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義大利和德國的統一

義大利首相加富爾(圖取自維基百科)
義大利首相加富爾(圖取自維基百科)

義大利的統一

1815年拿破崙失敗後,列強在維也納會議中瓜分義大利,奧國首相梅特涅甚至譏為「地理名詞」。18世紀,歐洲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及浪漫主義,無形中它們促進了19世紀歐洲民族主義的思想浪潮,1837年民族主義革命加馬志尼成立青年義大利黨,以武力革命爭求國家統一,以「重建義大利為革命獨立國家」作為宗旨,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義大利下的薩丁尼亞王國國王阿爾伯特深知民主潮流不可擋,乃在三月頒布自由憲法,設立國會,限制王權,且為了要求國家統一,不惜與奧國宣戰,可惜在1849年諾瓦拉一役,薩軍大敗,阿爾伯特退位將王位讓給其子伊曼紐爾二世,1852年,伊曼紐爾二世任用加富爾為首相,加富爾擅於軍事外交手段,把義大利的統一推向國際,以取得歐洲各國支持,另外,加富爾以強國為政策,開始整頓財政、教會、興建鐵路,獎勵工商,強化軍事等,逐漸使薩丁尼亞王國強盛起來。1856年,在討論克里米亞戰後合約問題的巴黎和會,加富爾親自出席,並乘機將義大利統一問題搬上檯面,其中法王拿破崙三世允諾支援薩對奧的戰爭,雙方簽訂一項密約,1859年,奧國在加富爾的激怒下,薩奧戰爭爆發,但在戰爭期間,法拿破崙三世突然向奧國簽下停戰協約,其中一條便是義大利各邦組成聯邦政府,由教皇出任領導人,此一消息傳出後,義大利中部各邦堅決反對,在相繼通過議案,中部各邦要與薩丁尼亞合併,復職的加富爾再透過外交,獲得拿破崙三世不反對中部各邦合併薩丁尼亞。1860年,加爾波的由熱那亞出發,攻佔了南部的西西里與那不勒斯,大公無私的他,尊重民意,將所征服之地全部獻給伊紐曼爾二世,次年,以薩丁尼亞王國憲法稍加改變而成為義大利王國憲法,伊紐曼爾根據新憲法成為義大利王國的國王,也完成大半的兼併式的境內統一。1866年義大利王國藉由普奧戰爭收復威尼西亞,他藉著1870年普法戰爭,進軍羅馬,定為首都。

德國宰相俾斯麥(圖取自維基百科)

德國的統一

19世紀,德意志仍處於分裂狀態,1806年拿破崙率軍終止了神聖羅馬帝國,並將日耳曼大部分地區占為己有,此舉激發了日耳曼人的民族主義,日耳曼境內各學者如黑格爾、費希特等皆提倡民族主義,鼓吹日耳曼統一。日耳曼聯邦的普魯士王國逐漸成為日耳曼地區領導者,1818年「關稅同盟」的成立,奠定了統一的經濟基礎,也帶動各邦工商業發達,使國力大增。1848年受法二月革命影響,設在法蘭克福的國民大會推舉普魯士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為皇帝,及1850年威廉四世和各邦商討日耳曼統一大計,兩次都因遭到奧國反對,統一運動成為空談。1861年威廉四世逝世後,其胞弟登基,即威廉一世。威廉一世想以軍事改革實現統一大業,並向國會提出擴軍計畫,但遭議員反對,為了對付國會,1862年威廉一世任用「鐵血宰相」俾斯麥。俾斯麥以強硬風格,不僱憲法與國會,從事軍事政策,此外,俾斯麥認為德意志統一除了武力之外別無他法,而訴諸武力的第一步,就是解決各種妨礙統一的干擾。首先要面對的是奧地利。俾斯麥利用丹麥國王將好斯敦與什列斯威兩小公國併入丹麥為由,乘機拉奧國作為盟友,最後取得俄、法中立,保證及義大利王國首相加富爾同盟條約,反過來以兩公國的歸屬問題,挑起對奧國戰爭。1866年「普奧戰爭」開戰,奧軍大敗,好斯敦及什列斯歸屬普魯士所有,由普魯士領導的北日耳曼聯邦成立,一個連奧地利都不能參加的組織,對德國統一具有關鍵性。普奧戰爭後,法國體驗到自身將無法得到利益,而俾斯麥也了解,在完成日耳曼地區統一,對法之戰難以避免。1868年,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正好挑起普法兩國作戰,即1870年著名的「普法戰爭」。戰爭爆發,法軍準備不足,後勤也跟不上,這場戰爭法國注定失敗。果不其所然,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戰後,普魯士取得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建立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早期憂鬱症後期思覺失調,努力活在這個被拒絕的世界的小人物,業餘研究歷史、女性主義文章。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