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11/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一年來我有什麼改變?

    Photo by Jack Cohen on Unsplash
    Photo by Jack Cohen on Unsplash
    從去年10月開始,是甚麼,讓我覺得當時是最近改變的起點? 有了女兒,走入真正的家庭,不管是太早或太晚,對自己而言,都是不斷學習的過程,而主要是渴望成功的自己,很希望能在孩子長大的過程能有所依靠和模仿。
    2018年10月,大概是我開始大量閱讀的起點吧,因為掌握了一些閱讀的心得,我開始相較於過去兩倍到三倍的速度閱讀一本書,作筆記。
    2018年10月,大概也是我開始養成早起閱讀或工作習慣的開始,我開始體驗清晨的世界,從天黑閱讀到天亮,第一次發現這樣的時間可以如此的安靜和專注以後,便充分迷上了這個行為,決心一定要養成習慣。 現在依然每天都希望能在早上5-6點爬起來做一個晨型人,但印象來說,大概只有3-4成的時間有在理想的位置醒來,只是近來賴床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感受到紀律真的就是一個稀缺資源,一段時間不斷的追逐好習慣好觀念想要落實,就開始失去動力容易被分心,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似乎養成了習慣,卻又經過一陣子開始鬆動,目前為止起床最自己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把鬧鐘放得遠遠的,成功率會大增,但若是在家裡,為了不吵到孩子睡眠,只能靠意志力和運氣,想當然耳,失敗率是非常高的。
    過去這一年也是我開始接觸成功學的領域,對於很多成功上的心態和方法有很大的改觀,也深深的體會到過往的自己充滿著平庸者的思考邏輯,原來財富並不是由命運所決定的(顯然很多人大多數的潛意識都是這麼認為),而是一個人的思考方式以及價值觀的選擇,富有的人之所以富有,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他們值得擁有,不只是單純貧富不均、社會不公的問題。一切都是從《洛克斐勒給子女的一生忠告》開始。會接觸到這本書也是因為安納金的社團所列的書單,還有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我開始對時間有更珍惜的傾向,注意力時間金錢,領悟平庸和卓越人生的價值觀區別;Dominik Spenst的《六分鐘日記》讓我寫了將近一年的日記,第一次可以貫徹到把一本日記本寫到滿滿的成就感,裡面記載的就是日記裡所說的每天的感恩、成就、計畫、自我激勵、期許。
    2019年2月我認識了Tim Ferris《一周工作4小時》,如果說剃除以前學生時期從眾追星的人物不算的話,TF一定是我所崇拜的第一人,他開啟了我創造者的天賦,不再只是被動的在狹縫中求取財富,而是思考如何創造自己的空間、運用自己的時間和世界的資源。
    2019年4月,感謝我一路相伴的同窗好友陪著我一起嘗試開創小小天地,我一向討厭DIY動腦筋的時刻,不過打造自己的工作卻是徹徹底底的手做活。作為一個創造者就是甚麼事情都要自己來,甚麼問題都要自己想辦法找出來,並且找資源解決,不會的就要自己去學,沒有人會逼你、強迫你、鼓勵你,只有自己可以給自己前進的動力和成就,時間是多麼的不足,注意力是多麼的稀缺。要想在自己的世界撐起一片天,無比的熱誠和勇氣是最基本的,卻還遠遠不夠,我不斷告訴自己,失敗一定是正常的,越多失敗越好,一定可以讓我更一步步地接近成功,而無論往後的路走得多長多顛簸,我相信都不如第一次跨出步伐來的艱鉅且有意義,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盡可能地體驗各種不同的生活,我已經有了對自己而言最棒的開始。
    2019年8月,我從台中移到了台東工作,在這裡展開全新的生活,也從新適應外勤的型態,拜同事所賜,我認識了Dan Lok、Pat Flynn,文案師林育聖,生涯的規畫在這三個月又重新洗牌。生命中的每一次境遇的是機會,可能也是誘惑,唯有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樣的生活,規劃甚麼樣的目標、設定甚麼樣的願景,才有可能一步步的讓正確的夢想引導自己前進。我害怕自己走錯路賠了家人的生活,也害怕自己沒前進耽誤了寶貴的時間,生活永遠都是進退兩難,但我知道,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害怕行動,讓現實永遠的壓垮生活!在矛盾中掙扎,才能才最後找到正確的路時感到興奮;在錯誤中修正,才能在最後通往卓越時感到成就。
    以前總覺得自己書已經看得不少,有自己是知識人的感覺,現在才知道是井底之蛙,視野狹隘深不可測,走得越多就發現自己越是渺小,好書也是不斷地出現在自己列的書單,買書已經成為我最大的血拚來源,一年下來可能會花費將近上萬的買書費,即便如此,還是認為想要購買的很多,因此也透過大量向圖書館借書來減少經濟的支出,畢竟也遇過不少別人大推,但自己讀起來還好的書本,讀過一次就想把她轉賣出去的案例。不過隨著不斷的省思,大量閱讀對我來說已經不應該是最重要的事情,我需要的是大量的行動,透過行動讓書本的智慧徹底的改造自我格局。 認知既然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但我的生活卻持續地在和舊有習慣的引力奮力搏鬥,因此要改變的是基本功,扎實地蹲好馬步,站穩腳根之後,持續閱讀才有時間以及效率上的意義。 我不再崇拜一年好幾百本、甚至好幾千本的那些網路作家,每個人有每個人適合的吸收方式以及成長階段,就像投資大神們告訴你該怎麼投資時,往往欠缺的也是自我風格的養成,他們都像是指引的方向燈,告訴我們可以朝這個方向前進,但我們不可能模仿得一模一樣,前行的道路必須自己開拓,最重要的是,光看知識,真的無法對自己產生甚麼樣的改變,唯有把知識做到了,閱讀才有意義。
    Don't listen to what they say ,watch what they do
    懂了越多若單純只是可以說得越多,那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看看我未來做了甚麼吧,如此我說出來的話才有意義,古典的暢銷書《躍遷》裡的序文說到,想要把這本書的所提到的方法都做到是很難的,只要能做到其中一項,基本上就能大幅超越平庸,遠超越其他人。當初我對這樣的論述並沒有太多思考,只是無腦看過而已,但這一年時間以來,已經深刻體會,原來想要改變自己真的是這麼難! 期許自己未來一年能夠做的比說的更多,更徹底的運用那些已經學到的智慧﹐不要貪心的只是想汲取更多的知識,而讓這樣的行為變成改變自己的拖延。
    2019.11.27 08:20 寫於池上二樓寢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