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注意!文化登島警報(2)】朱宥任:一份禮貌外帶:程順則與《六諭衍義》的奇幻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山傳信錄》(藏品/許丙丁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沖繩近年備受臺灣觀光客的喜愛,然而大多數的臺灣人,卻對曾經在這座島上的「琉球王國」所知不深。琉球王國儘管在一六○九年遭到日本薩摩攻佔,但國家形式仍存,且持續影響著中國、日本,甚至是臺灣。在首里城五度燒毀的今日,或許正適合來聊一聊這個國家的事。

《中山傳信錄》(藏品/許丙丁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提供)
  一七二○年,清朝使節團為了冊封尚敬王而來到琉球,隨行的副使徐葆光在歸國之後,將此次的遊歷,以及琉球風土民情寫入《中山傳信錄》。一位琉球儒者程順則令他印象深刻,這名儒者不只建立琉球第一所公立學校——明倫堂。卷末附錄的中山贈送詩文,也有程順則寫給他的一首〈奉送徐太史澂齋還朝〉。
  這位令清朝使者印象深刻的琉球儒者,究竟是甚麼樣的一個人物?
  或許得從程順則的父親程泰祚說起。程泰祚仕宦於琉球,一次他隨朝貢團出使清朝,船隊卻不幸遭遇到海盜襲擊,程泰祚身負重傷。這些所謂的「海盜」,其實和當時在臺灣的明鄭有關──自從琉球向清朝輸誠後,與明朝殘餘勢力的關係就每況愈下。
  琉球船隻的物資(如硫磺)成為被明鄭盯上,三不五時就會劫掠,甫成立的清政府也鞭長莫及。當今攝政羽地朝秀過去曾向薩摩藩控訴明鄭的行為,並希望日本能出面制衡,可惜沒有成功。
  程泰祚好不容易登陸福州,結果又碰到三藩之亂,旅途一再受阻。飽受風霜的程泰祚最後還沒回到琉球,便病逝於蘇州,留下年僅十三歲的程順則。等程順則二十一歲時,他繼承父親衣缽渡海來到中國,在蘇州參拜了亡父之墓。面對此般天人永隔,程順則不禁寫下〈姑蘇省墓〉一詩(其一):
勞勞王事飽艱辛 贏得荒碑記故臣
萬里海天生死隔 一時父子夢魂親
山花遙映杜鵑血 野蔓猶牽過馬身
依戀孤墳頻慟哭 路傍樵客亦沾巾
  雖然亡父之痛令程順則著實悲傷,也促使他砥礪學問,造福琉球的人民。程順則於福州拜大儒陳元輔為師,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雪堂」,日夜精讀。
  而好學的程順則另一個癖好,則是「買書」。他自費買了《史記》、《三國志》、《宋書》等「十七史」以及其他書籍。如果遇到好書,甚至還會自費印書。在一七○六年,程順則找到了范鋐所著的《六諭衍義》,令他大喜過望,馬上出錢加印帶回琉球。
  這本書大大影響琉球人民的素養。《六諭衍義》約在明末清初寫成,其中「六諭」源自明太祖朱元璋頒布的教民榜文中「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六大信條,旨在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教育民眾為善。
  當時琉球的教育資源極為缺乏,為了提振官員素質,羽地朝秀還曾要求士族們必須學習「十二藝」。這部《六諭衍義》的傳入,可謂來的正是時候。
  為推動教育,程順則可不是只有帶書。前文提到的明倫堂,實際上就是程順則所建,琉球的第一座公立學校。可以想像在當時,程順則拿著《六諭衍義》在內的許多典籍,為學生們傳道授業的畫面。
  或許是真的教育有成,十九世紀西方大舉東進時,西方都不約而同都對琉球人素質留下了極高的印象。撰寫《朝鮮・琉球航海記》的英國軍官Basil Hall稱讚琉球人「文明水準極高」、「人民安守本分」。「黑船來航」的美國Matthew Perry來琉球時,也稱讚他沒看過這麼乾淨的市鎮。
  然而還沒完,被這本《六諭衍義》所影響到的,可不是只有琉球而已。隨著當時琉球與日本的附庸關係,琉球使者在出使支配琉球的薩摩藩時,又把《六諭衍義》作為獻禮贈與。此後島津吉貴將此書獻給德川吉宗,立刻引起幕府的高度興趣。
「有了這個,人民們便懂得循規蹈矩,就不再需要德田新之助了吧![1]」(設計對白)
  「暴坊將軍」德川吉宗找來室鳩巢進行解析,在之後著成《六諭衍義大意》,並訂為寺子屋(類似中國私塾的教育機構)的教材,使其思想開始在日本擴散。或許今日我們熟悉的日本人性格中,許多與「六諭」不謀而合的特質,正是被程順則和這本《六諭衍義》推了一把吧?
名護博物館外的程順則雕像與六諭衍義石碑(朱宥任攝)
  而又或許,程順則的決定影響了琉球,琉球又影響了日本,而在這之後對外擴張的日本人,是否也算無形間將這套散播各處,例如,受日本統治約五十年的臺灣呢?想想尊長育幼,慎守本分等,不也是多數臺灣人遵循的美德?
  程順則以《六諭衍義》的形式,外帶了一份禮貌種在琉球,然而這顆種子四處傳播下,竟在東亞島鏈上處處結了果。恐怕徐葆光、德川吉宗,以及程順則本人自己,恐怕都不會預料到這一遭吧。
  (至於真正產出《六諭衍義》的那個國家水準怎麼搞成那樣,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1] 在戲劇《暴坊將軍》中,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化成德田新之助,潛入民間除暴安良。有了這本《六諭衍義》,吉宗就可以不用再制裁惡人了。

★作者小傳
徐葆光(1671年-1723年),字亮直,號澂齋、澄齋,江蘇長洲縣人,於康熙60年(1721)出版《中山傳信錄》。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朱宥任 一九九○年生。著有小說《好球帶》、《地下全壘打王》。二○一七參加沖繩縣政府獎學金計畫,於琉球大學留學與東洋企劃印刷實習。二○一九沖繩歷史檢定合格。目前正在寫一本琉球王國史的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白淵將觸角延伸到文化的每一個環節,從美術出發,寫詩,撰寫評論,著史,如謝里法所言「他的文學創作與社會運動,已經離開美術的單軌好遠好遠」,王昶雄讚賞這就是書生本色,文人辦不到的,書生卻辦到了!
15 歲寫的短歌讓郡守大人讚賞不已,18 歲就擔任北門郡役所的「通譯」。這位天才少年是郭水潭,日治時期詩人兼通譯,類似今日的翻譯,但除了翻譯還得身兼其他文書工作,在郡役所的職位屬於非正式文官的「雇」員。
「日記是生活的真實記錄。日記是自我心靈的過濾器。日記是給子孫的悲哀遺書。日記是人生的過程表。」這是郭水潭的作家好友吳新榮的名言。
郭水潭生於1908年,見證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的政權轉換,與作家吳新榮等人同為鹽分地帶文學代表人物,創作作品包含和歌、俳句、新詩、小說及隨筆等。
臺灣自古即有阿勃勒 ,但近幾年才有阿伯熱,包括「懂柯學」的、「愛賣菜」的,還有很「誠實」的,各具特色。然而熱度有時盡,正夯炸子雞總有跌落神壇的危險,最怕失溫後飄散陣陣油耗味。有的則從沒站上過神壇,包裝老、賣相差,偶一嚼之,竟別有一番滋味在裡頭。
王白淵將觸角延伸到文化的每一個環節,從美術出發,寫詩,撰寫評論,著史,如謝里法所言「他的文學創作與社會運動,已經離開美術的單軌好遠好遠」,王昶雄讚賞這就是書生本色,文人辦不到的,書生卻辦到了!
15 歲寫的短歌讓郡守大人讚賞不已,18 歲就擔任北門郡役所的「通譯」。這位天才少年是郭水潭,日治時期詩人兼通譯,類似今日的翻譯,但除了翻譯還得身兼其他文書工作,在郡役所的職位屬於非正式文官的「雇」員。
「日記是生活的真實記錄。日記是自我心靈的過濾器。日記是給子孫的悲哀遺書。日記是人生的過程表。」這是郭水潭的作家好友吳新榮的名言。
郭水潭生於1908年,見證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的政權轉換,與作家吳新榮等人同為鹽分地帶文學代表人物,創作作品包含和歌、俳句、新詩、小說及隨筆等。
臺灣自古即有阿勃勒 ,但近幾年才有阿伯熱,包括「懂柯學」的、「愛賣菜」的,還有很「誠實」的,各具特色。然而熱度有時盡,正夯炸子雞總有跌落神壇的危險,最怕失溫後飄散陣陣油耗味。有的則從沒站上過神壇,包裝老、賣相差,偶一嚼之,竟別有一番滋味在裡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現正展出於鹿港十宜樓的掌中戲傳統木作戲台,是由人間國寶李秉圭老師帶領藝生完成的傳習作品。「鹿溪文史工作室」安排了一系列現場使用此戲台演出的傳統掌中戲活動。 我在上週六觀賞了由「彰藝園掌中劇團」出演的《鄭和下西洋》之〈撒髮國〉戲齣,驚嘆裡面有眾多與道門修練相關的符碼,正好來一篇久違的觀後心得。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說穿了又是「政治婚姻」這碼子事。這就得從「具志川城」的由來說起。 位於琉球本島最南端的具志川城,第一任城主是來自久米島的「眞金声」按司,在故鄉的居城「具志川城」被攻陷之後,他帶著殘存的家族、臣屬渡海逃到此處,歷經多年胼手胝足的發展,建造出這座與故鄉居城同名的城寨。
Thumbnail
程氏古厝 淡水程氏古厝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是台灣現存最完整的閩式三合院古蹟之一。 開發先鋒 該古厝建於清光緒初年,由程氏家族所建。程氏家族是淡水早期開發的先鋒之一,在淡水開墾了大片土地。程氏古厝是程氏家族的祖厝,也是淡水早期開發的歷史見證。 建築組成 程氏古厝坐北朝南,由正廳、左右廂房、
Thumbnail
(持續更新中,最後更新日期2024/5/11) 《明史》張廷玉著。 《球陽記事》蔡溫、尚文思、鄭秉哲等著(1876)。 《中山世譜》蔡鐸、蔡溫、鄭秉哲等著(1876)。 《中山世鑑》向象賢著(1650)。 《琉球之風》陳舜臣著,許錫慶譯(1994),遠流。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為早日同化台灣人,在芝山巖惠濟宮後殿成立「芝山巖學堂」,被譽為「全台教育發祥地」。   第一批派任在此的教師共有六人,後被抗日志士殺害,成了日本政府推崇的教育偉人,而抗日志士當然就被日本政府說是「暴徒」,究竟誰正誰邪?那就是人人心中一把尺。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現正展出於鹿港十宜樓的掌中戲傳統木作戲台,是由人間國寶李秉圭老師帶領藝生完成的傳習作品。「鹿溪文史工作室」安排了一系列現場使用此戲台演出的傳統掌中戲活動。 我在上週六觀賞了由「彰藝園掌中劇團」出演的《鄭和下西洋》之〈撒髮國〉戲齣,驚嘆裡面有眾多與道門修練相關的符碼,正好來一篇久違的觀後心得。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說穿了又是「政治婚姻」這碼子事。這就得從「具志川城」的由來說起。 位於琉球本島最南端的具志川城,第一任城主是來自久米島的「眞金声」按司,在故鄉的居城「具志川城」被攻陷之後,他帶著殘存的家族、臣屬渡海逃到此處,歷經多年胼手胝足的發展,建造出這座與故鄉居城同名的城寨。
Thumbnail
程氏古厝 淡水程氏古厝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是台灣現存最完整的閩式三合院古蹟之一。 開發先鋒 該古厝建於清光緒初年,由程氏家族所建。程氏家族是淡水早期開發的先鋒之一,在淡水開墾了大片土地。程氏古厝是程氏家族的祖厝,也是淡水早期開發的歷史見證。 建築組成 程氏古厝坐北朝南,由正廳、左右廂房、
Thumbnail
(持續更新中,最後更新日期2024/5/11) 《明史》張廷玉著。 《球陽記事》蔡溫、尚文思、鄭秉哲等著(1876)。 《中山世譜》蔡鐸、蔡溫、鄭秉哲等著(1876)。 《中山世鑑》向象賢著(1650)。 《琉球之風》陳舜臣著,許錫慶譯(1994),遠流。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為早日同化台灣人,在芝山巖惠濟宮後殿成立「芝山巖學堂」,被譽為「全台教育發祥地」。   第一批派任在此的教師共有六人,後被抗日志士殺害,成了日本政府推崇的教育偉人,而抗日志士當然就被日本政府說是「暴徒」,究竟誰正誰邪?那就是人人心中一把尺。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