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小說截角(6)】 漫畫

【《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小說截角(6)】 漫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第六章,八月拿著剪報問克絲婷是否見過照片上的米蘭達,明明和她見過面的克絲婷卻說:「不記得,我不記得這個人。

克絲婷一再強調自己記性不好,但忘記米蘭達,應該跟失憶沒有太大的關係,反而比較像是未經特別注意所形成的自然忽視。克絲婷的印象中有著色本、鉛筆味、亞瑟的聲音、休息室以及燈光,偏偏沒有米蘭達,是什麼讓克絲婷的印象和這位跟漫畫相關的重要角色錯身而過?

回到《李爾王》開演前,克絲婷和米蘭達曾經短暫閒聊,不過聊的全是些毋須專注思考的話題(例如公主裙子該不該塗條紋、會不會跳舞等),再加上米蘭達「向來不喜歡童星」而且克絲婷對她也「不感興趣」,所以克絲婷才會一心多用,邊塗著色本邊應付米蘭達。

看克絲婷把大部分心思投入於著色本,亞瑟的往日回憶突然被勾起,他問米蘭達是否還在畫畫,儘管此刻兩人互動總是顯得陌生又尷尬(米蘭達覺得他的行為舉止有點戲劇表演化,亞瑟好友克拉克對此也有類似的感覺),姑且先不論亞瑟是否出於客套而刻意展現關懷的樣子,就憑多年以後他還記得她漫畫集封面的出處與當初她養的狗,其實已經很難得了。

米蘭達也很難得,如果抱持應酬的心態赴亞瑟的邀約,怎麼可能還會特地帶上打算送他的完稿作品呢?由此可見,她是真心想與他分享藝術之美、想安慰他的。

亞瑟也曾告訴克絲婷漫畫集作者是米蘭達,可惜克絲婷根本沒放在心上,所以後來每次提及漫畫集,必定伴隨提及亞瑟帶給她的意義,因為克絲婷的選擇性注意,無意中讓米蘭達在她的生活經驗裡缺席,甚至被亞瑟取代。其實那次一面之緣,可惜的不只克絲婷,還有米蘭達。熱愛繪畫的米蘭達看到克絲婷塗著色本時,倘若選擇再進一步和她聊聊繪畫聊聊漫畫集,放棄不著邊際地東扯西扯亂聊一通,搞不好克絲婷的印象與未來從此就截然不同了。

avatar-img
不染風(璞茗)的沙龍
16會員
5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同樣在第四章,八月和克絲婷詢問路人費恩該往哪個方向走才到得了文明博物館,八月告訴費恩:「聽說那裡收藏著舊世界的藝品。」,聽八月這麼說,費恩先是笑了,然後反問:「舊世界的藝品?年輕人,我這樣說吧,這整個世界就是一座收藏舊物的博物館啊。你們什麼時候看過新車了?」        
       團員之一「低音號」曾說過:「新世界的問題在於缺乏優雅,極度缺乏。」, 這點克絲婷相當贊同。和八月一起逛空屋的她,在房間衣櫃裡找到洋裝、婚紗以及西裝,她換上洋裝,打算把婚紗與西裝當成仙后和哈姆雷特的戲服,覺得「看見仙后穿禮服、哈姆雷特穿西裝打領帶,其實別有意義。」        
        不曉得第三章克拉克送給亞瑟的玻璃紙鎮,和克絲婷收到並妥善保存的,是不是同一個。        
        到了第二章,時序來到二十年後,正在排練《李爾王》的演員們不再是二十年前在劇院演出的原班人馬,唯一能連結二十年前後兩齣《李爾王》的,只有克絲婷。
        大部分書籍封面往往設計得比封底精緻豐富,鋪滿文字的封底看起來就像封面的背影。我喜歡這本小說的書衣設計,把原本經常安排在封底的內容簡介挪到書封摺頁,讓出大半空間給圖像,封底罕見地自成一格,與封面相互呼應,有如表情生動的臉譜。      
      「過程根本不重要」,二十年後,穆罕默德.可汗在紀錄片採訪者茉麗面前否認紀念館的創作過程為紀念館的一部分。        感覺這時期的穆罕默德.可汗心中似乎一直存在許多懸念,導致他時而充滿敵意,時而故作灑脫。
       同樣在第四章,八月和克絲婷詢問路人費恩該往哪個方向走才到得了文明博物館,八月告訴費恩:「聽說那裡收藏著舊世界的藝品。」,聽八月這麼說,費恩先是笑了,然後反問:「舊世界的藝品?年輕人,我這樣說吧,這整個世界就是一座收藏舊物的博物館啊。你們什麼時候看過新車了?」        
       團員之一「低音號」曾說過:「新世界的問題在於缺乏優雅,極度缺乏。」, 這點克絲婷相當贊同。和八月一起逛空屋的她,在房間衣櫃裡找到洋裝、婚紗以及西裝,她換上洋裝,打算把婚紗與西裝當成仙后和哈姆雷特的戲服,覺得「看見仙后穿禮服、哈姆雷特穿西裝打領帶,其實別有意義。」        
        不曉得第三章克拉克送給亞瑟的玻璃紙鎮,和克絲婷收到並妥善保存的,是不是同一個。        
        到了第二章,時序來到二十年後,正在排練《李爾王》的演員們不再是二十年前在劇院演出的原班人馬,唯一能連結二十年前後兩齣《李爾王》的,只有克絲婷。
        大部分書籍封面往往設計得比封底精緻豐富,鋪滿文字的封底看起來就像封面的背影。我喜歡這本小說的書衣設計,把原本經常安排在封底的內容簡介挪到書封摺頁,讓出大半空間給圖像,封底罕見地自成一格,與封面相互呼應,有如表情生動的臉譜。      
      「過程根本不重要」,二十年後,穆罕默德.可汗在紀錄片採訪者茉麗面前否認紀念館的創作過程為紀念館的一部分。        感覺這時期的穆罕默德.可汗心中似乎一直存在許多懸念,導致他時而充滿敵意,時而故作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