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流水帳│東西差異有感!四個面向看瑞士防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搬到瑞士的頭一年,還沒好好適應這個地方就因疫情被迫關在家。不得不說,在歐洲確診數字爆炸的初期,在這頭看著台灣的嚴格防疫政策,心情起伏真的很大。

raw-image

直到現在,身邊還是有一些瑞士朋友認為新冠肺炎 (Covid-19) 只是比較嚴重的流行感冒,不需要太刻意做什麼防護措施。嗯?好吧!已經無法再三告誡他們:染病後能多嚴重、影響肺部功能會有多痛苦,而且可能會有一輩子的後遺症... 我想,原因應該是在許多報導中,不論是瑞士本地新聞、國際新聞的內容,提到症狀與後遺症時,多使用「可能」、「也許」這種曖昧不定的詞。畢竟,許多推測至今都沒有真正的結論。

所以讓行事一板一眼、只認定科學事實的瑞士或是歐洲其他國家的人民,覺得很多的可能也只是一種可能,同時即使是感染率很高、死亡率相對低,在這樣的數據下,會產生「反正感染了,也不會輕易就死亡」的想法,這種心態尤其能在青少年身上發現。

自三月中瑞士實施關閉學校、餐廳、娛樂場所、減少交通運輸班次、被動關閉邊境的瑞士 (因為其他國家先關閉自己的邊境了,所以瑞士算是很被動的關閉邊境) 只留下提供食物以及生活必需品的超市、商店能夠營業,同時限制聚會人數... 這類措施,讓自由慣的歐洲人們跳腳。即使瑞士政府開出跨邊境採購* 會懲處 100瑞朗 (今日匯率換算約新台幣 3,066元) 的法規,但還是有超過兩千人義無反顧地出門買東西,然後被開單。
*因瑞士物價高,許多瑞士人或是住在瑞士的人,會到開車到邊境國家採購生活用品,最熱門的地點就是南德城市康斯坦茨 (Konstanz)

在瑞士疫情爆發初期,我在臉書上被邀請加入了在瑞台人的不公開防疫社團。每日都有熱心的台灣朋友提供、翻譯瑞士政府、歐洲國家的最新防疫資訊以及相關政策。在每回的訊息發佈後,最常看的就是貼文下的留言。更能體會出,「別人的緊張,不是緊張」這裡的別人是歐洲人民,我想多數台灣人都一樣,每日的感染數字出現或上升都會心驚膽跳,何況過去日日千人起跳的瑞士小國。

raw-image

因為東西方的文化、歷史背景甚至教育的不同,自然在防疫上的反應、政策、人民行為有很大的差異。反覆思索後,列出了幾個我覺得差異有感的想法...

政府柔性勸導瑞士政府沒有禁止民眾出門,只有請大家盡量保持社交距離、不要握手;請民眾尤其老人盡量待在家;咳嗽噴涕最好摀住口鼻往手肘去;勤洗手;有緊急症狀請聯繫相關單位。上述一切都需要靠人民自律執行,只有在戶外的群聚人數超過五人才可能會有警察前來勸導、驅趕。
一個國家的政府像是領導指標的角色,瑞士政府秉持自由民主,從不會強迫人民服從,畢竟多數的法案都是靠人民公投產生結果。而瑞士採行七人聯邦委員會制,緊急狀況發生的時候,需要七人坐下開會討論 (七個人七個想法七個腦袋可能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有定案) 疫情初期,也有人笑著說也許瑞士還要舉辦公投,才能制定相關規定。

人民防疫觀念
這段期間與一些瑞士朋友聊天或是與台灣太太閒聊的時候發現,多數瑞士人非常相信政府的話!多數人覺得現在解禁開放商店了,就表示沒有問題!未來邊境開放了,表示可以開始旅行!信任政府沒有問題,但似乎少了什麼?封國初期,學校停課,在家工作的家長就經常群聚在我們社區的草地廣場,起初還稍有保持距離,在解禁前夕已經是野餐、派對一樣的開心沒有距離,其中一群還有兩個在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 (嗯?沒錯) 這也讓我鬱悶,畢竟,疫情狀況還在春風吹又生的階段,前期如此謹慎 (也沒有) 後期應該要守住啊!

新聞內容
瑞士的一切都相當冷靜理性,連主要的新聞台與新聞內容都非常瑞士。所以,新聞內容一般都是政策報導與民生相關的訊息,鮮少有醫院鏡頭或是令人害怕的畫面 (有此一說是保護隱私)加上搭配主播播報時的冷靜與無情緒,所以並不會有任何恐慌發生,當然,政府也避免引起民眾恐慌。所以一部分社會無感,我想應該是新聞訊息都很平和,專注在經濟與民生上。也由於瑞士主要經濟來源是觀光產業,疫情衝擊下的觀光、經濟、民生是政府最擔憂的,何時人們能自由的生活行動才是瑞士人們最憂心的一環。

戴不戴口罩
雖然二版的政府宣傳放上了〝如無法保持距離,請口罩〞圖樣,做新一波宣導,但搭乘交通運輸時並無強制規定需要戴口罩、進入超商也無強制戴口罩。相關政策由店家、企業自行決定→後果自己負責的意思。至今,瑞士政府在防疫記者會上被記者提到戴口罩的問題時,依舊秉持戴口罩無全面效用的回覆,即便有許多研究表示戴口罩能達到至少一半以上的隔絕飛沫,瑞士政府依舊不鬆口 ─ 戴不戴口罩隨喜。

raw-image

本週一,五月11日開始解禁第二波,許多小店也重啟營業。已經有不少瑞士朋友開始邀約碰面,甚至已經有瑞士朋友開始上餐館用餐。當然,營業的店家們也是小心翼翼。但每個人都有自己面對疫情的防疫選擇與觀念,我們予以尊重,但還是記得保護自己,同時想想在醫院工作的那些辛苦的醫生與護理人員!

當然,生活在瑞士的人也有少部分重視疫情、擔心感染的民眾。曾經在超市購物時看到一個年輕爸爸與孩子一起戴口罩採購,諾大的空間只有我們這兩組人戴口罩,當時彼此都有眼神示意,表示齊心 (?)。路上也曾見過屬於危險族群的老年人,散步時是戴著口罩的。雖然戴口罩的比例極低,多數民眾還是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口罩,但我相信,這樣的行為或多或少可以將防護觀念傳染給經過的人們,也是美事一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蕎琳的沙龍
69會員
197內容數
「八輩子都沒想過有天會住在瑞士!」這是在移居之後經常出現在心中的一句話。 還來不及消化離開家鄉前與熟悉的環境道別的惆悵,就必須忙著與新人生打交道。 適應語言、適應文化、適應氣候、適應飲食,還要適應異國老公的生活與作息! 人生的活法有很多種,好的壞的都能過;異地打怪,越闖關越有心得。
安蕎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30
2024年3月3日,瑞士在歷史性的一次公投中做出了一項重大決策,影響深遠。在另一項報告中,2022年的瑞士薪資趨勢和性別薪資差距有相關提及。此外,瑞士成癮基金會也發布了有關青少年成癮問題的報告。
Thumbnail
2024/03/30
2024年3月3日,瑞士在歷史性的一次公投中做出了一項重大決策,影響深遠。在另一項報告中,2022年的瑞士薪資趨勢和性別薪資差距有相關提及。此外,瑞士成癮基金會也發布了有關青少年成癮問題的報告。
Thumbnail
2023/11/30
瑞士新聞每月間,每個月會選出前一個月兩到三個或更多的「瑞士德語區」讓我有感的新聞,以文字的方式來跟各位分享。新聞來源瑞士德語廣播電視台 Schweizer Radio und Fernsehen
Thumbnail
2023/11/30
瑞士新聞每月間,每個月會選出前一個月兩到三個或更多的「瑞士德語區」讓我有感的新聞,以文字的方式來跟各位分享。新聞來源瑞士德語廣播電視台 Schweizer Radio und Fernsehen
Thumbnail
2023/11/24
作為一個具有多種語言的國家,瑞士境內銷售的商品包裝中,需同時包含三種語言: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儘管瑞士有四種語言區,包括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一個較小的語種─羅曼什語,後者僅在瑞士境內一個邦州使用,所以經常被忽略。
Thumbnail
2023/11/24
作為一個具有多種語言的國家,瑞士境內銷售的商品包裝中,需同時包含三種語言: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儘管瑞士有四種語言區,包括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一個較小的語種─羅曼什語,後者僅在瑞士境內一個邦州使用,所以經常被忽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四月,終於,解放了!!看戲,聽歌, 逛展,喝咖啡,聚餐。重新接軌回疫情前的生活。 瑞士終於鐵了心,決定從四月一日起至明年春天解除所有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機制。雖然病毒未消除,但已可療可控輕症化,是時候解除警報,卸下心防過日子了。疫苗Pass 通行證取消,所有人能不分類自由的進出所有場所,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Thumbnail
四月,終於,解放了!!看戲,聽歌, 逛展,喝咖啡,聚餐。重新接軌回疫情前的生活。 瑞士終於鐵了心,決定從四月一日起至明年春天解除所有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機制。雖然病毒未消除,但已可療可控輕症化,是時候解除警報,卸下心防過日子了。疫苗Pass 通行證取消,所有人能不分類自由的進出所有場所,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Thumbnail
從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兩年間,生活在疫情下的歐洲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Thumbnail
從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兩年間,生活在疫情下的歐洲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Thumbnail
心照不宣地,第二波疫情在歐洲開始發芽,而且比第一波更猛烈。
Thumbnail
心照不宣地,第二波疫情在歐洲開始發芽,而且比第一波更猛烈。
Thumbnail
搬到瑞士的頭一年,還沒好好適應這個地方就因疫情被迫關在家。不得不說,在歐洲確診數字爆炸的初期,在這頭看著台灣的嚴格防疫政策,心情起伏真的很大。
Thumbnail
搬到瑞士的頭一年,還沒好好適應這個地方就因疫情被迫關在家。不得不說,在歐洲確診數字爆炸的初期,在這頭看著台灣的嚴格防疫政策,心情起伏真的很大。
Thumbnail
雖說解禁,但還是有諸多限制,例如餐廳用餐的一桌人數、社交距離的保持...。但是,但是在這時候出現了。
Thumbnail
雖說解禁,但還是有諸多限制,例如餐廳用餐的一桌人數、社交距離的保持...。但是,但是在這時候出現了。
Thumbnail
為了後半生的健康,有些事就不需要入境隨俗了;例如歐洲不流行戴口罩這件事。
Thumbnail
為了後半生的健康,有些事就不需要入境隨俗了;例如歐洲不流行戴口罩這件事。
Thumbnail
為期三週的停課日,與先生日日面面相覷 (?) 考驗感情的日子終於開始。
Thumbnail
為期三週的停課日,與先生日日面面相覷 (?) 考驗感情的日子終於開始。
Thumbnail
3月13日瑞士時間下午時間,聯邦政府正式宣佈全境學校停課至4月4日。讓蠢蠢欲動的囤貨潮在週五午後發酵...
Thumbnail
3月13日瑞士時間下午時間,聯邦政府正式宣佈全境學校停課至4月4日。讓蠢蠢欲動的囤貨潮在週五午後發酵...
Thumbnail
全球疫情中,瑞士曾有疑似病例,但已被排除。儘管如此,瑞士還是趕上了口罩之亂,全國缺貨。而在路上或是大眾交通工具上戴口罩的人鮮少。人們不禁發問:瑞士發生口罩之亂,有理嗎? 由此文來看疫情在瑞士如何發展?戴口罩有無文化差異? 衛教如何形成文化? 還有台灣人在旅遊業第一線員工,如何看待疫情發展。
Thumbnail
全球疫情中,瑞士曾有疑似病例,但已被排除。儘管如此,瑞士還是趕上了口罩之亂,全國缺貨。而在路上或是大眾交通工具上戴口罩的人鮮少。人們不禁發問:瑞士發生口罩之亂,有理嗎? 由此文來看疫情在瑞士如何發展?戴口罩有無文化差異? 衛教如何形成文化? 還有台灣人在旅遊業第一線員工,如何看待疫情發展。
Thumbnail
久違的哮喘在瑞士發作了,始料未及。 對於習慣溫熱濕氣的亞洲人來說,瑞士氣候的適應實在苦楚,尤其冬天。在診間,因為現階段的武漢肺炎議題、亞洲人瘋狂搶購口罩配戴的同時。心想,既然都到了呼吸系統專門診所,何不趁機問問專業人士對於口罩的看法?
Thumbnail
久違的哮喘在瑞士發作了,始料未及。 對於習慣溫熱濕氣的亞洲人來說,瑞士氣候的適應實在苦楚,尤其冬天。在診間,因為現階段的武漢肺炎議題、亞洲人瘋狂搶購口罩配戴的同時。心想,既然都到了呼吸系統專門診所,何不趁機問問專業人士對於口罩的看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