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的學習

文案的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習文案
需要廣度的涉獵、深度的理解以及長期的撰寫。
廣度,指的是原料,也就是我們要拿什麼來從腦袋輸出。
沒看過心理學的任何文章或資料,當然也就寫不出有關的文字了。廣度對以往的時代而言,因為訊息的獲取來源只能從紙書,因此就必須強調閱讀本的重要性, 但對於互聯網的時代,訊息或取得管道已經十分便利,反而是訊息的篩選、消化、理解, 變成文案人的功課,因此這裡就要說到下一步,深度的理解。

錯誤的理解,做出來的事情當然可能就文不對題,牛頭不對馬尾。
一旦一件事情的目的沒有被正確的掌握,想必即使結果令人滿意,也完全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運氣賭博而已。 因此,要能理解你的閱讀對象,無論是文字、敘述、題目、現象甚至是最重要的,溝通的人, 才能讓一件事情開頭就能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而對於深度理解最大的阻礙,過往是訊息的管道,現在卻變成訊息的數量。
除了訊息接收者的思考習慣,太多的訊息,本身就是一種阻礙,阻礙我們找到最正確的資訊。
所有的訊息,在未經過統整之前,就只是資料,對人們沒有意義,宛如過眼的風景,掠耳的鳥鳴、擦肩的行人, 經過統整之後,才能稱為資訊。
資訊是大多人以為的知識,也是大多人誤解讀書無用論的根源所在,因為認為無用論的人,無論是當事者抑或是旁觀者,都並未認知到,只有將資訊經過行動的催化,才能產生知識。
原始的訊息猶如陽光,當陽光經過生物體內一連串的反應,透過生命的驅動才能產生形形色色物質世界,甚至催生精神世界,而未經過行動的資訊,宛如被儲存在生物體內的能量,只是呆著,未能造成任何的改變。


身體,是將訊息理解為知識的管道。

透過身體,將資訊添加個人的經驗與思考,才能變成你的知識。
否則始終只是一道陽光、肚子裡的脂肪,沒有走出來的原料,終究不可能變成任何有意義的事物。
看得越多就會變得越不會思考。

最後是長期的撰寫。
唯有長期的撰寫,持續不斷的輸出,才會發現自己什麼東西寫不出來,
才會發現自己寫來寫去都是寫那些東西,
才會要求自己吸收更多的知識,
而為了寫出有深度有靈魂的文字,
你也會告訴自己必須把垃圾訊息排除,吸收有用的陽光。

你要夠專業,你就不會提沒靈感這事,你要是活得夠有趣,你就不會覺得創意是一種天賦。』


成功者不倚靠靈感、不倚靠運氣、不倚靠奇蹟。
而是不斷地反覆練習,掌握那51%的優勢,長期而言,與平庸的過往就會拉出很大的差距。
然後,回歸到重點,還是要持之以恆,唯有將眼光和心態放遠,才能成就更多的可能。

此篇翻寫林育聖老師部落格文章,作為自己每天練習撰寫的題材
https://www.copywriter.com.tw/teaching/detail/新的一年,我們要如何學文案呢?|文案學習思考.html


avatar-img
Erwin Tsai的沙龍
21會員
8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rwin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算當我自己被問起「以前不也都沒有甚麼問題?」「我們不都是這樣長大的?」或是任何一個經驗比自己更豐富的人告訴你「第一個照書養,之後照豬養」的時候,也無力產生過多的辯駁。
如同每天壓榨文字來知道自己腹肚裡的墨水是否飽足;如同市場總會以不同的走勢和誘惑來測試究竟是甚麼樣的交易者。改變的機會降臨時不僅考驗著你能不能把握,還有能不能持續,還有能不能在困惑中維持既定的策略。大師的話和書本和事蹟都不能成為你自己的血肉,我們可以把他作為標竿,但仍舊必續靠自己寫下自己的書和交易紀錄
其實每次都覺得,不管玩甚麼,自己好像也都和女兒一樣,像個小孩子也很享受其中,就像每次不管是在家還是出去玩積木,其實最認真玩得好像都是我自己,女兒就是過來推倒搞破壞的。而今天不管是放風箏還是吹泡泡,也同樣是燃起自己不少興致,總會不禁懷疑起自己,到底是有沒有童年阿?
就算當我自己被問起「以前不也都沒有甚麼問題?」「我們不都是這樣長大的?」或是任何一個經驗比自己更豐富的人告訴你「第一個照書養,之後照豬養」的時候,也無力產生過多的辯駁。
如同每天壓榨文字來知道自己腹肚裡的墨水是否飽足;如同市場總會以不同的走勢和誘惑來測試究竟是甚麼樣的交易者。改變的機會降臨時不僅考驗著你能不能把握,還有能不能持續,還有能不能在困惑中維持既定的策略。大師的話和書本和事蹟都不能成為你自己的血肉,我們可以把他作為標竿,但仍舊必續靠自己寫下自己的書和交易紀錄
其實每次都覺得,不管玩甚麼,自己好像也都和女兒一樣,像個小孩子也很享受其中,就像每次不管是在家還是出去玩積木,其實最認真玩得好像都是我自己,女兒就是過來推倒搞破壞的。而今天不管是放風箏還是吹泡泡,也同樣是燃起自己不少興致,總會不禁懷疑起自己,到底是有沒有童年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