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讀書有感-蘇東坡新傳

    記得曾於某本書上偶然瞥見一句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簫且徐行」,這是怎樣的一種灑脫,讓人忘卻多少晴雨,自此這句詞便烙印在我心頭,亦對東坡開始有無限憧憬。
    在那個時代,讀書人最大的抱負便是經世濟民,所以可以想見東坡不受晉用的苦悶是一種必然,雪上加霜的是才賦所帶來的牢獄之災,然則在這樣的災禍之後,為他開啟的是更加寬闊的天地。為求超脫心理上的痛苦折磨,東坡開始研讀佛教經典,漸漸地文字多摻入禪、佛思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曾讀過的前赤壁賦裡「變與不變」的宇宙觀,不捨晝夜流逝的河水、盈虛消長的月亮,日日不斷的變化轉換,但這些改變不過是千百年來不變的真理,所以在這廣闊的大千世界,人一代一代地來來去去,「人」又該捉住些什麼呢?大概就如同其知音文同所說:「身如浮雲,無去無來,無亡無存。」我們的存在對這天地而言是空,那麼功名如何,死生如何,也就緲不足道了。
    心境豁達了,那麼人生所求也不過安然自適而已。只是和淵明不同之處在於,即便眷戀安逸的歸農生活,東坡仍沒能割捨下那份拯物濟時的責任,故而在被起復後,依舊為了市井百姓的福祉捲入了政治的紛擾。當其再度遇上惡意毀謗,毫不戀棧,只欲歸隱,只是蘇軾終究是個具有民胞物與精神的儒者,一旦有為社會貢獻的機會便當仁不讓,故而參加經延,希望藉由對小皇帝的教育,為人民創造未來的福祉。放棄俸祿需要極大的勇氣,但我想真正令人敬服的並不是放棄官職歸田鄉里,而是為了造福桑梓而放棄所嚮往的田野生活,並由衷喜悅地接受。
    人生不免有許多的煩惱、包袱,不妨一學東坡寄情於生活周遭的點滴,將苦悶在飲酒之間化為醉意蒸發消逝;將一肚子不合時宜於描摹竹林葉影時暢快揮毫。眼界寬闊了,所遇之景皆隨之展現了情感,一如黃泥坂詞裡的卷雲、蒨草。因著詩人的豁達心境,而能將山水草木各自的妍美盡收眼底,因此孤獨時,又何妨聆賞清風帶來的耳語,品嘗霏霏霪雨洗盡大地的氣味。
    讀東坡詩詞文章,不禁讓人拋卻煩憂,沉浸在縹緲江河、豁達山林中,亦令人再三咀嚼靜想,何以東坡在歷經滄桑後能對世界不失熱情;能以如此寬闊的胸襟懷抱這樣的境遇。讀越多東坡文章,越深入了解東坡的生平際遇,才明白原來灑脫是在千迴百轉的境遇裡醞釀,明白或許人生就是非豁達不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