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筆記】佛教的修行方法

大乘的層次
  1. 人:把人做好,才有升天的可能
  2. 天:
  3. 聲聞:
  • 出世間道,是把人做好了,做完美了之後,走上出世之路,但出世不一定要出家。聲聞是聽到佛法說、憎法說或從經典中看到脫離生死的方法而修行證果
  • 初果(七返生死)、二果(一返生死)、三果阿那含(不還生死)、四果阿羅漢(解脫生死),到了四果,自然而然擺脫世俗一切,對於世間的物欲已沒有「我」及「我所有」的繫緮心,所謂解脫是不受任何思想及物質行為的影響,生活在身心自在,生死如一的境界
4. 獨覺:
  • 獨覺和聲聞是一樣的意義,獨覺是在沒有佛教的時代,沒有佛經可看的時代,從自然界某種現象的啟發,得到佛法的真理及開悟解脫的
5. 菩薩:菩薩分52個階段

大乘菩薩的主要修行方法:六度
用六種方法,由有生死,有煩惱的凡夫到無生死無煩惱,從生死的苦海到達涅槃,從煩惱的凡夫轉成菩提
  1. 布施:為首,財、法、無畏施
  2. 持戒: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3. 忍辱:八風吹不動
  4. 精進
  5. 禪定:禪就是教你達到無的境界 身心平衡(小我) 物我合一(大我) 物我雙亡(無我)
  6. 智慧:聞慧,所見所聞的一切修行方法 思慧,看到聽到或學到以後,加以慎思明辨的功夫 修慧,從前面五種方法中得到的悟境,身心內在的體驗

修學佛法的法門
  1. 人天道:著力點,福業(布施、救濟、放生、戒殺、社會公益等) 主要德目:五戒十善
2. 解脫道:宗旨,慧業(持戒、修禪、拜佛、念佛等) 主要德目:戒、定、慧(三無漏學)
3. 菩薩道:人天道和解脫道並重,福慧雙修 主要德目:六度
居士:菩薩道的實行者
雜阿含經:在家居士應具足五個條件
信具足、戒具足
  • 可於六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月底最後兩日)受持八關戒齋
  • 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妓、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非疏食(過午不食,只許飲水)
施具足:施父母、師長、三寶 聞具足:親近善知識 慧具足

家庭和樂主要是建立在夫婦之間的感情上,家庭幸福主要是賴於經濟收支的平衡,經濟的作用在促成生活的幸福,是在達成道德的目的,先把家庭經濟鞏固了以後,除了家庭正常生活所需,如果仍有餘力的話,就該用於家庭以外的福德
善生經:居士的收入分作四份來處理
  1. 飲食(家計的生活)
  2. 田業(營業的資本)
  3. 貯藏(家中的儲蓄)
  4. 給予耕作商人而生利息(放款的利息)
雜阿含經:居士的財產分成三種用途
  1. 供養父母
  2. 養育妻子兒女
  3. 供養三寶
四攝法:統攝和攝受,也就是統領或化導的意思,領袖人物不可缺少的四種處事方法
  1. 布施
  2. 愛語
  3. 利行(社會服務)
  4. 同事(將自己變成社會所公有的人,隨著社會的需要而改變自己)
書名:修行進程:佛教的修行方法
作者:聖嚴法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希望把接觸到的佛法記錄下來,讓更多人受到利益。同時推廣理念"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龎演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