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 Oslo, August 31st_想枯萎的金屬花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經典重映系列一 Withered metal flower

八月三十一,我在奧斯陸/導演 Joachim Trier/2011

Anders: It will get better. 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laughing]
Anders: Except it won't, you know.
昨天是八月三十一(原網站發文時間),希望那天之後的Anders可以離開奧斯陸。

故事大綱

即將戒毒期滿的34歲青年(AndersAnders Danielsen Lie飾演),在夏末陽光普照的奧斯陸裡試圖想要重回生活正軌,他拜訪朋友、面試工作、參加派對,還嘗試聯絡前女友,卻發現自己還是徒勞無功,被過去記憶的夢魘所纏住;明明還很年輕,卻彷彿生命各方面都已走到了盡頭。
*以下內文包含劇情內容,請自行斟酌觀看

論藝術片

說到藝術電影,通常故事本身是非常簡單薄弱的,它不靠劇情,只靠影像與人物說故事。而其中,要看懂最重要的是掌握事件。
此片從自殺、找朋友談心事、家人的失望、面試工作、咖啡廳看社會、去前女友的生日派對、偷錢買毒、遇見女友一夜情對象、狂歡、打電話給不願接電話的女友、與陌生女孩親熱、去奧斯陸最有名的景點、獨自穿過樹林回家、彈鋼琴、最後吸毒。
從自殺開始到結局,沒有所謂英雄救貓咪,並非以往的三幕劇,而是在一幕裡,層層剖析地問: 戒毒後的人生怎麼辦? 如何處理這份與社會解離的感受?

回歸社會後的身份認同

Anders 不是沒有振作過,他真的去了戒毒所介紹的雜誌社工作面試,他曾經寫過很好的文章,也是有想法的人,但當面試官問起這空白的一年發生了什麼,Anders才發現自己根本還沒走出去。他誠實回答自己的吸毒過去,卻還是在面試官說下一句話之前逃跑。
說真的,如果他沒有離去,是可能錄取的。在這個事件中,我們知道了主角的問題在於自己,他只能靠自己跨過心裡的檻。

經典片段: Cafe Scene

在咖啡廳,最靠近這社會的地方,也是最能感受孤獨的場域。
Anders 一個人,聽著周遭人的談話,每個人都好像有意無意地說到和自己相關的事。從談論彈鋼琴(Anders在結尾也表現出自己會鋼琴)、有人說著大部分的人都有過低潮,但那個人太誇張、抱小孩的媽媽們談論著幼稚園、年輕女孩開玩笑說某男朝自己開槍的事、中年婦女坦露著丈夫突然在刷牙時說出某件難以啟齒的事,最後,Anders被一名女孩說著自己的人生願望清單給吸引,想玩滑翔翼、開直升機......老死、被愛。
在從頭到尾都很疏離的鏡頭語言中,此段的聲音轉場讓這份疏離感的真實度更上一個階層。

咖啡廳的聲音環繞且此起彼落,注意力隨著對話內容轉移到窗外,再從視線的窗外,轉向另一組對話的人。看著窗外,思緒不自覺和對話內容交錯,女孩說著願望清單時,思緒隨著話語一下在現實,一下飄移到窗外經過那穿著運動裝束的女性,去運動、去買菜、回家,彷彿願望清單裡,就是這麼平凡簡單的小事。最後Anders離開了,離開這些以前或許屬於他的平凡快樂。從咖啡廳的人群裡,走向外面世界的人群,一切似乎都沒變,他還是一個人,背對著世界。

鏡頭語言

回憶裡,奧斯陸的建築墜落
城市大遠景、滿滿的走路,一身漆黑地,走在幾乎所有人都背對著他的城市、觀察正常又快樂生活的路人、不時穿插移動著的空景。一切都像說著Anders與奧斯陸的疏離與緬懷著已經離他而去的奧斯陸。還有最明顯也最令人痛心的Anders大特寫,除了也很多的側面和背面,看著堅毅臉龐上脆弱的微笑,就覺得快被壓垮。
記得上次看到這樣的脆弱笑容,是熊仔上黃大謙的頻道。饒舌歌手被安慰到:
「有些人太感性地去思考這些哲學問題、人生的問題,他會變得很脆弱。」
然後熊仔也像劇中主角一樣,可以坦承地說:對啊,我現在很脆弱。

主題曲 Dying Hipster- Torgny

如《藍色情深》配合情緒流動的樂章,若整個故事只有壓抑與悲傷,也會受不了。
而這首歌用著最溫柔的語調,釋放了疏離與悲傷。它的效果器讓我想起《大象席地而坐》裡,花倫樂隊的每首配樂,充滿屬於城市的悠遠和蒼涼。
Anders在人群裡睡去

人在落入谷底與黑暗的時候

無論多強壯,人都有可能迷失,那段時間裡找不到出口,在原地打轉。Anders 帶我們經歷所有可能的情緒。
夜裡甦醒
例如忘記怎麼笑、身邊的所有小事都是觸發點、憎恨自己的脆弱、徘徊在振作與放棄之間、遠離所有再度傷害的可能、與人保持距離、躲到水裡、自爆自棄、重蹈覆轍、遺忘、消失。想不起活著的原因。
遼闊的草原裡,只剩下自己
不知為何地聯想到《The good place》這樣的哲學喜劇,惡魔Michael曾開玩笑地說:
"Every human is a little bit sad all the time."
幸運的是,我們至少還可以選擇死亡

結局

常常一部片的結尾令人印象深刻,我就會想,為什麼不是別的?
在片頭,Anders拿著大石頭,想沉入湖底,死亡的意象明顯卻動搖。但最後,他不是再次想溺斃自己,而是用另一種堅定又緩慢的方式,不是身體,而是心靈的緩慢死亡。
Anders鋼琴彈到一半就停止了,這時他彷彿被召喚,回頭看向離觀眾很近的地方,他下定決心起身走向它,是的,是我們最不希望他做的那件事,但這就是他的決定。
我很喜歡這部片,因為它誠實到脆弱,脆弱到冰冷,冰冷到凍結,像一株想枯萎的金屬花朵。
還溫柔地說: 走不出來也是一種答案。
奧斯陸,我的家,我的快樂,我的悲傷,我能離開嗎?

《藍色情深》的結局主角走出去了,在這裡,他選擇不打開那扇門。
劇照來源 IMDb/故事大綱來源 Wikipedia
短篇小說 | 旅行故事 | 電影筆記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並關注最新文章✍
此篇為《經典重映系列一》,更多故事在 liveforsleep.com
感謝你的閱讀,可以幫我按我5下Like,支持更多高品質的分享與創作:)
avatar-img
1會員
25內容數
Live for Sleep, sleep for dream, dream for creating live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完美的畫面,無論是正著看還是反過來看,皆是。
Thumbnail
《Midsommar仲夏魘》是艾瑞艾斯特在2019年自編自導,一部關於瑞典民俗仲夏夜的驚悚恐怖電影,由佛羅倫絲普伊等人主演。本片因為場景設在北歐的盛夏,全片99%的場景都在明亮的太陽光下發生,但導演把丹妮從面對驟失家人到接受一切的過程內心黑暗的悲傷五階段具象化。
Thumbnail
想清楚的放棄其實是放下,有時候,我們的理性面是想清楚了,但只要回到當時的情境,情緒還是洶湧了起來,觸景傷情是每一個付出真感情的人都會有的經驗。親愛的你,不要氣餒,有一天你還是可以再拜訪這些地方,而且發現已經想不起那些特別的感覺。不是麻木,而是長大了。
Thumbnail
秋遭遇困境和心理痛苦,讓主角陷入思索生命與命運的深度內涵。整篇文章表達了對生存意義和困難的思索以及對命運的束縛和呼應。
Thumbnail
在僅存的日子裡體驗甚麼,去愛,成了我們唯一能做的事。一生時間比我們想像中的快,期待藝術,創造藝術,成了生存的補償。那就先跑出去再說吧?提及到時間的兩位芬蘭導演,結束電影的方式也同樣:往世界的方向走。
那是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感覺 我有感知到會斷開 只是,從未想過 最後斷開的,是自己 也許,是因為明白 他不願覺醒 斷開後的日子,就是自我療癒的時間 新傷夾雜著舊傷,一併療癒,這就是面對這個課題的意義 我一直覺得,那是守護我的,送給我的禮物,就算在同一個城市,也不會再相遇,更不會聽到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Thumbnail
  國片《陽光普照》日前名列於今年奧斯卡金像獎15部最佳國際影片獎初選名單之一,而其中一部正是代表丹麥的《醉好的時光》(Druk)。本片描述中學歷史教師Martin(Mads Mikkelsen 飾)因在家庭得不到愛(老婆常在醫院上大夜班、小孩對他也愛理不理)、在學校的教學又得不到學生的喜愛
Thumbnail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貓與司機先生的故事,充滿色色的劇情和浪漫情感和回憶。文章涵蓋了夢境、愛情、離別等主題,透過豐富的敘述描繪了主人公的心理掙扎和內心情感。文章通過不同的場景和對話,呈現了感情錯綜複雜、模糊不清的狀態。整個故事情節複雜,扣人心絃,引人入勝。愛情、單戀、失戀、離別、再見、狂野之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完美的畫面,無論是正著看還是反過來看,皆是。
Thumbnail
《Midsommar仲夏魘》是艾瑞艾斯特在2019年自編自導,一部關於瑞典民俗仲夏夜的驚悚恐怖電影,由佛羅倫絲普伊等人主演。本片因為場景設在北歐的盛夏,全片99%的場景都在明亮的太陽光下發生,但導演把丹妮從面對驟失家人到接受一切的過程內心黑暗的悲傷五階段具象化。
Thumbnail
想清楚的放棄其實是放下,有時候,我們的理性面是想清楚了,但只要回到當時的情境,情緒還是洶湧了起來,觸景傷情是每一個付出真感情的人都會有的經驗。親愛的你,不要氣餒,有一天你還是可以再拜訪這些地方,而且發現已經想不起那些特別的感覺。不是麻木,而是長大了。
Thumbnail
秋遭遇困境和心理痛苦,讓主角陷入思索生命與命運的深度內涵。整篇文章表達了對生存意義和困難的思索以及對命運的束縛和呼應。
Thumbnail
在僅存的日子裡體驗甚麼,去愛,成了我們唯一能做的事。一生時間比我們想像中的快,期待藝術,創造藝術,成了生存的補償。那就先跑出去再說吧?提及到時間的兩位芬蘭導演,結束電影的方式也同樣:往世界的方向走。
那是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感覺 我有感知到會斷開 只是,從未想過 最後斷開的,是自己 也許,是因為明白 他不願覺醒 斷開後的日子,就是自我療癒的時間 新傷夾雜著舊傷,一併療癒,這就是面對這個課題的意義 我一直覺得,那是守護我的,送給我的禮物,就算在同一個城市,也不會再相遇,更不會聽到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Thumbnail
  國片《陽光普照》日前名列於今年奧斯卡金像獎15部最佳國際影片獎初選名單之一,而其中一部正是代表丹麥的《醉好的時光》(Druk)。本片描述中學歷史教師Martin(Mads Mikkelsen 飾)因在家庭得不到愛(老婆常在醫院上大夜班、小孩對他也愛理不理)、在學校的教學又得不到學生的喜愛
Thumbnail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貓與司機先生的故事,充滿色色的劇情和浪漫情感和回憶。文章涵蓋了夢境、愛情、離別等主題,透過豐富的敘述描繪了主人公的心理掙扎和內心情感。文章通過不同的場景和對話,呈現了感情錯綜複雜、模糊不清的狀態。整個故事情節複雜,扣人心絃,引人入勝。愛情、單戀、失戀、離別、再見、狂野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