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第二章 雨後春筍,我們來談竹

    說完了梅,接下來該來說說它最好的朋友-竹。
    在台灣的山區中,最常見的植物之一就是竹子了吧!
    高聳直立的外觀、青翠欲滴的顏色佔領著一個又一個的山頭,偶然風一吹來,那叢叢竹葉隨風搖擺,掀起層層綠浪,接近一點即可聽到竹葉沙沙作響的摩擦聲,為寧靜的山巔增添許多神秘色彩。
    對於平民百姓而言,竹子堪稱為最萬用的植物,從頭到腳都能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竹的葉子可以用來包裹食物,成為端午佳節必備的美食-粽子;細長筆直而柔韌的莖,砍下後成為竹竿,不但可以用於建屋築亭、敲打採集果實,劈開後還可編織成各式用具,支持著人們的日常;深藏在地底用於繁殖的地底莖-竹筍,可以成為桌邊佳餚;即便經過高溫成為竹炭,也都是過濾、防潮的好物。
    對於動物而言,生長茂盛且密集的竹林,更是最佳的避居場所,那些陰暗不見光的林間深處,更是竹雞、山羌、猴子、青竹絲等等動物活動的秘密基地,孕育著豐富的生態。
    每年三月下旬到五月間,雨後桂竹林地上總會冒出一個又一個看似嫩芽的三角錐,這些即是所謂的桂竹筍。
    有時候,看著那整群從地底冒出點點筍尖,不由得在心中猜想著,它們是不是由落下的雨滴所幻化而成?要不然,它們怎麼會有如此勃發的生命力,可以在一天之內長成高聳的竹界新星。
    才剛長出地面的桂竹筍寶寶,嬌嫩到只要用腳稍微一踢即被折斷,接著毫不費力地旋轉撥去外殼後,只留下細緻的筍肉與滿手清香。
    我想就是因為這股淡淡輕香,讓這個品種的竹子被稱為桂竹,就像桂花一樣芬芳的竹子。
    而也就是這股香甜,使得桂竹筍即使經過長時間燉煮後,仍保有其鮮美迷人的風味,讓品嚐過的食客久久不能忘懷。
    當然,這食客並不單指人們,還包括在山裡跑跳的猴群。
    聰明的猴子,是山裡最精明的美食家,怎會捨得放過如此容易取得又好吃的食物!
    貪嘴的牠們總是挑最鮮嫩的竹尖食用,常是只折下桂竹筍的頂尖部位,將中心鮮嫩的筍肉咬下食用後,即將其他部分隨意棄置。
    然而,這看似瀟灑的行為,不但使得剛發芽的竹筍無法再繼續生長,沾染到猴群口水的筍瓣更在林中暗暗發酵,散發出不好聞的氣味,引來眾多腐食性昆蟲前來沾染覓食。
    這也是為什麼山上的農家,不喜猴群來訪的原因之一。
    所幸過了五月,梅雨停了、桂竹筍也停止了蓬勃生長,只剩下綠油油一片的桂竹林沙沙作響,為即將來到的悶熱夏季,提供一地遮蔭清涼。
    秋冬的桂竹林比起春夏的鮮綠顯得有些金黃,我想可能是因為秋冬屬於枯水期,失去雨水滋潤下的桂竹也顯得有些憔悴。
    然而,風仍輕輕掃過枯竹的髮,像是在安撫,要它們靜靜等待春雨的到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