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與「上、昂(昻)、上面、上部、上方、上步」等及 down 與「下」之類含意的轉換密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完整標題:up 與「上」、「昂」(昻)、「上面」、「上部」、「上方」、「上步」(往上走、上行) 等及 down 與「下」之類含意的轉換密碼

【附圖:漢字「上、下」字形演化及 up、down 與「上、下」之古代字體的橋接分析】
u:通過大寫 U 約略象徵漢字「上」之殷商甲骨文象形字體中的「凹狀弧線」。發音則可能演變自 Greek (希臘語文) 的 υ (大寫爲 Υ,發音爲 upsilon ),或通漢字「昂」或「昻」的漢語發音。漢字「昂」有「上揚」或「仰高」等含意。

p:可能代表與漢字「點」互相橋接的 point 一字以轉換漢字「上」之殷商甲骨文象形字體中以短橫畫呈現的「點狀指示符號」(P.S. 參考〈point 及 dot 與「點」的轉換密碼〉ㄧ文 --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ce17c26fd89780001f25353);或代表 plan 或 plate 而有「平面」或「面」之意;或代表 part 而有「部份」或「部」之意;或通過 ph 拼音與 f 發音相同之關聯而形聲並轉換漢字「方」之意;另外又可能形聲漢語「步」的起音而使得 up ㄧ字也能用來表達「上步」(往上走、上行) 等類似含意。

u + p = up,與漢字「」之殷商甲骨文由「凹狀弧線」及「點狀符號」構成的象形字體完整橋接。此外,up 或通漢字「」或「」之意,或通漢字「上面」、「上部」、「上方」、「上步」(往上走、上行) 等類似含意,若與 to 連用爲 up to 時也可以表達「上至(于)」、「上到(于)」、「上達(于)」等類似含意。


如同上述,English 的 up ㄧ字與漢字「上」之殷商甲骨文字體的橋接關係相當明顯,即轉化自類似「point 在上、U shape 在下」或「點上凵下」的符號組合來表達「上」的概念。那麼,若參考漢字「下」的殷商甲骨文字體與「上」呈現 180 度旋轉而方向相反的關係,就可能推測出 English 在表達 「下」的概念時大概也會將 up ㄧ字轉 180 度來示意,那麼若順時針轉 180 度的話也就是會變成以 dn 來表達「下」的概念。

換句話說,dn 有可能曾經是 English 的 down (有「」的意思) 與漢字「下」的一個橋接符號。今若將 down 逆時針轉 180 度為另一個不爲一般人所知的橋接符號 umop,就可能意會出 umop 其中的 mo 或代表 mirror (有鏡子之意),亦即此 mo 是在表達 up 與 dn 的指示方向是如同鏡像般相反的,並且從 umop 這個橋接符號逆時針轉 180 度後就衍生出 down 這個最後造出的字來表示「下」之類的概念,極類似漢字「上」、「下」的古字彼此互轉 180 度或互爲鏡影的造字概念。

此外,東漢許慎著作的《說文解字》在引用古文及篆文字體來解釋時記載:「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下,底也。指事。」。意思是說「上、下」二字都是指事符號,也通「高(尚)、底(低)」的意思,巧合的是 down 的起音與漢語「」或「」甚至「」的起音 d 完全相同。漢字「上」的金文字體中也有加了「尚」形符號的字形,或可能是用符號「尚」來作爲「上」字發音的聲符,從而墊定後世漢語「上」字的發音類似 shàng 或 hsiông 等的基礎,無疑是一個與後世漢字「上」的發音大有關係的關鍵字,頗值得玩味收藏。(P.S. 參考【附圖:漢字「上、下」字形演化及 up、down 與「上、下」之古代字體的橋接分析】)


實際上,up 一字的運用不一定都只與「上」的含意相關,也可能有「預備」、「預編」、「預排」、「有備」、「有力」、「完備」、「完美」、「完成」、「完畢」、「」、「」、「」、「聯編」、「合編」、「於變」、「淤變」、「化變」、「上場」、「上覆」、「上舖」、「外表」、「容面」、「於掌」、「合符」、「生長」、「大長」(長大)、…… 等等甚至與「上」完全相反的「」之意,例如 set up 也可能有「設計陷」或「設井陷」之意或意通「設坑」、「設置凹盆」、「設置網捕」之類,不過本文主要是在探討 up、down 及漢字「上」、「下」的造字關聯,其它含意以後有機會再說。

後記:up 與後世之漢字「上」的橋接關係


up = 聯p = pp = 卜平 = 卜一 = 上
,其中第一個 p 約略形聲漢語「卜」而轉換漢字「上」之上部形似「卜」形的符號,第二個 p 約略形聲漢語「平」的起音再轉注形似水平線的符號「一」,所以構成「卜一」之上下組合而直接轉換後世的漢字「上」。由此可見,up 一字不但能橋接於遠古的甲骨文,又能橋接於後世的漢字「上」,顯然是拼音文字的造字者精心設計出來的一個完美作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S. Salon / Rooms: 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 2.夢的原理 The Elements of Dream 3.易的故事 The Story of I.E. 4.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5.一籮筐詩詞 ALOPAL 6.爾爾藝廊 22Galler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完整標題:palm 與「掌」、「巴掌」、「平部於手」或「巴模」(巴掌模樣、掌形)、「把掌」(玩弄於指掌)、「騙矇」、「迫使」、「迫逼」等的轉換密碼及其與漢字「芭」的關聯
完整標題:province 與「附屬羅馬 (人民) 的規劃分區、分省或行省」或「卜視安察」、「卜分區」即類似「規劃分省」、「規劃分區」、「省份」、「行省」等含意的轉換密碼;兼談幾個與現代國家群體組織有關的名詞之辨正
......以前的「大清帝國」(Ta Ching Ti Kuo 或 Tai Ching Ti Kuo) 又自稱 Imperial China (殷皇的清地),也是使用 imperial 一字。......
《荀子.榮辱篇》用整個篇章討論「榮」和「辱」,其中「榮」即「自由」、「辱」即「規律」(包含「自然規律」、natural laws)。因此意通 empire 的「榮邑」、「榮國」或「華邑」、「華國」也有「自由國」之意,若與「帝之辱邑」合起來看,empire 就可能有「自由繁華于自然規律之國邑」的意境。
buster 一字可能通過橋接式「buster = bus.ter = bro(ther)與十.土E人 = 兄與十.土日亻= 克.土日𠂉 = 克.星 = 克星」轉換漢字「克星」。那麼「克星」倒底是什麼意思呢?從 "Don't bust my chops!" 一語來看,或許.......
a + rche + olo + gy = 穴 + 身弓 + 呂 + 究研 = 窮呂究研 or 窮究研 = archeology,又與 archaeology ㄧ字同義,其中的 olo 及「呂」保留了篆文「窮」字中的符號「呂」之可能含意,即可能有「連貫」之意,用來象徵ㄧ門連貫的、連續的甚至.....
完整標題:palm 與「掌」、「巴掌」、「平部於手」或「巴模」(巴掌模樣、掌形)、「把掌」(玩弄於指掌)、「騙矇」、「迫使」、「迫逼」等的轉換密碼及其與漢字「芭」的關聯
完整標題:province 與「附屬羅馬 (人民) 的規劃分區、分省或行省」或「卜視安察」、「卜分區」即類似「規劃分省」、「規劃分區」、「省份」、「行省」等含意的轉換密碼;兼談幾個與現代國家群體組織有關的名詞之辨正
......以前的「大清帝國」(Ta Ching Ti Kuo 或 Tai Ching Ti Kuo) 又自稱 Imperial China (殷皇的清地),也是使用 imperial 一字。......
《荀子.榮辱篇》用整個篇章討論「榮」和「辱」,其中「榮」即「自由」、「辱」即「規律」(包含「自然規律」、natural laws)。因此意通 empire 的「榮邑」、「榮國」或「華邑」、「華國」也有「自由國」之意,若與「帝之辱邑」合起來看,empire 就可能有「自由繁華于自然規律之國邑」的意境。
buster 一字可能通過橋接式「buster = bus.ter = bro(ther)與十.土E人 = 兄與十.土日亻= 克.土日𠂉 = 克.星 = 克星」轉換漢字「克星」。那麼「克星」倒底是什麼意思呢?從 "Don't bust my chops!" 一語來看,或許.......
a + rche + olo + gy = 穴 + 身弓 + 呂 + 究研 = 窮呂究研 or 窮究研 = archeology,又與 archaeology ㄧ字同義,其中的 olo 及「呂」保留了篆文「窮」字中的符號「呂」之可能含意,即可能有「連貫」之意,用來象徵ㄧ門連貫的、連續的甚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七 首先,按照我們的假設和記法,「也」字是個函子,其論元為「虞人」﹔再者,作為輸出值的「虞人也」是另一個函子,而其論元為「百里奚」。 這便很簡單了。 我們可以顯鬆地決定「也」字的語構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四 現在讓我們從函數引申出來的函子/論元觀點來解析上述「也」字的用法。用初級計算機科學編程的語言來說,函子就是一個具有函數功能的物件 (object),方便我們使用﹔它的功能就是讓我們可以召喚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 之二 王力在《漢語史稿》第四十一節關於繫詞的產生及發展的論述中對「也」字作出這樣的觀察﹕ 「由這些例子看來,在名詞謂語後面,一般總要加上語氣詞『也』字,同時也就靠著這個『也』字來煞句」[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之」﹑「乎」﹑「者」﹑「也」都屬虛字。趙匡胤笑問:「之乎者也,助得甚事?」77 我們的回答是﹕茲事體大矣﹗ 我們從「也」字開始。 古文使用「也」字結尾的句式,多得不勝枚舉。例如 ——下舉的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二 舉個例子,假設有這樣的一個合乎語法的字符串﹕ 已知的是「AB」屬 x 語構型,而「A」屬 y 語構型,那麼「B」顯然屬於語構型 y\x。 其次,語言學家薩皮爾對語法的一個觀察十分準確﹕所有語法都有遺漏。 由於我們的研究對象是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1.2.6熱的傳導 二 傅立葉認為他的結果對任一函數皆有效,並將函數定義為 (FF) 在一般情況下,函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八 在關於振動弦通解的這場論爭之中,函數概念默默地向兩個方面推前了一大步。 一方面,特朗貝爾和歐拉等擴大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九 屈折變化沒有標誌句子成份如何構成句子的規則﹗這是我們的另一個觀察。句子成份屬規範性的操作指引。現再返回《文通》的意見。《文通》將詞分成七種便是語法上的規範性指引。就句讀而言,《文通》說﹕ 「夫文者,集句以成,如錦繡然,故謂之文。欲知文,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七 首先,按照我們的假設和記法,「也」字是個函子,其論元為「虞人」﹔再者,作為輸出值的「虞人也」是另一個函子,而其論元為「百里奚」。 這便很簡單了。 我們可以顯鬆地決定「也」字的語構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四 現在讓我們從函數引申出來的函子/論元觀點來解析上述「也」字的用法。用初級計算機科學編程的語言來說,函子就是一個具有函數功能的物件 (object),方便我們使用﹔它的功能就是讓我們可以召喚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 之二 王力在《漢語史稿》第四十一節關於繫詞的產生及發展的論述中對「也」字作出這樣的觀察﹕ 「由這些例子看來,在名詞謂語後面,一般總要加上語氣詞『也』字,同時也就靠著這個『也』字來煞句」[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之」﹑「乎」﹑「者」﹑「也」都屬虛字。趙匡胤笑問:「之乎者也,助得甚事?」77 我們的回答是﹕茲事體大矣﹗ 我們從「也」字開始。 古文使用「也」字結尾的句式,多得不勝枚舉。例如 ——下舉的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二 舉個例子,假設有這樣的一個合乎語法的字符串﹕ 已知的是「AB」屬 x 語構型,而「A」屬 y 語構型,那麼「B」顯然屬於語構型 y\x。 其次,語言學家薩皮爾對語法的一個觀察十分準確﹕所有語法都有遺漏。 由於我們的研究對象是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1.2.6熱的傳導 二 傅立葉認為他的結果對任一函數皆有效,並將函數定義為 (FF) 在一般情況下,函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八 在關於振動弦通解的這場論爭之中,函數概念默默地向兩個方面推前了一大步。 一方面,特朗貝爾和歐拉等擴大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九 屈折變化沒有標誌句子成份如何構成句子的規則﹗這是我們的另一個觀察。句子成份屬規範性的操作指引。現再返回《文通》的意見。《文通》將詞分成七種便是語法上的規範性指引。就句讀而言,《文通》說﹕ 「夫文者,集句以成,如錦繡然,故謂之文。欲知文,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