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森林 四

關於《森林》這部小說,我也一直猶豫著,是否要寫?寫,怕自己想起許多當時的回憶,而那時,我處在低潮的深處邊緣,似乎有某種力量將我救起,我便是依循著這力量,持續寫著小說,直到現在。雖然刊登在雜誌上的,是我為了磨練寫作、排遣寂寞、以及適當賺取生活費而寫,但那些短篇,也的確記錄下我不少這些年來的往事,藉由凝縮、改變、置換,虛構出一些似真若假的故事,我想,那是我唯一賴以寫作的技能,也可以說是一種記錄、鏡頭式的影像轉換,將我腦海裡的孤獨、寂寞,轉為文字中的影像,在閱讀時,成為另外一個世界的投影。
在那些紛雜、看似沒有同一來源、出處的短篇故事裡,我最喜歡的,是跟大自然有關的故事;當我憶起過去在森林裡漫步、呼吸,嘗試從原野裡吸取養分、滋養我的心靈的時候,就會想起搬來這小鎮上的經過。
當時迷糊的我,只因報上刊登的一則有關山林間,旅遊的小文章,而好奇的搭車前往。當我來到這被孤立在群山之下,位於火車線路末端的小鎮時,心底的迷惘突然之間變得乾淨、澄澈起來,就像水進入到一泓圓形的缺口般,被容納成一處透亮、憂傷的井水,於是,我便決定要在這裡住下來。那是大約八年前的事。
八年當中,有著許多的人事更易,當然,因為搬到這有些沒落的小鎮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不得不調整,我總覺得,我的命運是隨著這安靜的小鎮而開始改變,如同重新出生一樣,我重新活過了一次,藉由搬離我過去的家,來到這地方,在一個人也不認識的鎮上,重新構築屬於我的故鄉。
當時沒有任何人祝福我,應該說,我往來、熟識的人也不多,僅有的親友不但無法理解,甚至刻意阻攔我,總說我是自毀前途,將來一定會後悔。信任的朋友也不給予肯定的回應,大家都覺得:搬到一處偏僻的小鎮,自然遠離發展成熟的都心,而隨之而來的窘迫和不方便,是可以想像的。或許他們的擔憂、質疑,有某部分是真心的奉告,但對我來說,倘若不拒絕來自社會自然性的邀約,就不能迎接自己內心深處『非自然』的感動,這種悸動,很難跟人解釋,但我常常是跟著內心走,只要感覺對了,即使外在條件困難,我還是會想辦法去辦到,至少,那是鼓舞我自己的方式,也是身為一個人,我在當下所能擁有的僅有權柄吧?能夠擁抱的,只有自己內心深處的陪伴而已,我之所以存在,正是因著這強烈的非自然的羈絆
來到這裡後,我毫不後悔,雖說也有一些缺點,好比孤單和寂寞等等的感受,可是這種個人性的原因,遠遠比不上這地方帶給我的深層體悟來得重要。這裡的水、樹、森林、青草、土壤,一切的一切都跟過去的家不一樣,我討厭那些人工化的設施,還有過度開發後所創造出的『偽自然』;它雖是一種景色,但卻做作得多,遠不及眼前的自然來的順眼、明目。
在這小鎮上,有過去高度發展時,殘留下的痕跡(例如小型商店街?),也有後來漸趨沒落,而開始賦與自然更多空間的那種明確的美。這裡的居民,有一些是早晚搭車往返於都市和小鎮之間的通勤族,但直到現在,這裡仍舊保有一種相似於鄉村的質樸風景,像一幅未被沾染上任何汙點的水彩畫。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林嘉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