雞肉番茄醬炒飯是關於遊戲設計師赤井先生的故事。家住赤坂的白井先生綽號叫赤井先生,是遊戲設計師,作品大賣,在業界很有名氣。他把紅色當幸運色,總是穿得渾身紅,總是點一盤紅通通的雞肉番茄醬炒飯。偶然在節目中透露身世,竟讓三個媽媽、八個親戚找上門來。親戚就不管了,但自稱媽媽的,他都想見一下。後來呢?
文:阮光民(漫畫家) 如果我要轉個行業,我還真的不知道我能幹些什麼。但是每當遇到經濟拮据不穩定的時候仍是會冒出「還是當個上班族吧」的念頭,那種念頭自己也知道是空想,跟畫漫畫編故事沒兩樣。
我畫劉十三的回家,也朝著我回家的方向。我讀《雲邊有個小賣部》,在火車上跟著劉十三走一趟回家的路,闔上最後一頁,抹去不小心爆噴出來的眼淚鼻涕。車到台中,夕陽裡,我繼續往家的方向前進。
我在一個混亂不堪的大排檔裡看到了張翰,他站在街的另一頭,扶著根電線杆,看起來喝醉了。認出他是通過那身休閒西裝,只有他會穿著休閒西裝一本正經地喝酒。在此之前我只見過他一次。他是我表姊的未婚夫......
「他讓我知道了,這世上真的有這麼純的人。反觀我自己,我只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俗人。」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的主角章宇談起導演胡遷。他的電影中流露出對社會的諷刺與絕望,然而去問他的朋友,「善良、幽默、溫和愛笑」卻是最常聽到關於他的形容詞......
其實不斷有人問我:你怎麼會想要爬到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去讀書會?言下之意,不免懷疑這趟出版史上最高海拔讀書是噱頭。 慶幸的是,詹偉雄大哥從來沒有質疑過我這個想法。我猜想因為這本書呼應著他這四年多來從事登山時不斷提到的:閱讀的身體性。
雞肉番茄醬炒飯是關於遊戲設計師赤井先生的故事。家住赤坂的白井先生綽號叫赤井先生,是遊戲設計師,作品大賣,在業界很有名氣。他把紅色當幸運色,總是穿得渾身紅,總是點一盤紅通通的雞肉番茄醬炒飯。偶然在節目中透露身世,竟讓三個媽媽、八個親戚找上門來。親戚就不管了,但自稱媽媽的,他都想見一下。後來呢?
文:阮光民(漫畫家) 如果我要轉個行業,我還真的不知道我能幹些什麼。但是每當遇到經濟拮据不穩定的時候仍是會冒出「還是當個上班族吧」的念頭,那種念頭自己也知道是空想,跟畫漫畫編故事沒兩樣。
我畫劉十三的回家,也朝著我回家的方向。我讀《雲邊有個小賣部》,在火車上跟著劉十三走一趟回家的路,闔上最後一頁,抹去不小心爆噴出來的眼淚鼻涕。車到台中,夕陽裡,我繼續往家的方向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莎翁啊!你的十四行詩 洞悉世間的奧妙 濟慈啊!你的夜鶯頌 造就真與美的世界 你們的詩心在大自然孕育著 綻放出一朵又一朵美麗紅玫瑰 你們將血與淚 一點一滴灌注著 直到成了一首又一首無語的詩篇 噢!我只是這世界一個平凡的女孩 我在讀著你們無語的詩篇 與你們兩位不朽的詩人 在聚集所
Thumbnail
陳彥博的出發,是開啟我越野世界的鑰匙,在山林中跑步,聽起就好浪漫不是嗎?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Thumbnail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剛從山上回到了「平原」(相對於山上療養、以「月」計時的環境,「平原」為《魔山》中形容山下「正常人」的生活環境,),1081頁的《魔山》,陪我跨過2020、迎向2021。在現實生活中不到3周的閱讀過程(中間還岔開去忙〈柏格森《物質與記憶》〉的報告),小說中的時間卻已過了7年,作者湯瑪斯‧曼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10/20/2012 閱讀 玉山   如果玉山是一本書,登山也就會是像閱讀一本書一樣。 有人終其一生也未能登上玉山。 或著是有人說,台灣人一生要登一次玉山。 換句話,一輩子也只會登一次玉山。 我何其幸運,今年我就登了玉山五次,可以閱讀了五次的玉山。   有的人不懂為什麼,愛山的人老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莎翁啊!你的十四行詩 洞悉世間的奧妙 濟慈啊!你的夜鶯頌 造就真與美的世界 你們的詩心在大自然孕育著 綻放出一朵又一朵美麗紅玫瑰 你們將血與淚 一點一滴灌注著 直到成了一首又一首無語的詩篇 噢!我只是這世界一個平凡的女孩 我在讀著你們無語的詩篇 與你們兩位不朽的詩人 在聚集所
Thumbnail
陳彥博的出發,是開啟我越野世界的鑰匙,在山林中跑步,聽起就好浪漫不是嗎?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Thumbnail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剛從山上回到了「平原」(相對於山上療養、以「月」計時的環境,「平原」為《魔山》中形容山下「正常人」的生活環境,),1081頁的《魔山》,陪我跨過2020、迎向2021。在現實生活中不到3周的閱讀過程(中間還岔開去忙〈柏格森《物質與記憶》〉的報告),小說中的時間卻已過了7年,作者湯瑪斯‧曼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10/20/2012 閱讀 玉山   如果玉山是一本書,登山也就會是像閱讀一本書一樣。 有人終其一生也未能登上玉山。 或著是有人說,台灣人一生要登一次玉山。 換句話,一輩子也只會登一次玉山。 我何其幸運,今年我就登了玉山五次,可以閱讀了五次的玉山。   有的人不懂為什麼,愛山的人老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