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系在讀什麼?畢業要幹嘛?」
打從就讀東海社會系的第一天起,這問題即使已經工作了,仍然一直伴隨到現在,而我也只能笑笑的說:「就像我一樣在當公民老師/編公民教科書。」因為在別人眼裡,我過去的工作看起來都很穩定,自然也不會受到更多的質疑。我是靠社會學吃飯的人,還靠它吃了兩年飯,如果社會學有所謂的「業界」的話,我在別人看來是個已經進入業界兩年的人,但是從公民老師到公民科教科書編輯,真的跟社會學很有相關嗎?事實上,關係非常小,甚至做教科書編輯時,常常覺得社會學與我的工作無關。
近日,有人在社群平台發表文章《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長篇大論的結論很簡單,就是不要讀社會學,因為它很沒用。這言論引來眾多教授開始高談闊論,向大眾解釋社會學的發展、用途與迷思等,最後不免提到社會學是教導思考批判的方式,而能掌握的人任何產業都可以進入。曾在「產業」歷練過的我,聽到這些言論只想說一句:「你們真該下地獄!」因為這種說法無法解決現實困境,而說這種話的老師們(其中有多少老師甚至沒有離開過學院)只是飲鴆止渴的自慰。然而,我認為不只社會學沒有用,在職場上任何學科都沒有用。
面對慣老闆,我們都是廢物
之所以認為任何學科都沒有用,是出於「學用落差」的狀況。我不是認為要將教育體系變成職業訓練中心,但即使是會計系畢業的人,第一天坐在辦公室時,也不可能完全知道要怎麼操作一間公司的帳目。如同士兵作戰,平時再多的訓練,實際到戰場上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即便持有某一專業,無論過去有再多實習經驗,來到職場的第一天都會被視作礙事的傢伙,所有老闆都知道菜鳥就是要從頭訓練起,不可能馬上分派工作。
可能有人會反駁,至少會計、法律、工程、資訊等科系所學是實用的知識,尚可被稱作「技能」,但是社會系呢?如果抱持這樣的心態的話,我必須說上工第一天會心很累,因為在慣老闆的眼中,他的員工不只要負責104上面寫的工作,還有更多不在104上面的工作。事實上,在過去兩年的工作經驗,無論是老師或編輯,我都覺得學以致用是個很蠢的思維,現實就是不存在。
為什麼我認為不存在?在我當老師的時候,我理應只要任教公民課,但時數的問題還被分配到歷史,其他同事也是如此。國文老師教歷史;數學老師教家政;地理老師教公民;音樂老師教美術等,都是我當時的同事曾經有過的事情。很多人都以為國中分科教學應該也代表老師的專業,實際上,更多時候教非自己本科的事情屢見不鮮。在我做編輯時也有類似狀況。我編公民科的教材,但是我隔壁同事是中文系畢業,而文字能力最好的同事則是商學院畢業的人。我甚至有一位同事完全搞不懂公民科在講什麼,因為他過去是編高職專業科目的教材,但是因為前公司將該部門裁撤,決議不再出版高職專業科目,他才被調來編公民課本。
面對瞬息萬變的職場,慣老闆們需要的不是抱持一項技能即可打遍全天下的人,而是一個可以出賣自己靈魂,任勞任怨幫他們處理好所有事情的社畜。因此,學以致用重要嗎?真的不重要,能幫慣老闆解決問題、任他們指揮的人最重要。
社會學就是沒有用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豈不是更凸顯社會學的沒用。我承認它就是沒用,至少對於要服膺上述的遊戲規則用處很小,很多時候不是可以幫助適應職場的學科。
我在大學畢業前不是沒有焦慮過,畢竟未來往哪裡走,不太明朗。現在看來這種焦慮是一種生存本能式的反應,但也僅是當初以為要生存只有一種選擇,即和大部份的大學畢業生一樣,進入一家公司,有份穩定工作,能夠賺大錢,再來即是買車、買房、結婚、生子。若人生如戲的話,這就是一套完整的劇本,而且是大部分人都在演出的劇本,並且也有不少過著看似幸福美滿的結局,也一再顯示這是阻礙最小的路徑(大一社會學最愛講這個),逼得自己只能參與演出。然而,多少人真的在這齣戲裡過得好?多少人在加班時不斷咒罵老闆?多少人下班時間一到就急於逃出辦公室?多數時候我們不願演出這場戲,只是因為幻想著能換取看似穩定的生活,甚至對幸福美滿的結局有過多遐想,衡量後出賣靈魂,成為慣老闆們的奴隸,但是真的值得嗎?
說到這裡,我強調社會學沒有用,是要指出思考有沒有用時,反映很多人只看到生活其中的一種樣貌,就急於將知識用於把自己變成那種樣貌,卻出現的不良反應。然而,很多人忘記或不知道捨棄所謂的「穩定生活」後,可以換取更多發展可能,因為這個社會乃至於教育體系沒有告訴我們有其他可能。其實並不意外,因為人總是會往阻礙最小的路前進,但是你以為的阻礙最小的路,真的會是阻礙最小的路嗎?此時會發現,社會學甚至人文社會學科都存在同樣的問題,這方面的知識在這條路上都只會更加適應不良。
所以社會學有什麼用?
回歸「社會學的想像」中,我們個人的煩惱與社會有關,既然受到社會學訓練後,理解整個社會體系運作的原則,我們有權可以選擇不去加入這個體系。換言之,成為一個不當社畜的人是一種;成為一個粗茶淡飯過日的人是一種;成為一個自由工作的人也是一種。端看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社會學在此時才有發揮作用的空間,因為它會幫助自己更加了解要如何朝向那種生活前行。此時,會發現生存下去不難,人要餓死才是最難的。感到生存很難,是因為對於生活附加太多條件,認為要有車有房有錢,才能讓自己活下去,但撇除這些慾望之後,或者理解到這些慾望帶給自己的困擾後,真的就不難了!
當然,以上的想法對於在社會系教書的老師們而言,並不能夠幫助到招生,更會被家長們貼上無用的標籤,導致學生流失而失業。然而,我想若社會學不斷在教導社會的複雜與多樣的話,為何老師們也僅能搬出服膺此規則的話術,誆騙更多學生到這門學科?又或者在思考如何協助學生就業的時候,也只是在想盡辦法適應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