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隅,『煩』三『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科內的賀老師參加縣外教師知能研習,早上第四節教務處請我去10X班代班公民課,但真不知怎麼了?該班該節課前十多分鐘,一直處於極度情緒亢奮的狀態。

由於再過二週就是第一次月考,因此課程是有進度壓力的,我必須上到第三課-『多元文化社會與全球』,於是我只得極盡努力營造上課的氣氛。

我大聲說:「同學們,請問何謂『公民記者』?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公民記者』,隨時關注周遭的人事時地物,尤其是本校每天所發生的事……。」

某位女同學迫不及待地說:「崔老師,請問我們要如何成為『公民記者』?如何隨時關注周遭的人事時地物呢。」

語畢,台下幾位男同學開始鼓譟:「舉例子!快點舉例子!舉例子啦!崔老師,請你舉一、二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大家要如何成為『公民記者』。」

我見機不可失便說:「楊梅高中日新樓位處校園邊陲地帶,你們覺得學生們的迫切需求是什麼?就可以『公民記者』角色來蒐集問題、凸顯問題、形成輿論與壓力,進而迫使校方正視並解決問題。」

突然間,台下學生七嘴八舌說道:「福利社與熱食部都要遷到日新樓;建一條全自動手扶梯,讓學生們不必走路就可進入日新樓;要天天能有披薩、便當、飲料、零食……外送至日新樓。」

我苦笑著回應:「福利社、熱食部、全自動手扶梯、披薩、飲料……外送?這些好像都不太是楊梅高中『公民記者』迫切所要關心的議題喔。」

某位女同學第二次發言:「崔老師,你的表情怎有些尷尬呢?我們這樣踴躍回答你,那樣上課專心聽講,可都是捧您的場與效法至聖先師孔子的『舉一隅(ㄩˊ),反三隅』耶。」

我只好由苦笑改變成翻雙白眼然後說:「這哪裡是孔子的『舉一隅,反三隅』啊!我還『不憤不啟,不悱(ㄈㄟˇ)不發』呢!這根本就是對致勝鮮師崔子宇華的舉一隅,『煩』三『宇』啊!煩得我課都快要上不下去了。」

語畢,全班同學都笑了,卻是那種讓我感覺笑得非常不好意思的樣子,有趣的是!神奇的是!我故作神情異常痛苦貌,說完舉一隅,『煩』三『宇』之後,全班同學突然都變得安靜許多,讓我能用心把課程進度都上完。

下課後,我緩緩走回行政大樓辦公室,對於方才自封自己是『致勝鮮師』崔子宇華,感到非常貼切與十分滿意。

崔大媽小提示: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翻譯:孔子說:「學生還不到苦思冥想時,先不要急著去提醒;還不到欲說而無語時,先別去給予引導。若不能舉一例而理解三個類似的題目時,就暫時不要教他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崔宇華的沙龍
3會員
44內容數
崔宇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03
20X班課程進度來到第四課之『受益權』單元,課文中提及:「我國憲法第十五條: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   我特別強調地說:「人民除可向國家要求其生存、工作及財產消極不受侵害之外,亦可要求國家機關積極作為,使其生存、工作及財產獲得保障。」  我以經濟受益權之『工作權』為例,人民可以請
2020/07/03
20X班課程進度來到第四課之『受益權』單元,課文中提及:「我國憲法第十五條: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   我特別強調地說:「人民除可向國家要求其生存、工作及財產消極不受侵害之外,亦可要求國家機關積極作為,使其生存、工作及財產獲得保障。」  我以經濟受益權之『工作權』為例,人民可以請
2020/07/03
為期一個月的暑期輔導公民課,最讓我擔心沒教學品質與沒學習成效的班級是2年X班,只因為該班公民課程排在下午的第一、二節課。   本週第三次上2年X班下午第一節的公民課,我一定會準時到課,也就是打鐘前十秒便站上講台。只要上課鐘聲大作我便開始大聲吆喝:「請各位同學趕緊拿出公民講義,本節課我們所要解析的是今
2020/07/03
為期一個月的暑期輔導公民課,最讓我擔心沒教學品質與沒學習成效的班級是2年X班,只因為該班公民課程排在下午的第一、二節課。   本週第三次上2年X班下午第一節的公民課,我一定會準時到課,也就是打鐘前十秒便站上講台。只要上課鐘聲大作我便開始大聲吆喝:「請各位同學趕緊拿出公民講義,本節課我們所要解析的是今
2020/07/03
我在10X班課程進度上到單元「政黨與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s)」,就在口沫橫飛也亂噴之餘,卻瞄到第四排第五位同學,竟然無視於神聖的公民課與如此專業的我存在,居然念念有詞拿著英文課本背著單字。   我拉高嗓門然後慢慢走到該學生的旁邊說:「『利益團體』又稱為『壓力團體(pressure
2020/07/03
我在10X班課程進度上到單元「政黨與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s)」,就在口沫橫飛也亂噴之餘,卻瞄到第四排第五位同學,竟然無視於神聖的公民課與如此專業的我存在,居然念念有詞拿著英文課本背著單字。   我拉高嗓門然後慢慢走到該學生的旁邊說:「『利益團體』又稱為『壓力團體(pressure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