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淺釋1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機緣品第七〉
原文:
「師曰。經意分明。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況經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淺譯:
「師曰:經意分明,汝自迷背」:六祖大師說,經的意思,說得很明白,你自己愚癡,違背經的意思。
「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所說的這三乘人,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不能知道佛的智慧。
「患在度量也」:他的過錯,就在「度量」,要是沒有度量的心,他就明白。
「饒伊盡思共推」:就讓他們統統來思想,共同來推求。
「轉加懸遠」:愈推求是愈遠,相離得愈遠。
「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佛說的經典,是為凡夫說的,不是為佛說的。各位啊!所以你應該要知道這個道理。
「此理若不肯信者」:你若不肯相信這個道理。
「從他退席」:就隨他便去囉,隨便他要走就走,不聽經就不聽經,隨他退席。
「殊不知坐卻白牛車」:你不知道你所坐的是個白牛車。
「更於門外覓三車」:你更到門外去,再找三個車的話,那就是錯囉!
「況經文明向汝道」:經文明明白白向你說了。
「唯一佛乘,無有餘乘」:只有大白牛車這一個佛乘,沒有其他的乘。
「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或者說聲聞、緣覺二乘,或者說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或者無數的乘。
「種種因緣,譬喻言詞」:都是方便法。
「是法皆為一佛乘故」:這所有的法,都為這唯一佛乘來說的。
「汝何不省,三車是假」:你為什麼不明白這三車是假設的呢?
「為昔時故」:這是為以前聲聞、緣覺、菩薩,說三乘的權法。
「一乘是實」:唯一佛乘,這大白牛車,才是實呢!
「為今時故」:為現在所說實法的緣故,所以就說大白牛車。
「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法華經》的道理,只是教所有的人去假——把三乘的權教去了;歸實——就是歸真。你皈依真實的實乘之後,實法也沒有一個名,應該實也不存在。
「應知所有珍財」:所以你應該知道,所有的珍財,所有佛法。
「盡屬於汝」:都是你自己本有的家珍,本地的風光,不是從外邊得來的。
「由汝受用」:隨便你怎麼樣用,都可以的。
「更不作父想」:你不需要說,哦!這是我父親給我的財寶,不是我自己的。不必有這種想法。
「亦不作子想」:也不說,哦!我是兒子,應該承受父親的家業。也不用作這樣的想。
「亦無用想」:你根本什麼也不用想,你受用就是了。
「是名持法華經」:這就是真正誦持《法華經》。
「從劫至劫」:你從第一個大劫到最後大劫。
「手不釋卷」:你手也不放開經卷。
「從晝至夜」:你從白天到晚間。
「無不念時也」:你要是這樣持經,就是從劫至劫,從晝至夜,是時時真正地念《法華經》。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机缘品第七〉
原文: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浅译: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六祖大师说,经的意思,说得很明白,你自己愚痴,违背经的意思。
「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所说的这三乘人,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不能知道佛的智慧。
「患在度量也」:他的过错,就在「度量」,要是没有度量的心,他就明白。
「饶伊尽思共推」:就让他们统统来思想,共同来推求。
「转加悬远」:愈推求是愈远,相离得愈远。
「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佛说的经典,是为凡夫说的,不是为佛说的。各位啊!所以你应该要知道这个道理。
「此理若不肯信者」:你若不肯相信这个道理。
「从他退席」:就随他便去啰,随便他要走就走,不听经就不听经,随他退席。
「殊不知坐却白牛车」:你不知道你所坐的是个白牛车。
「更于门外觅三车」:你更到门外去,再找三个车的话,那就是错啰!
「况经文明向汝道」:经文明明白白向你说了。
「唯一佛乘,无有余乘」:只有大白牛车这一个佛乘,没有其他的乘。
「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或者说声闻、缘觉二乘,或者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或者无数的乘。
「种种因缘,譬喻言词」:都是方便法。
「是法皆为一佛乘故」:这所有的法,都为这唯一佛乘来说的。
「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你为什么不明白这三车是假设的呢?
「为昔时故」:这是为以前声闻、缘觉、菩萨,说三乘的权法。
「一乘是实」:唯一佛乘,这大白牛车,才是实呢!
「为今时故」:为现在所说实法的缘故,所以就说大白牛车。
「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法华经》的道理,只是教所有的人去假——把三乘的权教去了;归实——就是归真。你皈依真实的实乘之后,实法也没有一个名,应该实也不存在。
「应知所有珍财」:所以你应该知道,所有的珍财,所有佛法。
「尽属于汝」:都是你自己本有的家珍,本地的风光,不是从外边得来的。
「由汝受用」:随便你怎么样用,都可以的。
「更不作父想」:你不需要说,哦!这是我父亲给我的财宝,不是我自己的。不必有这种想法。
「亦不作子想」:也不说,哦!我是儿子,应该承受父亲的家业。也不用作这样的想。
「亦无用想」:你根本什么也不用想,你受用就是了。
「是名持法华经」:这就是真正诵持《法华经》。
「从劫至劫」:你从第一个大劫到最后大劫。
「手不释卷」:你手也不放开经卷。
「从昼至夜」:你从白天到晚间。
「无不念时也」:你要是这样持经,就是从劫至劫,从昼至夜,是时时真正地念《法华经》。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5101的阿伯其實才59歲,但是他已經動彈不得、臥床四年了,是因多年前的某天晚上突然中風。聽說原本還復原得不錯,後來不知怎麼的,卻漸漸地惡化,最終變成眼前這樣的局面!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路總會有盡頭,戲總會有落幕,曲終人就散,這些都是人生的無奈與必然的結果;人,總會有離開的一天,凡事心理上要有準備,該來就來,該走就走,一切隨著因緣的安排。」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兩則分享來自同一位有緣人:   分享一   我在醫院當護士的助手,常常穿梭在呼吸照護病房、住院病房、安養病房、安寧緩和醫療病房之間。我的工作內容很雜,其中就包括幫上述的那些病患們量血壓。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5101的阿伯其實才59歲,但是他已經動彈不得、臥床四年了,是因多年前的某天晚上突然中風。聽說原本還復原得不錯,後來不知怎麼的,卻漸漸地惡化,最終變成眼前這樣的局面!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路總會有盡頭,戲總會有落幕,曲終人就散,這些都是人生的無奈與必然的結果;人,總會有離開的一天,凡事心理上要有準備,該來就來,該走就走,一切隨著因緣的安排。」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兩則分享來自同一位有緣人:   分享一   我在醫院當護士的助手,常常穿梭在呼吸照護病房、住院病房、安養病房、安寧緩和醫療病房之間。我的工作內容很雜,其中就包括幫上述的那些病患們量血壓。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三轉法輪叫「證轉」,佛陀自己作證:你們聽我講、聽我勸,你還不修,我自己證明給你看,我做示範給你看。佛陀開示:「此是苦,我已知。」這世間有三苦,苦苦、壞苦、行苦,人間八苦我都知道了,也講給你們聽了,我已經了了分明、清楚明白。「此是集,我已斷。」這一些諸苦是自己造作,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招感來的。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拜祖先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用佛法超渡祖先。」今生我們有幸值遇佛法,應該要懂得行孝,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脫離痛苦。觀音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在道德經裡,學習融於道中,成為道的一份子,這個感覺就像是第十一章虛中所提,如輻、轂相合成為車輪,為車所用。諸多的小元素組成為具有其他更具意義功能性的較大單元,而無論是小元素或是較大單元,或是組成更大的單元時,都是符合道性中的無-”無我、無私”,也才能相互的”融合、融入”。而要如何能做到如此,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導讀講到「隨說是經」,提到了「三輪體空說般若」。什麼意思?茲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自見自性三身佛」,以及《金剛經》佛陀的教示,整理如下:   若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則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是自見自性三身佛。自性如來善付囑,轉相開示,傳佛心印,隨說是經,「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前言:   昔惠能三更夜裡入祖師室,五
Thumbnail
佛家語有一句話叫「法門不同不能共住」,佛教有大乘、小乘、金剛乘,修持的下手處、過程不盡相同。所以你去依止這一個師父,又去皈依那一位上師,常常都會有一些牴觸、矛盾衝突的地方。到最後,錯過了寶貴的修行的因緣,浪費了時間,也就道業無成大有人在。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三轉法輪叫「證轉」,佛陀自己作證:你們聽我講、聽我勸,你還不修,我自己證明給你看,我做示範給你看。佛陀開示:「此是苦,我已知。」這世間有三苦,苦苦、壞苦、行苦,人間八苦我都知道了,也講給你們聽了,我已經了了分明、清楚明白。「此是集,我已斷。」這一些諸苦是自己造作,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招感來的。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拜祖先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用佛法超渡祖先。」今生我們有幸值遇佛法,應該要懂得行孝,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脫離痛苦。觀音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在道德經裡,學習融於道中,成為道的一份子,這個感覺就像是第十一章虛中所提,如輻、轂相合成為車輪,為車所用。諸多的小元素組成為具有其他更具意義功能性的較大單元,而無論是小元素或是較大單元,或是組成更大的單元時,都是符合道性中的無-”無我、無私”,也才能相互的”融合、融入”。而要如何能做到如此,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導讀講到「隨說是經」,提到了「三輪體空說般若」。什麼意思?茲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自見自性三身佛」,以及《金剛經》佛陀的教示,整理如下:   若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則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是自見自性三身佛。自性如來善付囑,轉相開示,傳佛心印,隨說是經,「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前言:   昔惠能三更夜裡入祖師室,五
Thumbnail
佛家語有一句話叫「法門不同不能共住」,佛教有大乘、小乘、金剛乘,修持的下手處、過程不盡相同。所以你去依止這一個師父,又去皈依那一位上師,常常都會有一些牴觸、矛盾衝突的地方。到最後,錯過了寶貴的修行的因緣,浪費了時間,也就道業無成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