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以前總認為投資股票獲利來自:資本利得、利息。但讀完這本書後發現了第三個因素:時間(有人把他歸類在前兩個,這邊將時間拉出來是特別要強調複利重要性)
承認自己無法避開意外吧!所以千萬別去預測事情,改留安全邊際。讓自己能留在市場中多些時間,利用複利的威力。你必須承擔風險才會成功,但是不值得承擔任何會摧毀你的風險。尊重運氣和風險,讓自己盡可能最大時間存活在市場內,直到運氣站在你那側。並且利用長尾效應獲利,因為最高報償往往是無法重複的一次打擊機會。要賺到可觀的報酬,與你可以堅持並且最長的時間重複執行有關。
在投資人的生涯中,可能有某一小段僅佔你人生1%以下的時間裡,周圍的每個人都很瘋狂,你今天、明天、或下星期所做的決定,都不會比你在這段時期所做的決定更重要。
而終極目標是,讓人生獲得滿足感。而滿足感來自於能夠掌控廣泛的生活方式變數,也就是在你想要的時間、與你想要的人一起做你想做的事情。而財富能讓人更有彈性以及選擇。
CH1-沒有人是真正的瘋子
- 每個人看待世界運作的方式都不同,而且自身的經驗帶來的影響,遠比從別人身上學到的二手經驗還要感受深刻。所以理財價值觀很難靠看書(或別人的經驗)去學習。
- 每個人的信念、目標或預測都不同,這不是因為誰比較聰明、或誰掌或更好的資訊,而是每個人都過著不同的人生。你的理財經歷可能只占全世界理財經歷的0.00000001%,但你八成是用這些經歷在看世界
- 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視角都不完整,但我們會想像一套論述來填滿其中的空白。所以不要去預測。每碰到一件事時,我們都習慣套入幾十組自己學到的心理模型。事實上,我們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程度遠低於我們以為的程度。多數人面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不理解,因為他們可以依據自己置身世界的獨特觀點與體驗,想出一道說得通的解釋。
CH2-運氣和風險
- 這個世界太複雜,不會任憑你採取百分之百的行動,就可以決定百分之百的結果。他們都由一件事情趨動:這是一場七十億名玩家與數不清的行動組成的賽局。
- 運氣在投資中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我們很難把運氣量化,所以可能忽略(或高估)運氣的重要性。
- 風險就是,當你認為你已經想到所有事情之後,剩下來沒有想到的事。
- 在評斷他人時,將成功歸於因為好運,會使你看起來心胸狹小;但評斷自己時,如果將成功歸於好運,又會讓人沮喪
- 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源自努力工作,也不是所有的貧困都源於懶惰。失敗的企業難道不曾傾盡全力嗎?錯誤投資難道是源於事前思慮不周嗎?
- 所以不要聚焦特定人士和個案研究,反倒應該更關注廣泛適用的模式。
- 不要有倖存者謬誤,別人的成功一定有努力,但也一定伴隨相當程度的運氣。所以你可以複製成功者的方法,但沒辦法複製他的運氣,所以不要預期會得到一樣的結果。因此在這個賽局活下去,直到機率站在你這邊的時候。
- 當事情運作順利時,請盡力找出謙卑之道,當事情出錯時,請盡力找出原諒之道。運氣和風險都很真實,尊重運氣和風險的強大力量,你才能擁有更好的機會去聚焦在自己可以實際掌握的事物。
CH3貪得無厭
- 最困難的理財技能是實現目標後停止繼續追逐
- 社會比較是問題的核心
- 有許多事情無論潛在獲益多龐大,永遠不值得冒險。像是:名聲、自由、家人朋友、幸福、被真心愛你的人所愛
- 沒有理由為了自己沒有、不需要的事物,堵上自己擁有、不可或缺的事物。(不要去拿必要生活資金去投資,或是鋌而走險)
- 在拉斯維加斯賭場唯一可以贏錢的方法是,進門後盡快出去。
CH4複利
- 巴菲特現在資產:845億。842億是50歲後得到,815億是60歲後得到。
- 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筆金存得早 + 年化報酬率高(但不用是最高) + 時間複利長
- 查理蒙格:複利的首要原則是,沒必要的話,絕對不要打斷他。
- 當複利不合乎直覺時,我們經常忽視它的潛力,反而採行其他做法來解決問題
- 高明的投資方法不必然與賺到最高報酬有關,因為最高報償往往是無法重複的一次打擊機會。要賺到可觀的報酬,與你可以堅持並且最長的時間重複執行有關。
CH5求生心態
- 沒有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複利需要時間
- 我想要的不僅是豐厚的報酬,更想要讓財務狀況牢不可破。如果我能讓財務穩固,我真的認為自己可以得到最大的報酬,因為我將有足夠的時間讓複利創造奇蹟。
- 計畫很重要,但每個計畫最重要的部分是,按照計畫持續修改計畫,而不是死守計劃行事。
- 許多賭注之所以失敗,不在於他們賭錯了,而是為他們大多數只有在事情完全正確的情況發展,才會產生正確的結果。我們通常稱預留犯錯空間為安全邊際。
- 極端個性很重要,這種性格的人會樂觀看待未來,卻又像偏執狂一樣緊盯那捏會阻礙你邁向未來的事物。
CH6長尾效應
- 長尾效應是指結果分佈在最遠的末端,這樣的效應在財務領域有巨大的影響力,其中,少數事件會產生大部分的成果。
- 他們買進所有買得到的物件。而且一出手就是買下整個投資組合,而不是買下他們碰巧喜歡的單件作品,然後坐著等待其中幾批黑馬出現。
- 投資人可能搞砸一半的機會,但最終結果仍會大賺一筆,這樣的想法並不符合直覺。它意味著我們低估「多數事情會失敗這件事有多正常」的情況,而且我們往往會因此過度反應
- 在投資人的生涯中,可能有某一小段僅佔你人生1%以下的時間裡,周圍的每個人都很瘋狂,你今天、明天、或下星期所做的決定,都不會比你在這段時期所做的決定更重要。
- 在某些領域(駕駛飛機)中,你必須每一次表現都非常完美。但投資並不是,沒有人可以永遠做出正確決定。
CH7自由
- 在你想要的時間、與你想要的人一起做你想做的事情,能夠掌控廣泛的生活方式變數,就能讓人感到幸福。
- 人們喜歡感覺自己掌控一切,也就是自己完全做主。
- 金錢最大的實質價值,就是賦予你掌控時間的能力
- 我們多數人的工作比較接近洛克菲爾(思考並做出正確決策),而非1950年代典型的製造業勞工。這意味者,就算我們下班時間已經到了,而且離開工廠,工作還沒有結束,我們的腦子還在繼續工作。如果二十一世紀的作業設備是手持裝置,意味者現代工廠不在是工作據點,而是日常本身。電腦時代已經將生產力工作從辦公室解放出來。
- 你控制自己時間的能力比起過往時代更加減少
。由於控制自己的時間是影響幸福感的關鍵,所以現在人比起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錢,但卻不覺得自己梗幸福。
CH8超跑車主的謬論
- 沒有人會像你一樣,對自己的身家念茲在茲。
- 你可能認為自己想要擁有豪華車、名錶和豪宅,但你想要的其實是得到其他人的尊敬和羨慕,而很多人認為這些昂貴的東西會帶來這一切。
CH9財富是你看不到的資產
- 開著十萬美元名車的人可能真的富有,但你對於他們的財富唯一能掌握的數據是,他們在買下這輛車時,存款比買車錢少了十萬美元,關於他們,這就是你能知道的全部事情。
- 蕾哈娜因為過度花費幾乎破產,因此對財務顧問提告,對方如此回應:難道真的有必要跟你說,你要是花錢買東西,最終就只會得到那些東西,而不是錢嗎?
- 有錢(rich)跟財富(wealthy)不同,前者是指你的當下收入,後者你看不到,他提供的是各種選性、彈性與增值,以便你未來一天可以買到比當下更多的物品。
CH10存錢
- 財富的累積跟你的收入或投資報酬無關,但與你的儲蓄率息息相關
- 高度連結的世界意味者,與你競爭的人才庫,規模已經從自家城鎮的幾百、幾千,延伸至全球幾百萬幾十億人,隨著競爭範圍擴大,你應該提出的問題是:我該如何脫穎而出,「我很聰明」是個越糟糕的答案。在一個緊密連結的世界裡,智力再也不是可靠的優勢,彈性才是。在智力超級競爭,而且許多過往的技術能力已經被自動化的世界裡,競爭優勢傾向有細微差異的軟實力,好比溝通、同理心,還有或許是最重要的彈性。
CH11合理勝過理性
- 在制定財務決策時,不要只著眼呈現出絕對理性的態度,只要表現出相當合理就好。當管理資金時,最重要的是,合理性比較實際,而且你會更有機會經持長期投資。
CH12意外(可配合反脆弱一起看)
- 從未發生的事情始終在發生。
- 不要過於仰賴投資的歷史,如果把它當成下一次事情發生時的指南,可能會碰到兩件危險的事 (1)你可能會錯過許多造成影響的異常事件。(意外事件出現的原因不是我們模型出錯,或是我們智商太低,而是因為機率)。從意外事件學到的正確教訓,就是我們的世界總是讓人出乎意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將過去的意外事件視為對未來事件範圍的指引,而是我們應該將過去的意外事件當作承認我們無法參透下一個大事的理由(反脆弱:絕對不要預測) (2)歷史可能是一到讓人誤解未來經濟與股市的指導方針,因為他並未考慮與當今世界息息相關的結構式變革。
- 這不代表我們思考金錢時應該忽略歷史,但是其中有個細微的差別:你回顧歷史越久,應該要注重的是通用性,好比:每個人與貪婪及恐懼的關係、他們在壓力下的行為舉止,以及如何回應誘因激勵。但對特定趨勢、特定交易、特定產業、與市場有關的特定因果關係,以及人們應該拿自己的錢去做什麼事,一直是不斷演化的範例。
CH13預留犯錯空間
- 歷史上隨處可見各種好主意,但他們和爛點子難以區別,預留犯錯空間的智慧是承認不確定性、隨機性和偶然性等未知都是生活中永遠存在的部分。和他們打交道的方法是:把「你預想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和「可能會發生什麼」的差距拉大,同時還能讓你再戰一回
- 葛拉漢:安全邊際的目的,是想讓預測變得毫無必要
- 我們不必把眼前的世界視為非黑即白、可預測或是全憑運氣。所謂灰色地帶是指,追求可能可以接受的結果
- 預留犯錯空間讓你可以忍受一系列潛在的結果,而且這樣的忍耐力會讓你堅守主張夠長的時間,好讓這個從低機率結果,落到對你有利的局面。
- 最大的獲利不常發生,也許是因為發生機率低,又或是因為他們就是要花時間利用複利。
- 你必須承擔風險才會成功,但是不值得承擔任何會摧毀你的風險
- 避免這些未知風險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你無法為自己遇見不到的事件做好準備。但有個方法可以杜絕損害,那就是避免單點故障。
CH14你會改變
- 長期財務計畫至關重要,但事情會改變,不僅周圍的世界會改變,你的目標和慾望也會改變。當你未來想要什麼的看法改變時,做出禁的起長時間考驗的決定就很困難。
- 我們的財務計畫要避免走極端。假設你很高興接受一份超低薪的工作,或是選擇沒日沒夜的工作追求高薪,都要重視有一天你發現深感遺憾的機率可能增加。
CH15進市場就是要附出代價(波動、震盪、隨機性)
- 每件事情都有價格,但價格沒有全寫在標籤上
- 你不是實際做事的人,所以每個工作看起來都會很簡單,那是因為在競爭場裡的人面對的挑戰,往往是群眾看不到的。
- 波動性像是一筆手續費,而非罰款,只要每個人進市場都必須繳交。他就像是迪士尼樂園的門票要一百美元,但你會和小孩度過難忘的一天。當你付錢時,很清楚這筆費用值回票價。
CH16你和我
- 當投資人有不同的目標與時間規劃時,對某個人來說看似荒謬的價格,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很合情合理。
- 金融界有一則鐵律是,資金會盡可能追逐最大的報酬。
- 理解投資人的目標完全不同,這點很難做到,因為心理學的錨定效應並無法使人理解:理性的人會用與你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世界。
- 重點在於,在與金錢相關的事情中,很少事情比理解自己的時間規劃,以及不被不同遊戲的玩家所採取的行動給說服更重要。簡單講,不要跟單,即使買到同一支股票,也不見得會有同樣報酬,因為成本不同、出場點不盡相同,過程中每個人承擔的風險(最大虧損、持有過程中所受到壓力)也不同,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進出場點,同樣的,也不必受其他人太多影響。
CH18當你相信任何事情
- 吸引人的虛構故事,以及為什麼故事比統計數據更強大
- 你越想要某件事成真,就越有可能相信一則高估事情可能成真的「故事」。所以預留安全邊際很重要
- 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視角都不完整,但我們會想像一套論述來填滿其中的空白。所以不要去預測。每碰到一件事時,我們都習慣套入幾十組自己學到的心理模型。事實上,我們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程度遠低於我們以為的程度。多數人面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不理解,因為他們可以依據自己置身世界的獨特觀點與體驗,想出一道說得通的解釋。
- 我們的幸福感來自於可以掌握事物(像是自己的時間),但在投資世界裡是無法掌握的,因此我們會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解釋一切,讓自己滿足那股欲望。
- 事實上,很多事情我們並沒有考慮到(或我們故意忽略)
- 我們在計劃時只聚焦在自己想做和做得到的事,忽略其他人的計畫和技能
- 我們解釋過去與預測未來時,聚焦在技能的因果,忽略運氣扮演的角色
- 我們聚焦在自己已知的是,忽略自己不知道的事
結論
以前總認為投資股票獲利來自:資本利得、利息。但讀完這本書後發現了第三個因素:時間(有人把他歸類在前兩個,這邊將時間拉出來是特別要強調複利重要性)
承認自己無法避開意外吧!所以千萬別去預測事情,改留安全邊際。讓自己能留在市場中多些時間,利用複利的威力。你必須承擔風險才會成功,但是不值得承擔任何會摧毀你的風險。尊重運氣和風險,讓自己盡可能最大時間存活在市場內,直到運氣站在你那側。並且利用長尾效應獲利,因為最高報償往往是無法重複的一次打擊機會。要賺到可觀的報酬,與你可以堅持並且最長的時間重複執行有關。
在投資人的生涯中,可能有某一小段僅佔你人生1%以下的時間裡,周圍的每個人都很瘋狂,你今天、明天、或下星期所做的決定,都不會比你在這段時期所做的決定更重要。
而終極目標是,讓人生獲得滿足感。而滿足感來自於能夠掌控廣泛的生活方式變數,也就是在你想要的時間、與你想要的人一起做你想做的事情。而財富能讓人更有彈性以及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