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是魯迅的名言,出自<半夏小集>,收入《且介亭雜文附集》。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紹興以出產師爺聞名,魯迅作品的尖酸刻薄,很大程度受紹興師爺影響。
魯迅早年留學日本習醫,他希望救治那些被中醫誤治的病人,令其不致獲得亡父的下場。1906 年,魯迅在課堂上觀看日俄戰爭的幻燈片,期間看到有中國間諜被日軍逮捕槍斃,大批中國人竟冷眼圍觀。魯迅為中國人的冷漠無情所刺激,覺悟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遂毅然棄醫從文。1908 年,國學大師章太炎流亡東京,魯迅師從章氏學習《說文解字》、《莊子》、《楚辭》等。
1909 年,魯迅從日本返回中國。1918 年,魯迅在《新青年》發表中國史上第一篇用現代形式創作的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1921 年,他再發表小說《阿 Q 正傳》。1924 年,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錢玄同等創辦《語絲》周刊,鼓吹「任意而談,無所顧忌」。
「三一八慘案」發生,魯迅站到學生的一邊。蔣介石「清黨」,他開始批判國民政府。1930 年 3 月,魯迅與郁達夫、田漢、潘漢年、茅盾等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左聯」一方面批評「新月派」如徐志摩、梁實秋為「資產階級代言人」,一方面攻擊支持蔣介石的「民族主義文學」、「三民主義文學」。丁玲、蕭軍、蕭紅都出身「左聯」。
魯迅晚年撰有大量雜文及回憶文章,且和學生許廣平同居。1936 年 10 月,魯迅在上海因肺結核病逝,終年 55 歲。
為何「最高的輕蔑是無言」?因為再不屑、再輕蔑,有言的話,都表示你對對方的看法有反應、有感覺,你對對方的看法有反應、有感覺,這就叫做有所關注、有所在意,怎稱得上是不屑、輕蔑?
「無言」尚不夠,更要「連眼珠也不轉過去」。「無言」可以是刻意有所隱瞞,不敢多講以防禍從口出,此非「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理會也不去理會,關心也不去關心。理會也不去理會,關心也不去關心所產生的無言才是「最高的輕蔑」。
李怡說:「寫文章的第一法則,就是千萬不要跟銷路比你少、影響力比你低的報刊或作者開筆戰。」因為跟銷路比你少、影響力比你低的報刊或作者開筆戰,就表示你對他們在意、關注,在意、關注銷路少、影響力低的報刊或作者,不是很可笑嗎?適當的做法應該是:任由他們寫,不去回應。此乃「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一具體應用。
魯迅的名言還有很多,包括: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新年對我來說,就是離死亡又近了一年。」
「我只可以說出我為別人設計的話,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
其中,我特別喜歡「有些人們卻一心一意在造專給自己舒服的世界。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也給他們放一點可惡的東西在眼前,使他有時小不舒服,知道原來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滿。蒼蠅的飛鳴,是不知道人們在憎惡他的;我卻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飛鳴就偏要飛鳴。我的可惡有時自己也覺得,即如我的戒酒,喫魚肝油,以望延長我的生命,倒不盡是為了我的愛人,大大半乃是為了我的敵人,——給他們說得體面一點,就是敵人罷——要在他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頗能給人動力以生存。
順帶一提,魯迅唯一兒子周海嬰出版《魯迅與我七十年》,提到:
「一九五七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依照慣例請幾位老鄉聊聊,據說有周谷成等人,羅稷南先生也是湖南老友,參加了座談。大家都知道此時正值『反右』,談話的內容必然涉及到對文化人士在運動中處境的估計。羅稷南老先生抽個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疑問: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這是一個懸浮在半空中的大膽的假設題,具有潛在的威脅性。其他文化界朋友若有所感,絕不敢如此冒昧,羅先生卻直率地講了出來。不料毛主席對此卻十分認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 要麽是關在牢裡還是要寫,要麽他識大體不做聲。』一個近乎懸念的詢問,得到的竟是如此嚴峻的回答。羅稷南先生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聲。他把這事埋在心裡,對誰也不透露。一直到羅老先生病重,覺得很有必要把幾十年前的這段秘密對話公開於世,不該帶進棺材,遂向一位信得過的學生全盤托出。」
「要麽是關在牢裡還是要寫,要麽他識大體不做聲」,如此說來,魯迅都算死得及時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絕對不怕孤立」出自陳獨秀晚年一封書信<給陳其昌等的信>。原文是「我只注重我自己獨立的思想,不遷就任何人的意見。我在此所發表的言論,已向人廣泛的聲明過,只是我一個人的意見,不代表任何人。我已不隸屬任何黨派,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張,自負責任。將來誰是朋友,現在完全不知道。我絕對不怕孤立。」
「磊磊落落,獨往獨來,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出自清末民初政治家兼學者梁啟超 (字卓如,別號任公、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 的<論成敗>。 磊磊落落,孔子曰:「君子坦蕩蕩」,胸懷坦蕩即磊磊落落。磊磊落落的反義詞是鬼鬼祟祟,鬼鬼祟祟即有所隱瞞,不敢公開,孔子曰:「小人長戚戚」,小人長期心不在焉,背
「我絕對不怕孤立」出自陳獨秀晚年一封書信<給陳其昌等的信>。原文是「我只注重我自己獨立的思想,不遷就任何人的意見。我在此所發表的言論,已向人廣泛的聲明過,只是我一個人的意見,不代表任何人。我已不隸屬任何黨派,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張,自負責任。將來誰是朋友,現在完全不知道。我絕對不怕孤立。」
「磊磊落落,獨往獨來,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出自清末民初政治家兼學者梁啟超 (字卓如,別號任公、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 的<論成敗>。 磊磊落落,孔子曰:「君子坦蕩蕩」,胸懷坦蕩即磊磊落落。磊磊落落的反義詞是鬼鬼祟祟,鬼鬼祟祟即有所隱瞞,不敢公開,孔子曰:「小人長戚戚」,小人長期心不在焉,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魯迅的《藥》為一篇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內容大意為革命烈士為遊行示威慷慨赴死,然而他的鮮血卻被無知迷信的大眾認為是癆病的治方,使得主角爭搶著「人血饅頭」去治兒子的病。
Thumbnail
是極權產生阿Q,還是阿Q需要極權,誰也說不清。 唯一知道的,就是只要不尊重生命,生命就會滋養不受尊重的東西。
Thumbnail
恣意而生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第1章 獨孤九劍 土匪周顛     1. “他奶奶的!!!!!”五月的一天,上午10點半,周顛啪地關上主編辦公室的門,走出來。 他那句咒駡聲音太大,想來主編也不耳聾,門合上的瞬間,他幾乎看見一道寒芒在主編的眼裡
在太宰治的作品中,以魯迅為主角的小說《惜別》最受冷淡對待,甚至最飽受日本左派文學評論家們炮火齊射的批評,說這是一部多麼失敗的小說,簡直是在扭曲魯迅的偉大形象,等等。   然而,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之前,我未正式閱讀該作原文之前,亦是含糊地接受這些「高見」,並沒有質疑其著名專家的觀點是否站
Thumbnail
  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林彪和孔子)運動中。於1974年批判會上,主持人問沈默不語、提倡復興儒學的梁漱溟感想,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主持人要求他解釋,他答曰:「我認為,孔子本身不是宗教,也不要人信仰他,他只是要人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輕易去相信別的甚麼。別的人可能對我有啟
《狂人日記》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傳統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Thumbnail
該文深度探討文人哲學,通過古今中西文化比較,解析不同文人心態和行為理念。突出文人身份的困難處境和思想體現,挖掘了文人的獨特人格特徵。
Thumbnail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魯迅的《藥》為一篇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內容大意為革命烈士為遊行示威慷慨赴死,然而他的鮮血卻被無知迷信的大眾認為是癆病的治方,使得主角爭搶著「人血饅頭」去治兒子的病。
Thumbnail
是極權產生阿Q,還是阿Q需要極權,誰也說不清。 唯一知道的,就是只要不尊重生命,生命就會滋養不受尊重的東西。
Thumbnail
恣意而生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第1章 獨孤九劍 土匪周顛     1. “他奶奶的!!!!!”五月的一天,上午10點半,周顛啪地關上主編辦公室的門,走出來。 他那句咒駡聲音太大,想來主編也不耳聾,門合上的瞬間,他幾乎看見一道寒芒在主編的眼裡
在太宰治的作品中,以魯迅為主角的小說《惜別》最受冷淡對待,甚至最飽受日本左派文學評論家們炮火齊射的批評,說這是一部多麼失敗的小說,簡直是在扭曲魯迅的偉大形象,等等。   然而,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之前,我未正式閱讀該作原文之前,亦是含糊地接受這些「高見」,並沒有質疑其著名專家的觀點是否站
Thumbnail
  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林彪和孔子)運動中。於1974年批判會上,主持人問沈默不語、提倡復興儒學的梁漱溟感想,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主持人要求他解釋,他答曰:「我認為,孔子本身不是宗教,也不要人信仰他,他只是要人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輕易去相信別的甚麼。別的人可能對我有啟
《狂人日記》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傳統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Thumbnail
該文深度探討文人哲學,通過古今中西文化比較,解析不同文人心態和行為理念。突出文人身份的困難處境和思想體現,挖掘了文人的獨特人格特徵。
Thumbnail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