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是中國用語又怎樣,有差嗎?

──普通的小日記 #6
友:「12/5 還正常,這週就變成簡體字了。」圖 / 友人提供 Messenger 畫面截圖
友:「12/5 還正常,這週就變成簡體字了。」 圖 / 友人提供 Messenger 畫面截圖
起因是偶然發現 Facebook Messenger 的系統訊息換了。大學畢業後就沒怎麼在使用 Facebook,過去也一直都是英文環境所以不清楚中文系統的提示,友人提供對比圖後才知道原來我們又在無意間被吃了豆腐。

又不是看不懂,何必計較?
雖然對生活也許不痛不樣,可能有些人會說大驚小怪,但我個人就是非常非常厭惡中國文化這種到處吃人豆腐的行為。
台灣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是這片土地孕育的,屬於我們的共同語言與記憶。每一個「啊,沒差啦」的態度正是在一點一點丟掉屬於自己的東西,哪天扔得什麼都不剩了,我們就只是在這塊土地上行走的空殼而已。
沒有自我,沒有靈魂,更不會有驕傲。
應該是半年前,有天在等紅燈時遇到一位年輕的台灣媽媽對小朋友這麼說:
你再哭,會被公安抓走喔!
聽見的當下,除了錯愕以外更多的是氣忿。我想也許對方是無心的,但又怕她是真的無心,就連能夠選擇與傳達自己認知的成年一代,交予孩子的都不是完整的台灣了,我不知道未來我們還有多少籌碼能夠對抗文化滲透。
視頻、攝像機、屏幕、高清、軟件、互聯網、點擊、信息、網絡、質量、優化、水平、親、小姐姐、閨蜜、報復性OO、甩鍋、接地氣……
語言與文化之多元本就沒有對錯,但「同化」讓整件事變得很討厭。為什麼我們要盲目地習慣並使用中國流行語,又為什麼要只是因為「中國比較常用」而放棄我們本來的用法?
更別說現在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是從社群平台、手機遊戲、電影電視劇等管道直接接收娛樂資訊與中國流行文化,他們沒有十幾二十年累積下來可供參考的判斷標準,你和他們說那是中國用語,也許人家只會聳聳肩回道:「不是都這樣,有差嗎?」
這就是思想滲透、文化統戰。
滲透不是朝你潑來一盆水,讓你驚嚇之餘懂得提高警覺,擦乾身體防禦下一次的攻擊;它是一點點沁入,當回過神時已經從裏到外滿身是水,窒息得不明不白。
寫下這篇文章僅為淺淺記錄我的憤怒與恐懼,並不打算往文化認同與意識型態的方向深入討論,我只是想說:
我是台灣人,面對中國用語,我覺得有差。 我討厭我的東西和文化因為有影響力的少數人覺得無所謂,而逐漸被剝奪,最後「變得沒差」。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筆、雜談、有的沒的小事,將不甘被遺忘在波波碌碌裏的大小事正經地、不正經地寫下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