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6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投資心法】寫給凡人如你我的股票投資入門ABC(四):為甚麼說落袋為安是虛,長持股票是實?

我好像從第一天接觸投資開始,就一直被身邊的人(最多是我媽)告誡說,「股票漲得差不多就該要賣出了,有獲利而不吃,到頭來只會一場空。」
幾年前我還在香港生活時候,每天上下班通勤也會打開Podcast聽聽香港電台製作的財經節目,幾乎每個財經評論員都會給股票訂兩個價格,一個是買入價,一個是賣出價。好像在很多人世界觀當中,公司股價就「應該」要在某個區間內浮動,例如說大概20元到30元之間,因此應該慢慢等股價回落靠近20元再買,然後一旦漲到接近30元就賣出,這樣就已經有好幾成的獲利,十分豐美。同時,雖然市場上的確存在一些股票的股價是長期往上,但他們會認為都是被炒作、是泡沫,早晚要跌回來,千萬不要買。當然,這樣的「經驗教訓」也不是說毫無道理,純粹要看你買的是「投資」型股票,還是「投機」型股票。(具體分別詳見系列文第三篇
平心而論,適合拿來「投資」的股票是需要發掘的,特別在幾年前的港股市場。當時香港很多人都說,港股適合「投機」,美股適合「投資」,在港股的確多年來許多公司的股價就在那裡浮浮沉沉,這牽涉到當地整體政經實力。美國好理解,它是全球商業與科技創新中心、人才聚集地,我們現在身邊用到的許多互聯網服務幾乎全都來自美國,他們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亦不勝枚舉。至於香港,其實並沒有太多厲害的本地企業,許多傳統品牌也逐漸衰老,像是滙豐銀行、國泰航空(這與香港本地產業空洞化有關,詳情可參考本站另一篇文章),投資者體驗不好,錢都拿去炒房,自然兩地的氣氛會差非常多。最近香港恒生指數雖然稍有起色,但其實是因為成份股在過去幾年逐漸換血,新加入許多中資科網或生醫類股,情況與以前稍有不同。(但我個人對投資中資公司抱有相當多疑慮,這點以後另撰專文再述。)

「落袋為安」為甚麼讓我不安?
最近不管是美股還是台股,行情都相當不錯。身邊開始有些人說,賺那麼多為甚麼還不賣?落袋為安不好嗎?將股票賣掉變成現金,才是實質有賺到錢,否則都只不過是些帳面上跳來跳去的數字而已,搞不好哪天市場崩潰,股票就只能拿來當壁紙了。或是也有一些人說,市場起起伏伏,為甚麼要傻傻一直長期持有股票,中間抓些波段來吃不好嗎?而且賣掉有錢實際進到戶頭,才會有賺錢的感覺。
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我要先聲明一點,就是我並非主張一定要長期持有股票才能賺到錢,事實上我的確有認識一些人是可以透過衍生工具操作,再配合大量的技術分析捕捉時機買賣,而獲利頗豐。但是,這實在非常難,我自問也不是這塊料,所以只分享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的長線投資心得,如果你是短線買賣的高手,就不要浪費時間讀我下面的文字了。
底下分成三個部分來回答上述疑問。第一是投資理念,第二是獲利機會,第三是資產選擇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