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含有「自殺」共 64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限時公開
扮演Benji的基倫·考克金(Kieran Culkin)過早來到機場,一個人坐在人來人往的大廳,雙眼無從聚焦於任何事物上,這個處境極具當代精神的代表性,個體彷彿存在又不存在於當下,眾聲淹沒了內心的聲音、四周的流動變凸顯出人物的膠著;隨著後續劇情的展開,散發出的厭世感對比伍迪·艾倫的荒謬嘲諷實則是相
Thumbnail
凝視自殺使人脫離自當下的狀態。
Thumbnail
壹壹曾多次自殺,藉自殘與撰遺書宣泄苦痛,卻因微小責任與瑣事而止步,最終堅持下尋求生命與愛的真意,獲得心靈救贖。
那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說在澳洲還是加拿大哪裡,有一人因為病痛,而去舒眠安樂死。 樓下管理員說那會落入輪迴,還有循環。 我千萬個不認同他的話。 萬物雖生,但都有生死。出生之時我無法選擇是否要出生,至少在我生而為人有能力思考之時我要自己選擇我生命的終點,我不願意被上天安排。 小時候曾經聽過一個言
瓊瑤在高中時期曾兩度尋死,第一次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
Thumbnail
莫測小築-avatar-img
2025/03/04
生既無歡,死亦無憾。心有所念之人,有觀生之心,便無尋死之念。
第一章 自殺,心動的開始 2022年9月1日,新的學期開始了。 「一彎,陳一彎~」,剛從校車上下車的我,隱約聽到從後方傳來呼喚我的聲音。 「呵呵」轉過頭便聽到成語晨的輕笑聲,「怎麼了,還沒睡醒啊。」「沒有啦,只是...」「又緊張了嗎?」「嗯。」 每到了學校我總是止不住的緊張、呼吸不順,多年
Thumbnail
這本書旨在提供牧者、牧師及輔導員在面對自殺事件時的實用指引,協助他們支持社區,並防止模仿效應。以下是一些重點摘錄: 自殺的傳染性 模仿效應:自殺行為有時會像傳染病一樣蔓延 [1]。媒體對自殺事件的報導、文學作品,甚至是一個人的自殺行為,都可能引發他人的模仿 [1]。例如,歌德的小說《少年維特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