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想像一本書:裝幀會議(內文版面篇)

對書的外觀結構有初步的認知後,接著就是將目光轉向「書的內部」。但在前文並未提及,卻是構成一本書最基礎的思考:這本書有多大?
書的尺寸一般是用「開本」來敘述。而所謂的開,指的就是印書用紙「摺」的次數,譬如說「全開」指的是印書用紙的全紙尺寸、「對開」(半開)指的是對摺一次、「4開」對摺兩次、「8開」對摺三次⋯⋯然而基於選用的紙張不同,其開數對應的尺寸也就不同。常見的紙張尺寸系統有:A版、B版、四六版、菊版,也就容易造成「你講的32開跟我講的32開到底是不是同尺寸」的困擾。
因此M編在與設計師與印刷廠溝通時,一定會附上公制的裁切後尺寸數字,以避免混淆與誤會。
開本:描述書裁切後的內頁尺寸。其中精裝書書封因多出3mm的飄口,相同開本的成書尺寸會略大於經三面裁切的平裝書。書的開本決定了書的閱讀版面大小、攜帶性、閱讀空間以及收納方式。
臺灣常見的「開本」與其裁切後的公制尺寸(公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M編,作為在職圖書編輯,經常陷入「到底怎麼當個編輯?」的自我懷疑中。希望透過分享身為出版產業裡小小螺絲的觀點,幫助自己釐清與找出成為一個合格編輯的眉眉角角。本出版專題將持續分享我在編輯的工作線上所學習到的技能與面對的問題,讓更多人一窺這個明明大家都不看好,卻總是搶不到職缺的業界一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