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投資的邏輯 - 時間框架

總看著別人分析的頭頭是道,卻不知道該如何應用嗎?
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籌碼分析,這些分析方式最重要的前提又是甚麼?
我認為投資前必須想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時間框架」。
「時間框架」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它是你看待一件事情的時間長短,這個觀念在投資前一定要先想清楚,
不同的時間框架就會產生不同的策略,而不同的策略是沒辦法相互混合著使用的。
舉例來說,今天你用的是基本面分析,
經過你的研究,你發現了一個兩年後的利多,
那你的時間框架就要放大到以年來計算,而不該用短時間的波動去看待這個長時間的消息。
當你確信兩年後股價會大漲,那短時間的波動,
比如一、兩天的大跌或大漲,又何必過度關心呢?
當你放大時間框架來看,這一兩天的巨大波動,
在時間的長河裡,它們頂多是個小小起伏罷了。
再舉期貨的例子來說,今天你用的是技術面分析,
你習慣的做法是看 5分K 來進行短進短出的高頻交易,那你需要關注的就是這五分鐘,或它附近的 1分K 跟 15分K,
長一點的或許看到附近幾天的壓力、支撐點。
做短進短出卻去關心月線、半年線,他們的參考價值相對其實是很低的,
長期的趨勢向上,跟今天崩跌個幾百點來說,關聯性並不會高到哪去,
頂多讓你心裡產生一個這裡或許是高點或底部的模糊想法。
無奈市場往往會發生預料之外的事情,過度預測市場反而會造成災難性的虧損,
比如你預測某某點位是頂點,但大盤硬是再漲了五百點後才開始崩盤,
那你雖然預測對了,卻也得先承擔這五百點的浮虧才能嘗到甜頭。
最後舉籌碼面的例子來說,當你發現今天大戶拋、散戶接,
或許明天股價會拉回,於是你選擇做空;
但如果將時間框架放大成三個月,或許大戶只是在洗盤而已,
總體來說大戶的持有張數還是持續增加的,那這個拉回反而就成了個買點。
你看待事情的時間長度不同,你所下的決策也就會因此而產生差異。
時間越短,波動所造成的短期風險跟短期回報就越大;
時間越長,波動所造成的短期風險跟短期回報則越小。
當你選擇短時間的時間框架,可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
獲得超高額的報酬,但同時一個不小心就必須承擔相當的風險;
當你選擇長時間的時間框架,短時間內可能會出現小賺小賠,
但只要判斷正確,長時間的報酬是相對容易得到的。
時間越短的投資容錯率越低,想像一下你今天當沖得時候,
看漲卻突然帶量下殺,這時候該停損嗎?
也許過了兩周股價就漲回來了,但要避免現在的損失就得交割,
或許你的本金並不足以讓你交割,為了不違約交割只好忍痛停損了;
時間越長的投資融錯率則越高,一樣是買同一張標的,
看漲但今天卻帶量下殺,這時候反而可以考慮加倉,
過兩周後一旦股價漲回來反而能提高獲利。
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先決定好自己的時間框架,在聽別人分析前也要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時間框架,
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結論,而不同的結論就會產生不同的交易策略。
下次下單前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