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天晴的小說教學】(十九)文筆:活用一個要訣,讓你的文字更有重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上一期講到讓故事更緊湊的秘訣,是從整體故事結構的角度,去分析如何改善故事節奏。
  這一期,我想從文筆的角度深入探討,小說家如何讓自己的文字成為推進故事的「助力」。

筆風差異


  用一句話來說明,我認為寫作時的文字應該分「濃筆」和「淡筆」,而且應該要「濃淡兼具」。
  濃筆指的是畫面感強烈,精心設計過的文字,旨在帶給讀者最強烈的想像與感受。
  淡筆顧名思義,淡如水,流過去就過了,不會讓人有負擔,但也很無感。
  只聽這個說明,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小說家應該要致力於讓自己的文字偏向「濃筆」,但這個思維其實是錯的。
  有一句話叫做「沒有比較沒有傷害」,這句話即便放在小說的世界也是通用的。
  所謂的「濃」和「淡」,其實是比較出來的,文字本身並沒有濃淡差異。
  就好比我個人的文字,如果跟一般的輕小說相比,肯定是濃得多;但如果要跟金庸、莫言這樣的人相比,那我的文字,大概淡得跟我老媽煮的菜一樣。
  套回原本的話題。
  既然「濃淡」是比較出來的,當故事裡的所有文字都趨於一致時,則讀者既不會感覺到文字裡有哪裡顯得「淡」,當然也不會有「濃」的概念產生。
  所以,「濃筆」跟「淡筆」沒有誰可以單獨存在,兩者必須「同時」出現在作品中,自然也就沒有優劣之分。

「濃筆」和「淡筆」


  說完了理論,接下來說說實例。
  以「不要瞎掰好嗎」為例,濃筆的寫法可能會是這樣:
  基德站在窗沿。窗門半開的迷離晚風將他那頭奶金色的髮吹得紛飛,他轉動半圈那雙混濁的眼珠,眼角微瞇,夾成魚尾形狀的銳利弧度,看著我一字一字仔細道出:
  「不要瞎掰好嗎?」
  淡筆可能是這樣:
  「不要瞎掰好嗎?」
  類似的手法可以用在寫人物,當然也可以用在寫景物、寫心情、寫主角的內心思路……
  不論寫的是什麼,濃筆的重點顯然在於傾盡筆力描摹,所以假設使用的是濃筆,則讀者在閱讀時會更容易想像畫面,體驗也能更加深刻。
  但相對的,使用濃筆代表文字讀起來很累,因為創作者將一樣的事情描寫得更加仔細,換言之,就是花了更多的篇幅。
  如果你的作品通篇都很「濃」,則讀者只會覺得這部作品很「囉嗦」。
  與濃筆相反,淡筆簡單直白,淺顯易懂,其好處也相當直覺,就是輕鬆不費力,能夠很快就閱讀過去,讓讀者全心享受故事帶來的樂趣。
  然而淡筆本身並不具有畫面感,所以讀者很難憑著這樣的文字,去想像故事實際發生的畫面,或者體驗角色此刻的心境。
  ……好啦,我知道「不要瞎掰好嗎」這句話,本身已經自帶畫面甚至自備音效了。

總結


  創作者肯定都希望自己的作品高潮迭起,希望在戰鬥的時候熱血澎湃,希望在感動的時候賺人熱淚。
  濃筆和淡筆的用處,其實就是在無形中幫助讀者「專注於重點」。
  因為作者使用了細膩的濃筆,所以讀者才會認真精讀這段文字;由於作者使用輕快的淡筆,所以讀者可以輕鬆翻閱這段文字。
  所以創作者們也請記得,不只錢要花在刀口上,文字也要寫在該寫的段落,才不會寫太多讓讀者覺得囉嗦,寫太少讓讀者覺得單薄。

  最後是老樣子的工商時間。
  我是顧天晴,一名小說家兼評文人。
  把寫作當成人生,有空就寫,寫到沒空。
  每週日更新小說教學,以及不定期更新書評。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5下Like並按下「喜歡」及「收藏」,也別忘了追蹤我的粉絲專頁,給我一點愛的關注,謝謝!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116內容數
小說、書評、寫作教學、ACGN,以及親子生活紀錄。 讓「每一天」成為獨一無二的「這一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顧天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專案管理的領域裡面,有一項術語叫做「要徑」。   我認為寫故事跟專案管理很像,都是訂定一個終點,然後埋頭往衝點衝刺。   既然如此,那麼故事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要徑」,也就是「完成故事結局的必經之路」。
  上一期提到了「演」和「說」的區別。當創作者掌握好兩者在本質上的差異,並且熟知該如何運用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後,通常都會進入到下一個問題:   該如何「演」得更好?   這一期,就要針對「演」來細說。
  過去在做評文的時候,我很常會提及某某作品只有「說」,而沒有「演」。   我認為,不管是「演」還是「說」,其實都與文筆能力不直接相關,關鍵在於用法不同。   創作者在寫作時必須有所自覺,自己究竟是在「演」還是在「說」,才不會導致自己寫得很開心,但讀者卻看得五味雜陳。
   上一期講到衝突的本質,就是作者替角色塑造出一個左右為難的情境,逼迫劇情必須繼續發展下去。   這段論述雖然可以概念性地詮釋衝突在故事中的地位,但要實際套入故事之中,恐怕還是會讓人覺得無從下手吧?   所以這一期,我想將衝突講得更細一些。
   談及小說,大部分人都會有個共識,那就是「衝突是小說的根本」。   一部作品如果精彩好看,那必然與故事中所展現的衝突有關。可能是劇情上的衝突非常曲折離奇,也可能是角色內在的衝突刻劃非常細膩別緻。   但不論如何,我們不免還是要回頭討論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什麼是衝突?
   上一回提到跟風作品,也就是故事世界觀的「老梗」。    這一次我還是想談老梗,但我想談的是「劇情」上的老梗。   所謂老梗,指的是那些被用到爛掉,幾乎讓讀者有本能反應的橋段。
  在專案管理的領域裡面,有一項術語叫做「要徑」。   我認為寫故事跟專案管理很像,都是訂定一個終點,然後埋頭往衝點衝刺。   既然如此,那麼故事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要徑」,也就是「完成故事結局的必經之路」。
  上一期提到了「演」和「說」的區別。當創作者掌握好兩者在本質上的差異,並且熟知該如何運用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後,通常都會進入到下一個問題:   該如何「演」得更好?   這一期,就要針對「演」來細說。
  過去在做評文的時候,我很常會提及某某作品只有「說」,而沒有「演」。   我認為,不管是「演」還是「說」,其實都與文筆能力不直接相關,關鍵在於用法不同。   創作者在寫作時必須有所自覺,自己究竟是在「演」還是在「說」,才不會導致自己寫得很開心,但讀者卻看得五味雜陳。
   上一期講到衝突的本質,就是作者替角色塑造出一個左右為難的情境,逼迫劇情必須繼續發展下去。   這段論述雖然可以概念性地詮釋衝突在故事中的地位,但要實際套入故事之中,恐怕還是會讓人覺得無從下手吧?   所以這一期,我想將衝突講得更細一些。
   談及小說,大部分人都會有個共識,那就是「衝突是小說的根本」。   一部作品如果精彩好看,那必然與故事中所展現的衝突有關。可能是劇情上的衝突非常曲折離奇,也可能是角色內在的衝突刻劃非常細膩別緻。   但不論如何,我們不免還是要回頭討論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什麼是衝突?
   上一回提到跟風作品,也就是故事世界觀的「老梗」。    這一次我還是想談老梗,但我想談的是「劇情」上的老梗。   所謂老梗,指的是那些被用到爛掉,幾乎讓讀者有本能反應的橋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對於故事的架構、詭計的設計,我覺得"對白"的經營是更難的事。來閒聊一下關於對白的五四三。 當然不是小說裡所有的對白設計都很難,許多的對白就該是生活上很自然的交流呈現,不過如果是情節中需要利用對白將之帶入一個階段性的高潮,或需要經營對白去鋪墊一個情境為往後的劇情做準備,就需要較為精巧的對白才會讓小
Thumbnail
很多人寫小說會用一些生僻字,或者在寫古風文的時候會用比較不常見的句型。我覺得這些都算是一種寫作手法,適度的話可以為文章增添風味,過量卻會造成文章難以閱讀的問題。
Thumbnail
上一篇說到可能不是這麼好的文筆練習法。然後有小夥伴反映,如果不寫得細或者推砌詞彙,害怕文章不夠有畫面或者詳細。其實我個人覺得堆砌詞藻這件事情,只要不是太過份,理論上不會對小說做太多扣分。因為如果推砌的詞藻是虛的(也就是說沒有表達出任何劇情中重要的意涵),那讀者可以選擇跳過。   
Thumbnail
之前說到寫小說到底需不需要文筆。那今天來講一下文筆練習的誤區好了。包括我自己以前也都以為所謂的「文筆」就是把一個句子堆疊越多越罕見,奇怪的詞彙,越多比喻摹寫,就是文筆好。其實這是一個很危險的誤區。   所有東西都有一個平衡性在,並不是把一個句子堆疊了一堆形容詞就會達到效果。有一
  這篇主要講講「散文」,以及新興體裁「無對白故事」、「純對白故事」。(不知道專有名詞是啥,大概沒有)   由於字數問題,「無對白」與「純對白」請移步下一篇。   其實一般文體都可以稱為散文,包含無對白故事。   散文的定義如字面上,鬆散且自由,與「韻文」對比。
Thumbnail
《文筆好的定義?》 我覺得文筆好是能以文字去傳達心裡的感覺或想法,舉凡共感能力強、擅於思考、喜歡文字的人,都有寫作天賦,但不練習與多寫,寫作的敏銳度和手感也會慢慢消失,相對沒有天賦的人也可以透過深入覺察和大量閱讀,變成文筆很好的人。 對我來說,動情的文、傳輸知識想法的,都是好文字!也是我在寫
Thumbnail
日本小說家「三浦紫苑」的《寫小說,不用太規矩》一書,以輕鬆說故事的方式傳達寫小說的重要技巧。本文摘錄了書中的17個重點,包括推敲故事、人稱的使用、標點符號的精確運用等。無論是否閱讀過這本書,都能從中受益良多。
Thumbnail
話說…好像大家都對寫小說的技巧滿感興趣的。 那我就托個大,🤭🤭🤭將自己在格子內的留言、建議稍稍整理起來~ 大家不甘嫌、讓我來碎碎唸吧! 這邊是比較零碎偏散文類的小說,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說真的,我覺得妳的作品偏散文類,如果真要寫出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那還得練! 可以嘗試先由描述事件,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對於故事的架構、詭計的設計,我覺得"對白"的經營是更難的事。來閒聊一下關於對白的五四三。 當然不是小說裡所有的對白設計都很難,許多的對白就該是生活上很自然的交流呈現,不過如果是情節中需要利用對白將之帶入一個階段性的高潮,或需要經營對白去鋪墊一個情境為往後的劇情做準備,就需要較為精巧的對白才會讓小
Thumbnail
很多人寫小說會用一些生僻字,或者在寫古風文的時候會用比較不常見的句型。我覺得這些都算是一種寫作手法,適度的話可以為文章增添風味,過量卻會造成文章難以閱讀的問題。
Thumbnail
上一篇說到可能不是這麼好的文筆練習法。然後有小夥伴反映,如果不寫得細或者推砌詞彙,害怕文章不夠有畫面或者詳細。其實我個人覺得堆砌詞藻這件事情,只要不是太過份,理論上不會對小說做太多扣分。因為如果推砌的詞藻是虛的(也就是說沒有表達出任何劇情中重要的意涵),那讀者可以選擇跳過。   
Thumbnail
之前說到寫小說到底需不需要文筆。那今天來講一下文筆練習的誤區好了。包括我自己以前也都以為所謂的「文筆」就是把一個句子堆疊越多越罕見,奇怪的詞彙,越多比喻摹寫,就是文筆好。其實這是一個很危險的誤區。   所有東西都有一個平衡性在,並不是把一個句子堆疊了一堆形容詞就會達到效果。有一
  這篇主要講講「散文」,以及新興體裁「無對白故事」、「純對白故事」。(不知道專有名詞是啥,大概沒有)   由於字數問題,「無對白」與「純對白」請移步下一篇。   其實一般文體都可以稱為散文,包含無對白故事。   散文的定義如字面上,鬆散且自由,與「韻文」對比。
Thumbnail
《文筆好的定義?》 我覺得文筆好是能以文字去傳達心裡的感覺或想法,舉凡共感能力強、擅於思考、喜歡文字的人,都有寫作天賦,但不練習與多寫,寫作的敏銳度和手感也會慢慢消失,相對沒有天賦的人也可以透過深入覺察和大量閱讀,變成文筆很好的人。 對我來說,動情的文、傳輸知識想法的,都是好文字!也是我在寫
Thumbnail
日本小說家「三浦紫苑」的《寫小說,不用太規矩》一書,以輕鬆說故事的方式傳達寫小說的重要技巧。本文摘錄了書中的17個重點,包括推敲故事、人稱的使用、標點符號的精確運用等。無論是否閱讀過這本書,都能從中受益良多。
Thumbnail
話說…好像大家都對寫小說的技巧滿感興趣的。 那我就托個大,🤭🤭🤭將自己在格子內的留言、建議稍稍整理起來~ 大家不甘嫌、讓我來碎碎唸吧! 這邊是比較零碎偏散文類的小說,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說真的,我覺得妳的作品偏散文類,如果真要寫出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那還得練! 可以嘗試先由描述事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