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行動支付是為了便利你的生活?還是混亂你的人生?

本文刊登於
有一陣子,我很不喜歡和德希一起出門,因為不論是購物或吃飯,他都要先上網查個老半天,這個東西在哪個通路比價最便宜、刷哪一張信用卡並搭配哪一種支付平台、再換算成點數或現金回饋的折扣後,哪一個組合可以拿到最划算的結果......關於他這種偏執的行為,我知道他不是小氣或吝嗇,而是他想要追求CP值以及貨比三家不吃虧的心態。
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上個月他忘記繳電費,對此他非常懊惱,因為不久前他才忘記繳水費。他說每個月有太多不同的費用需要繳納,而且帳單有的是寄實體紙本、有的是電子郵件、有的是簡訊、有的是要自己上APP查,所以他才會搞混哪一個繳過、哪一個還沒繳。我問他為何不設定信用卡或帳戶自動扣款,他說這樣的繳費方式是沒有回饋的,必須手動繳費才會有幾%的回饋,哪張信用卡是拿點數,哪張信用卡是拿現金......

行動支付帶來的小確幸

德希省下的蠅頭小利,與耗費的時間精力相比,究竟孰輕孰重?還有如果家裡水電被剪斷,再親自跑一趟申請的這些過程所付出的成本與風險,到底值不值得呢?
行動支付為了吸引消費者使用,推出琳瑯滿目的回饋方案,與其說這是抓住民眾貪小便宜的心態,不如說這是利用消費者想為自己創造小確幸的心理。小確幸具有強大的魔力,因為賺大錢很艱辛困難,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然而小確幸是能迅速反饋的,可以馬上明確具體的知道這筆消費省下多少%的額度,而且這種成就感可以很快又複製並獲得再體驗,只要透過主動消費便能立即得到。
因此像德希窮盡各種方式管道,都想要拼命拿到最佳方案的消費,就是為了追求那份雖然花錢捨不得,但也從中得到回饋(我才花錢花得甘願),以及這筆開銷就算是必要性花費,但我拿到比別人更省的方案,所以值得(我才花錢花得甘願)。
只要上網輸入關鍵字,就可以發現網路上非常多這一類的懶人包,而且懶人包裡面又有懶人包,無盡延伸的懶人包連結根本看不完,除非你是專做各種平台支付的教學達人,或為了寫業配文而去鑽研,否則過度追求這些所謂最划算的小確幸,而把平日生活搞得神經兮兮,到頭來並不划算、也不值得。

回歸便民便利的因果關係

過去為了節制沒有理智的消費行為,許多理財書籍文章都是提倡不要使用信用卡,而如今行動裝置普及,帶動多家支付平台問世,且各家銀行為了搶攻這塊大餅,不斷推陳出新各種不同訴求的信用卡,可說一時之間百家爭鳴,但也顯示市場上的機制仍非常混亂,後續肯定還會有消費或金融的法律爭議問題出現。
Photo by Blake Wisz on Unsplash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錢包、支付平台確實有其發展的必要性,且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便民,讓民眾不需要帶太多現金或零錢出門、讓結帳更迅速、讓外國旅客消費更簡單、讓未來無人化的商店發展......等等,所以如果消費之前還要做功課、查詢一大堆資訊,這不反而變成擾民嗎?

輕鬆無腦才是小確幸

凡是需要汲汲營營才能獲得的小確幸,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小確幸,真正的小確幸應該是要輕鬆從容的,所以我會建議德希這麼做:
  1. 釐清自己最常消費的場域:大賣場、看電影、便利超商、網購......你不需要什麼卡都辦,而是找出你最常消費的需求,再針對這樣的需求申辦1-2張信用卡,並且綁定好固定的支付平台即可。如果各種狀況都要有不同對應的信用卡與支付平台組合,你的小確幸是短暫而焦慮的,小確幸就是不應該讓情緒心智被混亂而影響。
  2. 只需要少數幾張“懶人神卡”:只要上網打懶人神卡這一類的關鍵字,隨便一查就有許多介紹,再依照上述的第一點,從中挑出對自己最有利的信用卡,以後的消費就是盡量集中刷這一張卡。長期持平來看,無腦即王道。
  3. 不要一直做功課:因為這種資訊你永遠做不完,也比較不完,況且每一張信用卡都有它的活動期限,活動內容也更新不完,難道你一個人想要PK幾十家銀行、不同支付平台、還有各種通路嗎?除此之外,許多店家還推出星期一刷什麼卡回饋幾%、星期二刷什麼卡回饋幾%、星期三刷什麼卡回饋幾%、周年慶、分期付款優惠......等等。你是為了消費便利而使用支付平台刷卡,不是為了拿回饋而使用支付平台刷卡來消費,不要倒果為因

收斂你的金錢出口

以前我也是按照電信費、加油、一般日常開銷......分配使用不同功能的信用卡,也發生過忘記轉帳到強制綁定的數位帳戶扣款,導致現金不夠,有了遲繳記錄與啟動循環利息。
於是我陸續減掉使用率低的卡片,盡量集中使用單一信用卡,頂多再多一張卡當作備用,如此一來,我就能更方便的查看現金流向,因為只需要看一份帳單就能一目了然,輕鬆掌握自己的消費狀況。
Photo by Nick Pampoukidis on Unsplash
財務處理不外乎就是開源、節流與配置,電子支付應當算是節流的一環,除非你的消費數字十分巨額,差個2%、3%就是大筆數字,否則太過度追求那一點點小差異的CP值,實在得不償失,況且為了因應不同場域與功能,申辦一大堆信用卡,以及綁定那麼多支付平台,對於資產配置也是嚴重扣分的傷害。

人人都可以擁有小確幸

支付平台之所以不停冒出,銀行的信用卡也多到眼花撩亂,很大一部分的因素就是因為有許多人跟德希一樣,喜歡大費周章的比價、並且勤記不同的使用組合、汲汲營營的想賺取最高回饋,但這只會讓人活得「謹慎」跟「小心翼翼」,而且有時腦波弱,被「刷越多賺越多」之類的話術所吸引,會更容易省小錢花大錢,反而得不償失。
人的心思精力有限,過度拿來追求節流,就會犧牲與壓縮開源的能量。你不會因為省到那些回饋就變富有,也不會因為沒省到那些回饋就變貧窮,把心思精力放在工作與人際關係的面向上,平時維持量入為出的消費,並且不要太過於計算得失,就可以把生活過得好,你也才能真正享受不經意的小確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