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活著之間,活著之後。我是蘋果果醬

【隨筆】活著之間,活著之後。我是蘋果果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久違提筆,不禁想來寫一點廢文。分成幾篇主題寫,紀錄一下這陣子的瑣事。

蘋果果醬投射



圖源https://reurl.cc/YOk1O4

圖源https://reurl.cc/YOk1O4

離開公司體制已經超過半年以上,最近加入工會繳完勞保,以及完成國民年金跟健保的費用時,我才重新體悟到一個人要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多不容易。

脆弱的時候,一點小事就足以崩潰,從買錯顏色的指甲油、吃到難吃的食物、被人搶走最後一個喜歡的麵包,再到電梯裡面的餘臭...等,都可能讓自己一整天的心情毀於一旦。

而在上個禮拜因為心情實在是低迷到不行時,我選擇分心,一個人悶在廚房,做起了一些常備菜和果醬,在製作每一道料理時,我腦中其實都會有一些畫面,不知道其他人在做料理時會不會也會進入這樣的狀態。

例如在做蜂蜜檸檬時,我想像著自己是一個球隊經理,為了準備上場的選手努力,就像少女漫畫裡面的爽朗的女主角。
例如在做櫻桃李果凍,攪拌著吉利丁時,幻想自己是要欺騙公主吃下毒果凍的巫婆。
例如在做胡蘿蔔醃菜時,我會想像著我可能其實有個遠在都市的孫子,在等著暑假來找我。
例如在做蘋果果醬,看著鍋子裡慢慢倒入的砂糖跟蘋果融化的過程,我可能會短暫把自己當一位優雅的貴婦人,身旁的萬物都會在此刻套上最夢幻的濾鏡。

...諸如此類。

但是偶爾,也會因為料理陷入難過情緒,就算是做同一道料理也一樣,例如前面提到的貴婦人蘋果果醬,也可能會讓我覺得自己就像還沒被完成的果醬一樣,不僅不成樣子,還有稜有角,但是只能被社會燃燒,終將被動成為另一個樣子。

只是在低潮離去後,在相對健康情緒的自己眼中,因為一瓶蘋果果醬難過的自己寫出來的日記,真的有點好笑,儘管知道自己當時是真的難過,還是會覺得那時的自己怎麼想像力這麼豐富。

另一半說不定是長子



圖源https://reurl.cc/j8m7gL

圖源https://reurl.cc/j8m7gL

生活習慣不同的兩人住在一起,難免會因為習慣不同有一點點不滿存在。我跟家裡的那個男人,基本上沒什麼摩擦,只是家事多半是我撿起來做居多,所以偶爾可能會小小慣壞他。

上個禮拜,男人不知道是不是還沒睡醒,居然叫我媽媽,發現時還小聲說阿不對,隨即還想裝沒事、想蒙混過關,我忍不住假裝生氣回他說:「我怎麼不記得我有生這麼大一個兒子」但偶爾看著枕頭旁的男人,我還是會想,其實當成長子對待,或許對男人的包容性會更高一點(笑)

生命裡的《萬一手冊》,我的遺言

圖源https://reurl.cc/eEVx3m

圖源https://reurl.cc/eEVx3m

前陣子請在日本的朋友幫我買了前一陣子大創出的《萬一手冊》,功用是提前交代自己的後事,例如說死後請幫我聯絡這些朋友、電腦請直接幫我格式化回收、遺產請幫我捐款出去...等。

生命的課題我一直都不避諱去談,但是真的要整理自己的事情時,反而會不知道該怎麼下手才好,大創出的這系列筆記本讓有同樣困擾的人可以有一個整理的方法(非業配)。台灣大概知道的人不多,翻譯版也不知道會不會出,但我覺得這是很棒的自我練習方法,因為這樣的整理也可以讓人隨時檢討自己的人際關係、目標或是健康狀態等。懂日文且有興趣的人可以稍微看看這系列的筆記本,或是練習自己整理一本起來。

-------------------------------------------------------------------------------------

以上是不正經八百的隨筆紀錄,之後可能看情況不定時更新。希望大家都能照顧好自己,出外要注意社交距離與戴好口罩,我們下次見。


avatar-img
米支其的沙龍
19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米支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年的8月21日晚間八點十分,我的祖父與他共處88年的世界長辭。 你跟著佛祖的那個晚上 彌留之際,原本緊閉雙眼的祖父突然睜開雙眼,那對眼睛同記憶如炬卻帶水氣,在看了我們一眼後,似是放心停止了呼吸,前後不過幾秒鐘。那時我們沒有意識到那是告別,後知後覺才發現那便是最後一瞬間,緊接著迎接我們的是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
一個熱門的作品,一般不會只停留在原作,它可能會被小說化、漫畫化、動畫化、舞台劇化、電影化、遊戲化等等,用不同的樣貌呈現在觀眾面前,然而呈現方式的轉變,未必能讓大眾接受,也勢必會引來不少「原作黨」的批評與指教。而這次我想分享二部我覺得改編的很有味道的作品,以及分享自己對改編作品的看法。 為什麼要改編?
2024年的8月21日晚間八點十分,我的祖父與他共處88年的世界長辭。 你跟著佛祖的那個晚上 彌留之際,原本緊閉雙眼的祖父突然睜開雙眼,那對眼睛同記憶如炬卻帶水氣,在看了我們一眼後,似是放心停止了呼吸,前後不過幾秒鐘。那時我們沒有意識到那是告別,後知後覺才發現那便是最後一瞬間,緊接著迎接我們的是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
一個熱門的作品,一般不會只停留在原作,它可能會被小說化、漫畫化、動畫化、舞台劇化、電影化、遊戲化等等,用不同的樣貌呈現在觀眾面前,然而呈現方式的轉變,未必能讓大眾接受,也勢必會引來不少「原作黨」的批評與指教。而這次我想分享二部我覺得改編的很有味道的作品,以及分享自己對改編作品的看法。 為什麼要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