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那些洗腦的K-Pop金曲,來自北歐的作曲工廠

就是他們幹的:挪威Dsign Music創始團隊:Ronny Svendsen, Nermin Harambasic, Anne Judith Wik, Robin Jenssen。

特倫汗(Trondheim)是一個十八萬人口的小城,位於挪威中部。信不信,從這裡發跡的一間音樂公司,居然是橫掃東亞的K-Pop、J-Pop軍火庫。Dsign Music在2005年由四個音樂人共同創立,包括一位流行團體的女主唱,兩個搞過前衛搖滾的哥們兒,和另一位男主唱。他們合組的這間「金曲工廠」專門打造暢銷曲,客戶來自全世界。
「金曲工廠」古已有之,紐約聚集眾多音樂出版商的「錫盤巷(Tin Pan Alley)」和布瑞爾大樓(Brill Building),便曾是綿延大半世紀,讓各方詞曲作者打造出幾千首經典暢銷歌曲的溫床。到了21世紀,唱片工業融入全球化大潮,跨國集團擁有全世界作曲人的版權經紀:你手邊若有台灣偶像歌手的CD,翻翻內頁,可能會看到某些作曲人是一串不太會唸的洋文,那就是跨國版權經紀成果:那曲子或許來自泰國、馬來西亞,當然也可能來自丹麥、挪威。
起初Dsign Music主力放在英美樂壇,幾年後,客戶邀他們替韓國偶像團寫歌,他們對K-Pop完全沒有概念,花了幾天幾夜看遍Youtube上的韓團MV,才敢動手,果然一炮而紅:2009年為「少女時代」寫的「說出你願望(Genie)」轟動韓國、橫掃日本,是為Dsign跨足亞洲的轉捩點。韓國唱片圈禮聘洋將為偶像寫歌,行之有年:早在1997年,娛樂經紀巨擘SM公司就已經委託洋人為韓國偶像組合作曲了,和北歐團隊合作尤其密切:許多金曲都是瑞典、丹麥、挪威的「金曲工廠」打造。經過這些年,「北歐人作曲、韓國人寫詞、美國人和日本人編舞」,已經成為K-Pop的不敗配方。
韓國娛樂工業早就看透內需市場規模有限,必須向外發展。韓國人很實際,只求創造出一種音樂,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能打下5%市佔率的江山(或許差不多等於雷鬼樂的市場),如此足矣。若要進軍日本和西半球,首先不可能賣搖滾樂(誰要聽洋人跑來台灣唱歌仔戲?),也不可能賣民謠(若聽不懂在唱什麼,多半沒戲)。還剩下什麼音樂類型最沒有文化隔閡和知識門檻,進可攻(外銷)、退可守(內需)?答案是流行舞曲。 韓國傾全力發展流行舞曲,音樂製作引進北歐和英美的洋將,未必需要請來倫敦、紐約知名度最高的一線大師,只要符合西方音樂工業的高標,已經太夠(這是北歐音樂工廠的競爭優勢)。舞蹈在K-Pop至關重要,他們禮聘美日高手編舞,既要跳得好看,還要讓年輕人也學得來,不能編得太難──這是東西方流行偶像編舞風格最大的差別(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每年尾牙大家都在跳韓團的舞了)。 總之,Dsign Music創業十年,已經打造出23首《告示牌》單曲榜冠軍,累積足足兩千多萬張唱片的銷售紀錄。當初四個人的團隊,已經擴張成跨國集團,在首爾和洛杉磯設了分公司,簽下全球上百位作曲人,並聘用韓籍音樂人加入核心團隊,擔任亞洲區總監。他們把暢銷曲的生產流程標準化、工業化。作曲大任往往由三到四人的團隊負責,和客戶溝通方向之後,便展開密集腦力激盪,全力創造出最最洗腦勾魂的旋律和節奏。效率奇高,平均不超過兩天就能完成一首歌。 老實說,K-Pop也好,J-Pop也好,從來都不是我的守備區,近來紅透全球的EDM(電子舞曲)路線,也不是我的菜。直到最近,才終於上網看了Dsign Music為少女時代和寶兒寫的幾首金曲,不禁嘆服。少女時代的I Got a Boy用樂章式的編曲拼接了好幾種截然不同的樂風,卻又一氣呵成、絕無冷場。寶兒的I'm OK旋律帶著黑人靈魂樂的老火味,編曲卻又清脆爽口,好聽極了。這些歌都有洗腦的重複段落,三天三夜甩不掉。作曲編曲的技術含量,一點兒都不含糊。
Dsign Music也曾跨足中文市場,蔡依林的「大藝術家」就是他們作曲。不過台灣音樂人和北歐「金曲工廠」合作的規模,尚遠不及日韓。以台灣娛樂工業的資本和技術規格,早已不可能打造足以進軍洋人世界、能歌善舞的偶像,也不見得有這個必要──韓國娛樂工業若要「走出去」,必須鎖定異文化的日本和西半球才有活路,台灣卻有十四億人口的中文市場。品味優勢不一樣,產品訴求自然有大不相同的考量。當然,這一行從來都不容易,但就大戰略而言,K-Pop路線我是覺得台灣人看看就好,學是早就學不來的了。
(寫給《小日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