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都用iPhone8讀電子書,談純文字紙本書的閱讀舒適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這篇篇名本來是〈從今以後不買純文紙本書〉後來某次跟書籍經銷商的朋友聊起這事,又覺得這樣好像還是太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原先這文是排在我讀完鄭陸霖那本《尋常的社會設計》才要寫的,恰好今天看到電子書價的討論,就順手寫這件事吧!

首先,要回答的是:「你用iPhone8讀電子書,眼睛不會不舒服嗎?」我在這篇文章有寫過:「我對文字過長、又太擠的紙本書有障礙。我常接不上這一行的尾巴要接到下一行的頭老是會對不上。」這個狀況說來應該就是長期的使用網路而養成的習慣,以及我感觀上對於沒有視覺舒適度的東西會非常不耐煩,就沒有辦法讀。(我現在也很受不了facebook的任何版面,長文我通常都不讀了。)

我重視閱讀的舒適度大於在紙本和電子書的選擇。上面那個問題的答案是:不會。我拿iPhone8讀電子書,就跟日本人拿著小小的文庫本讀的概念差不多。電子書的字距、行距、字級都是可以調的嘛!只是調的越大,就越需要更多的翻頁次數而已。(八月我讀完兩本書,一本紫金陳的《壞孩子》,一本沈信宏的《歡迎來我家》,兩本加起來快三十萬字,全部都用iPhone8讀完的。)

我有iPad,也買過readmoo和Kindle的閱讀器,多半我一定是選最小尺寸的那一台。至今我也不喜歡手機大過我的手掌不好拿,也一直都是用小尺寸的手機。所以iPhone8讀電子書對我來說一點都不干擾。(我只有玩手機遊戲時會覺得眼睛不舒服!)我差不多就把電子書用「網路上沒有廣告的文章」的概念在讀!

每次在紙本書和電子書的閱讀習慣上的討論,常常會落入「紙本才是書」這種「無法提昇閱讀習慣」的爭論迴圈裡。「閱讀」常常是很隱密的事,任何人選擇什麼樣的形式,那是很個人的選擇,我相信紙本不死,但不需要一直在這種堅持裡打架!

這裡我要跳出來去看「純文字紙本書的閱讀舒適度」這件事。

網際網路「大量」進入我們的生活裡少說二十年,從電腦到手機,我們接收訊息的方式,從一個大框框跑進了小框框(近幾年來開始又思考著「大」這件事)每人每天接收的「文字量」、「訊息」多到你不得不承認「其實我們常常用小手機讀完了幾千、幾萬字!」但很多時候我們也不否認「有些東西我們都只會滑過去而已」,而「閱讀」這件事,就慢慢地演變,從書變成了網路的訊息,從紙本,早就躍入了網路世界!

所以幹嘛非得要堅持去討論「誰選擇了什麼、什麼才是書」呢?重點是「閱讀」吧!

在做另一本書的排版時,我和編輯爭論起「段落與段落之間到底要不要有大一點的間距」,我去書店翻了至少二十本書,應該不到一半的書有「段落間距」,但其中沒有的那一半還是有幾本在行距和行距間有稍微留大一點,讓「閱讀」是舒服的。

我常想那些總是在爭執「電子書讀起來不舒服」的讀者,難道讀那種「15X21cm的書,塞滿了一行40字、一頁22行、字級不到10的字」的紙本書,眼睛都受得了嗎?這種要不真的很喜歡書,要不就是非讀不可吧?(無法找任何例子,只好用這篇文排一個範例。)

raw-image

站在成本考量,我很清楚紙本書有時候字擠成這樣是為什麼。只是每次只要有人堅持「紙本書比較舒服」而認為「電子書在市場被接受的程度不高」或者認為「紙本書才是書」的時候,我應該隨手都可以拿出一本書問對方:「這種版面真的有比較舒服嗎?」(還不如說拿在手上有實體感比較有說服力。)

時代已經走到要進入《一級玩家》那種穿戴配備就可以虛擬上學的階段了(因為疫情的遠距教學差不多就是這樣了),「閱讀」這事還在停在「紙本書才是書」這種堅持裡,說來就有點跟不上時代了(跟不上世代也沒關係,只要有人埋單就好!呵~)

00後(2000年後)出生在網路世界的孩子,今年都20歲了(開始進入社會)。大部分的人習慣使用手機上網接收訊息,閱讀習慣大量被改變、不閱讀的比例也一直在增加。「閱讀習慣」左右了書市的命脈,該思考的不是「紙本會不會死」、「電子書會不會取代紙本」(或是會不會使「實體書店不存在」)而是要回頭去看:

怎麼讓「閱讀」回到生活成為一種習慣?

而習慣於手機、電腦文字排列格式的世代,要怎麼在那些擠得半死的紙本書版面裡,耐著性子讀完幾十萬字的書?(應該絕大部分的人都放棄了吧!)那麼「電子書」是不是、能不能是另一種選擇?(書價的討論我不是專業,但如果有電子書,我願意把「純文字」的紙本換成電子書。)

別說00後了,80前的我因為老花的關係,也幾乎沒有辦法讀字級小於10的版面了,那比我整天對著電腦做設計七八小時還要累,我寧可把iPhone8上電子書的app字級字距行距調整到我舒服的狀態,幾天就能追完一本書!

這兩天讀了藍玉雍的〈三島由紀夫《金閣寺》:論語言與死亡的關係〉沒找到電子書,還是購入了紙本書(莫名其妙因為一本書還買了三本三島由紀夫XDDD),希望我能耐著性子把它們讀完。

我並沒有因為買了電子書就不買紙本書。我反而是「不確定我會不會留的書」先買紙本書!



raw-image
raw-image

圖:
我的iPad(去年買來畫畫的)
擠得半死的版面

我的電子書設定版面
一為readmoo《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一為豆瓣閱讀《遠處的拉莫》

Readmoo可以設直書,豆瓣不行,豆瓣也不給設定行距,但沒什麼障礙就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9.7K會員
905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看到一個推理故事用一本書來講這種關於版面與閱讀之間的關係,雖然故事我沒有特別喜歡,我也會力薦所有做書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5/02/24
看到一個推理故事用一本書來講這種關於版面與閱讀之間的關係,雖然故事我沒有特別喜歡,我也會力薦所有做書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4/09/05
做電子書有不少細節要留意,跟紙本書不同,它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製作上也有不少眉眉角角,若有心製作,總會有那麼靈光閃現的瞬間,透過思考使用者習慣、親身使用與實作,是可以有很多變化的!閱讀,從來都不是只有紙本書這個選項,如果能讓閱讀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動,也是「書」存在的一種可能!
Thumbnail
2024/09/05
做電子書有不少細節要留意,跟紙本書不同,它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製作上也有不少眉眉角角,若有心製作,總會有那麼靈光閃現的瞬間,透過思考使用者習慣、親身使用與實作,是可以有很多變化的!閱讀,從來都不是只有紙本書這個選項,如果能讓閱讀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動,也是「書」存在的一種可能!
Thumbnail
2024/07/03
喜歡布袋戲、看歌仔戲長大的中年人,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這本有聲書!實在是太趣味了!
Thumbnail
2024/07/03
喜歡布袋戲、看歌仔戲長大的中年人,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這本有聲書!實在是太趣味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跳坑成電子書的一員。 書本的質感、厚度、封面設計,書本除了知識的閱讀,更多的在於欣賞的愉悅。但今年生活遇到了蠻大的變動,爸媽生病、搬家、工作,明顯深感自己閱讀量不足,特別是撰寫了 Bios Monthly 的專欄 Missing Days,覺得自己跟文字的距離太遙遠了,非常需要重拾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跳坑成電子書的一員。 書本的質感、厚度、封面設計,書本除了知識的閱讀,更多的在於欣賞的愉悅。但今年生活遇到了蠻大的變動,爸媽生病、搬家、工作,明顯深感自己閱讀量不足,特別是撰寫了 Bios Monthly 的專欄 Missing Days,覺得自己跟文字的距離太遙遠了,非常需要重拾
Thumbnail
嚷了許久的電子書進度,終於在所有案子告一個段落,又開始心慌沒有收入的時候,繼續動工了。前篇有提到〈用製作網頁邏輯做電子書,而不是用紙本書的邏輯!〉這篇繼續筆記後續遇到的問題與困惑。 既然都走入數位化的電子書模式,不能搜尋不就只是「為了做電子書而做電子書」而忽略閱讀者及時代的改變嗎?
Thumbnail
嚷了許久的電子書進度,終於在所有案子告一個段落,又開始心慌沒有收入的時候,繼續動工了。前篇有提到〈用製作網頁邏輯做電子書,而不是用紙本書的邏輯!〉這篇繼續筆記後續遇到的問題與困惑。 既然都走入數位化的電子書模式,不能搜尋不就只是「為了做電子書而做電子書」而忽略閱讀者及時代的改變嗎?
Thumbnail
雖然覺得電子書閱讀器真的挺好用的,但我還是更愛紙本書在手上翻閱的感覺。
Thumbnail
雖然覺得電子書閱讀器真的挺好用的,但我還是更愛紙本書在手上翻閱的感覺。
Thumbnail
關於閱讀,我想紙本書和電子書都是閱讀。一直抗拒數位化這回事似乎有違「出版」本身的意義。我一直相信「紙書不會輕易地被取代」,但「閱讀」及「出版」不能一直停留在紙本。
Thumbnail
關於閱讀,我想紙本書和電子書都是閱讀。一直抗拒數位化這回事似乎有違「出版」本身的意義。我一直相信「紙書不會輕易地被取代」,但「閱讀」及「出版」不能一直停留在紙本。
Thumbnail
前陣子工作之餘比較有時間,開始積極閱讀 non-fiction。於是本文紀錄一下自己這一陣子重新探索閱讀的心路歷程,包括: 1)為什麼我愛上電子書 2)我看電子書用什麼設備/平台—順便聊聊厲害的微信讀書 3)中文讀者閱讀翻譯書的困境
Thumbnail
前陣子工作之餘比較有時間,開始積極閱讀 non-fiction。於是本文紀錄一下自己這一陣子重新探索閱讀的心路歷程,包括: 1)為什麼我愛上電子書 2)我看電子書用什麼設備/平台—順便聊聊厲害的微信讀書 3)中文讀者閱讀翻譯書的困境
Thumbnail
自從疫情三級警戒開始後,為了做好防疫,當然就無法像平常一樣去逛書店。 擁有一個高品質、高容量的好書櫃必然是個閱讀人的必備家具之一,但剛出社會的我想想礙於空間跟金錢,我應該用更有效率、更省空間及時間的方式,於是我踏入了電子書的行列。 其實我早就買過電子書,也早在三四年前就有用過不論是封閉式或開放式的
Thumbnail
自從疫情三級警戒開始後,為了做好防疫,當然就無法像平常一樣去逛書店。 擁有一個高品質、高容量的好書櫃必然是個閱讀人的必備家具之一,但剛出社會的我想想礙於空間跟金錢,我應該用更有效率、更省空間及時間的方式,於是我踏入了電子書的行列。 其實我早就買過電子書,也早在三四年前就有用過不論是封閉式或開放式的
Thumbnail
比起實體書,我會習慣用電子書閱讀器嗎?腦袋的吸收效果好嗎?先來一場紙本與電子的讀書實測吧。 不過,滑了好幾年的手機,倒也沒出現過的內容難吸收的問題(突破盲點)。隨後,又要如何在閱讀器市場海中,撈選出最適合自己的eReader?
Thumbnail
比起實體書,我會習慣用電子書閱讀器嗎?腦袋的吸收效果好嗎?先來一場紙本與電子的讀書實測吧。 不過,滑了好幾年的手機,倒也沒出現過的內容難吸收的問題(突破盲點)。隨後,又要如何在閱讀器市場海中,撈選出最適合自己的eReader?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