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投資ETF前,你必須先了解這和主動投資的心法差異?等十年線再投資,會是必勝策略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有酸民對綠角說,你ETF賺那麼多錢...還不是因為你買得早、價錢買得便宜,所以才賺那麼多。

看完我心裡想說......欸斗,要不然呢???
那為什麼你當時不買呢???

用主動投資的思維(買低賣高),來操作ETF(複利長期投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兩者投資邏輯完全不一樣,混在一起很容易走火入魔。就像是峨眉派的內功,卻拿來練少林寺的功夫一樣,立馬前功盡棄。

存ETF的內功是「資產配置」、「定期定額」、「長期投資」
主動投資的內功是「選股技術」、「擇時操作」、「趨吉避凶」

延伸閱讀:投資聊聊:若是想不通這一點,你永遠沒辦法用ETF賺到大錢

延伸閱讀:投資聊聊:少一點一廂情願的預測...ETF請抱緊處理,不到終點絕不下車。

延伸閱讀:為什麼我不再買股票,寧可買ETF?

pexels.com

pexels.com

大部分投資人,總覺得自己很聰明,認為現在「很明顯」是高點。怕現在進場會買到歷史最高點而縮手,想等更便宜的時候買多一點,反而不斷錯失甜美報酬。

投資ETF,根本不用管大盤是高點還低點,你必須處之泰然、不動如山,甚至什麼都不做,但最終仍會從中獲利,這才是投資ETF最開心的地方。

延伸閱讀:投資迷思:現在可以進場嗎?買到高點怎麼辦?何時是進場的最佳時機?

那麼存ETF要等價格到十年線以下再投資(?)
這方法確實不敗...但你還在等下跌的時候,拍謝 哥先退休了~~

第一、要確保你等的到。
第二、還要確保你那時口袋有錢。
第三、為了等低點而沒參與到上漲,對於投資績效一樣是負面影響。
第四、就算被你等到了,你整體資產的成長幅度,依然難以撼動老早就在定期定額投資的高手。

每1年只投資1次,每次僅投1檔ETF,至少要持續10年以上。
當我退休時在練人魚線的那一天,你依然可能還站在市場旁,等著、盼著那十年線。

延伸閱讀:全部 All IN 台灣0050、0056好嗎?ETF投資應該要注意什麼?

延伸閱讀:投資也必須極簡?來試試簡單粗暴的「鐵支投資法」

- -

喜歡這篇嗎? 歡迎留言分享、點愛心。

完成這篇花了至少3個小時整理資料、潤飾字句 現在我想跟你借3秒鐘,幫我用力拍5下,你的鼓勵是我發文的動力

請點選 https://liker.land/ 去免費註冊,在文章下方拍手,可以讓我賺點零用錢。

你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 😊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許弘德的沙龍
142會員
46內容數
協助新手小散戶解決投資問題的小宮廟,歡迎來廟中一起學習投資、求投資平安。 本廟是以「長期投資ETF」為主軸,方法是「定期定額、長期投資、資產配置」 撰寫的主題是「投資邏輯、投資心法、學習投資」 把束之高閣的投資想法和理論,化為簡單通俗的白話文說給您聽。
許弘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05
聽完我的投資方法,總會有人想問... 「現在投來得及嗎?」 「希望這不是高點...」 「如果買到最高點怎麼辦?」 你會如何思考「投資時機」這件事? 你會依照什麼標準來進場呢? 時機到底重不重要?
Thumbnail
2020/06/05
聽完我的投資方法,總會有人想問... 「現在投來得及嗎?」 「希望這不是高點...」 「如果買到最高點怎麼辦?」 你會如何思考「投資時機」這件事? 你會依照什麼標準來進場呢? 時機到底重不重要?
Thumbnail
2020/06/03
剛開始學投資,每一次都覺得自己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但一到戰場上時,常常面臨到跟書上、電視上講得不一樣,或者產生出新的問題。透由股票市場認識自己的投資屬性、操作習慣、情緒控制、風險承受等,這些都是很寶貴的經驗,就像你學會騎腳踏車後,沒人拿得走。 在股票市場中,我學到這10件事,願幫助你少走彎路。
Thumbnail
2020/06/03
剛開始學投資,每一次都覺得自己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但一到戰場上時,常常面臨到跟書上、電視上講得不一樣,或者產生出新的問題。透由股票市場認識自己的投資屬性、操作習慣、情緒控制、風險承受等,這些都是很寶貴的經驗,就像你學會騎腳踏車後,沒人拿得走。 在股票市場中,我學到這10件事,願幫助你少走彎路。
Thumbnail
2020/06/02
資產配置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增加報酬率,而是減少波動。 而減少波動,是為了抱得更緊、更長、更久 在投資之前,我們總是會高估自己對於風險的容忍度 當股災一次暴跌50%、60%的時候? 認為自己再不下車就是大笨蛋....寧願盡快贖回,才不會損失慘重?還是穩如泰山,翹著腳,隨時加碼? 你有需要資產配置嗎?
Thumbnail
2020/06/02
資產配置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增加報酬率,而是減少波動。 而減少波動,是為了抱得更緊、更長、更久 在投資之前,我們總是會高估自己對於風險的容忍度 當股災一次暴跌50%、60%的時候? 認為自己再不下車就是大笨蛋....寧願盡快贖回,才不會損失慘重?還是穩如泰山,翹著腳,隨時加碼? 你有需要資產配置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開始投資及分享文章後,多少會遇到投資策略跟你有所差異的人,順勢會被「教導」如何地策略才會更好,可以獲得最大的報酬。有時還會遇到更積極的投資者,更深入地「指點」你的標的。若你一直處於在意他人的說法,沒有堅持自己的個性及風險偏好屬性,很容易會因別人的看法,因而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開始投資及分享文章後,多少會遇到投資策略跟你有所差異的人,順勢會被「教導」如何地策略才會更好,可以獲得最大的報酬。有時還會遇到更積極的投資者,更深入地「指點」你的標的。若你一直處於在意他人的說法,沒有堅持自己的個性及風險偏好屬性,很容易會因別人的看法,因而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投資人在進入金融商品交易市場投資時,首先要決定是選擇主動投資的模式來進行操作,還是採被動投資模式來坐享其成,或者是要兩者混合使用。
Thumbnail
投資人在進入金融商品交易市場投資時,首先要決定是選擇主動投資的模式來進行操作,還是採被動投資模式來坐享其成,或者是要兩者混合使用。
Thumbnail
投資理財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學習的課題,理財是將自己的資產做更有效率的運用,並且避免自己陷入現金不足的窘況,而投資是理財的方式之一,理財不只是想要透過投資賺更多錢,更應包含了儲蓄、保險、房地產、甚至信託的規劃,而本篇將會針對投資的部份做探討。
Thumbnail
投資理財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學習的課題,理財是將自己的資產做更有效率的運用,並且避免自己陷入現金不足的窘況,而投資是理財的方式之一,理財不只是想要透過投資賺更多錢,更應包含了儲蓄、保險、房地產、甚至信託的規劃,而本篇將會針對投資的部份做探討。
Thumbnail
曾有酸民對綠角說,你ETF賺那麼多錢...還不是因為你買得早、價錢買得便宜,所以才賺那麼多。 看完我心裡想說......欸斗,要不然呢??? 那為什麼你當時不買呢??? 用主動投資的思維(買低賣高),來操作ETF(複利長期投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兩者投資邏輯完全不一樣,混在一起很容易走火入魔..
Thumbnail
曾有酸民對綠角說,你ETF賺那麼多錢...還不是因為你買得早、價錢買得便宜,所以才賺那麼多。 看完我心裡想說......欸斗,要不然呢??? 那為什麼你當時不買呢??? 用主動投資的思維(買低賣高),來操作ETF(複利長期投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兩者投資邏輯完全不一樣,混在一起很容易走火入魔..
Thumbnail
如果最近你打算開始定期定額或進行單筆投資,肯定會遇到這一個問題 「哇靠...現在也太貴了吧?!!歷史新高欸!!現在投資好嗎?!」 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1.按紀律投資(時間到就投不囉唆)2.暫時不進場先等他跌 你會選哪種方法?如果你選後者... 代表你在2020年,根本沒學會這兩件極重要的教訓。
Thumbnail
如果最近你打算開始定期定額或進行單筆投資,肯定會遇到這一個問題 「哇靠...現在也太貴了吧?!!歷史新高欸!!現在投資好嗎?!」 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1.按紀律投資(時間到就投不囉唆)2.暫時不進場先等他跌 你會選哪種方法?如果你選後者... 代表你在2020年,根本沒學會這兩件極重要的教訓。
Thumbnail
投資ETF作法很簡單,但心理門檻卻比想像中的還高! 有哪些心理門檻? 1.首先你要先認同,想要一直打贏市場是很難、很難的一件事。 2.把所有閒錢,都放在指數型ETF中,長期投資。買了就忘,不要輕易動它。 3.不擇時進出,只需按紀律持續做。因為擇時進出,長期來說很難贏買進持有。 列出十點,你有沒有中?
Thumbnail
投資ETF作法很簡單,但心理門檻卻比想像中的還高! 有哪些心理門檻? 1.首先你要先認同,想要一直打贏市場是很難、很難的一件事。 2.把所有閒錢,都放在指數型ETF中,長期投資。買了就忘,不要輕易動它。 3.不擇時進出,只需按紀律持續做。因為擇時進出,長期來說很難贏買進持有。 列出十點,你有沒有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