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學是救贖是力量,沒有道理越寫人生越糟吧。」——專訪《白童夜歌》孫得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文字專訪:沈眠
攝影:達瑞

一九八三年生的孫得欽,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系、東華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著有詩集《有些影子怕黑》,參與黃以曦主導的多人對寫集《尤里西斯的狗》,譯有《當你來到幸福之海:卡比兒詩選》。

留著長髮、綁著一撮馬尾的孫得欽,給人一種在心中苦行(苦刑)的感覺,每次答覆都像是要從無邊大海裡撈出他所能給、最接近原意的語詞。那是一種靜靜的追求,即便孫得欽端坐於眼前,卻也有種他彷彿已經在遠行的怪奇印象。

《有些影子怕黑》出版於2014年,時隔六年多,當時以直擊愛、色情與青春記事備受矚目的孫得欽,在一切彷若暫時終止的2020年12月,帶來了與上一本詩集風格截然不同的《白童夜歌》——他為何轉變?又走過了什麼樣的人生體驗?

raw-image

▉過往猶如前世,「我是一個普通的人」

專訪一開始請孫得欽談談原生家庭與求學時光,他露出了苦笑:「我對以前的事幾乎可以說是毫不在意,看到訪綱題目時,好像在回憶前世一樣,我盡量試試看。」

隨後,孫得欽帶著費力思索的神情,認真回應:「我長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做國貿,媽媽是會計和家管,我是成績好的乖乖牌學生,個性沉默內向,跟家人不是非常親密,總之是很普通的人,沒有發生什麼了不起的事。」孫得欽自言成長時期並不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比如國、高中吹長笛,就只是因為笛子類的東西還算喜歡,要在家裡弄一架鋼琴又太難,而當時滿想要學會一種樂器,也就順理成章,其實並沒有特別的道理。

國小有印象的讀物是《孫叔叔說鬼故事》,國中是劉墉之類的課本作家,高中開始讀詩,也是從《新詩三百首》之類的入門,總而言之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閱讀經驗,走一般大眾的方向。「最初讀詩,也是整個莫名其妙,完全看不懂。後來在某個文藝營,聽講師的解讀,才比較能夠感受到那些文字表達裡面的東西。真是很平凡的起點。」孫得欽這才開始寫詩發表於校刊,但也僅此而已。

大學就讀成功大學中文系的理由則是:「因為我只會這個,好像算是擅長而且也有興趣,很自然地就走上這個方向,並沒有刻意挑選。」孫得欽答覆提問時,如同在傾聽內在世界的聲音,予以確認後方才會做出謹小慎微的回應。

高中、大學時期寫詩的孫得欽,到了東華創英研究所,改弦易轍寫起短篇小說,原因是李永平的小說課,讓他徹底迷上短篇小說,比如說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的〈尋獲小舟〉(The Found Boat),好像稍微能觸及到沒寫什麼的狀態下究竟寫出了什麼的小說奧義。孫得欽的畢業作品是小說集《離心》,收錄4篇小說,「我記得第一篇是亞當、夏娃和老人的神話故事,第二篇是類似哈羅德.品特(Harold Pinter)的荒謬劇劇本,寫現代家庭一對夫妻的對話,我喜歡那種對話的方式,第三篇是故事夾故事的結構,第四篇則是設法把前三篇都收整起來,結尾帶到第一篇的人物,整體風格也許可以說是像是村上春樹的奇幻小故事拼盤吧。」

對於《離心》的完成,孫得欽獨斷地講:「我想我不是寫小說的料。」

raw-image

▉走過對黑暗無比迷戀與耽溺的第一時期

為什麼喜歡文學?孫得欽如是作解:「因為感覺其中有著真理或真相可以指引我,我相信這是文學的本質,也成為我最大的動力。我好像一直在找某個純粹的東西。」所以他喜歡顧城,「早期嗜讀顧城,他的詩會有令人震驚的感覺,他純真得不可置信,但同時又是撕裂且痛苦的。那個階段還可以列出許多對我造成影響的作家,比如駱以軍、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大致來說有迷戀、耽溺於黑暗的傾向。」

《有些影子怕黑》收錄的作品,有一半左右是大學時期寫完的,另外書中以馬賽克黑頁呈現的詩作,如〈戴面具的人們〉、〈青春期〉到〈初夏〉等,則在出書前的短時間內寫出。

第一本詩集出版的前後也恰好是孫得欽轉變期的到來,這本書也就有了在結束他上一個階段的意義。孫得欽慎重地解釋:「在我自己的區分裡,那是兩個時期的分水嶺。而主要讓我覺得事情不對,不應該是這樣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文學家通常不快樂,當然也有不自傷的文學家,例如楊牧,不過有一大部分人都在走向痛苦自毀。其二,如果文學是救贖是力量,沒有道理越寫人生越糟吧。」

再加上那些時日的孫得欽充滿大困惑,覺得活著很不自由不舒服,痛苦如影隨形。而在意識到文學似乎無法指向生命解答後,孫得欽開始轉向,「顧城的詩現在讀仍非常驚人,但我很清楚他不會是引領我的人。某個角度來說顧城挺孩子氣,他的撕裂是源於他的理想世界跟現實世界並不一致——可是啊,世界本來就沒有責任要跟你想像的一樣吧?」

孫得欽自覺必須推離黑暗的傾向,瞭解這種著迷不是答案,並且認清文學無法使用於他解除自身的痛苦與生命問題。同時他有種素樸直截的想法:「真理應當不是複雜的,它不該只有能夠理解各種複雜性的知識份子獨享。」無怪乎他會在詩作〈是有神祕〉寫下:「但不要神祕化//任何事情//才看得到最後那個神祕//真正的神祕//直直白白//陽光普照」。

raw-image

「文學確實帶領我出發了,走上一個絕無僅有的道路。但如果我已經該前往下一個階段,可是文學沒有辦法跟我一起前往,怎麼辦?文學原來就只是要讓我通向對找尋生命迷惑的解答,沒理由非帶著文學持續邁進不可,不然,你反而是浪費了文學。我逐漸意識到,這裡必須有種斷然的放棄。」於是孫得欽有數年時光並未創作,直至這兩三年間,因為邀稿的緣故或某些契機,他才繼續重新寫詩,也可以說到了這個時間點,寫作的內在狀態差不多成熟了。

有趣的是他近來寫的詩,已遠遠超過《有些影子怕黑》創作的量好幾倍,「它正重新自然地生長,而我不刻意追求。以前好像都是在苦心經營,直到現在才真的有種詩跟我的生命脈動結合在一起的滋味。」

孫得欽露出一種充滿深度的笑容:「我一點一點的放棄,源自於文學的理解與累積的方式,然後又重新獲得。但也可能我放棄文學放棄得不夠徹底吧,道行太差,所以才有《白童夜歌》,也讓我懷疑自己可能是一個假裝還在寫詩的人。哈哈。」

孫得欽認為《白童夜歌》大致區分為兩類型,一種是直接到有時像是在說廢話的詩,另一種是很玄的詩。而對比於有著高度意象營造與技巧的《有些影子怕黑》,《白童夜歌》又直白又玄乎的裂解,就像是從打一整套中國式的長拳,忽然切換為直快的拳擊,一方面覺得突兀,另一方面又有種難以直言的悟性。孫得欽認為:「我感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我喜歡用普通乃至庸俗的字詞。而與其說我的創作轉變了,還不如講是因為生命經歷了巨大的改變,創作只是反應這件事罷了。我後來讀書也不是在讀作品,而是讀到藏在後面的人以及他的世界觀。重要的是我內在生命如何發展,我有沒有看見那些不可思議的真實。」

▉第二時期,在詩歌中分享所見所體驗的另一個世界

放棄文學作為己身驅動力的孫得欽,後來的第二個時期,改朝向身心靈領域。他的原生家庭篤信佛教,母親會做早晚課,以致於孫得欽在小時候就皈依了,甚而有法名,當然那是他還什麼都不明白的時期,不過他確實一直對此一領域的探祕感到興趣。爸爸呢則是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的書迷,家中都是這位印度靈性導師、作家的書。孫得欽直到大學時期才從父親那兒借來克里希那穆提的書,此後也持續接觸同一領域,包含另一位大師奧修(Osho),「前者說話比較像知識分子,很嚴謹、很細緻,理解很困難,他思想純淨而且鋒利,認為追尋沒有方法,或者說是沒有道路的道路。而奧修則比較狂野,他什麼話題都談,有一百多種靜心方法,讓你去找尋那個生命更核心的解答。但我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讀懂什麼。」

真正的轉折點有兩位,一是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他最著名的書,名字叫《當下的力量》,孫得欽語氣平靜:「這才是真正的轉折點,他為我開了一道門縫,讓我目睹了真的有些東西在那裡,看見並抵達那裡是可能的。當下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常聽到的活在當下根本是廢話,事實上根本沒有辦法不活在當下。意思是,你有任何辦法改變現在這一刻嗎?此時此刻你坐的姿勢、你的呼吸與聽到吃到的東西都是無從變異,你可以站起來,可以做任何努力,但那已經是下一刻,抵達了下一個現在。每一個當下都是不可改變的,所以,痛苦跟快樂的分界其實是你接受或不接受而已,你確實有這個選擇。而重點就是我是否認知到自己正在做這樣的選擇。」

raw-image

再來是蔡神鑫《真我與我: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生平與教誨》所推介的印度上師拉瑪那.馬哈希(Ramana Maharshi),「我提到這些人,其實講的都一樣,就是『看見自己』。克里希那穆提說『認識你自己』,拉瑪那的核心也是一樣,只有三個字,『我是誰』。我是誰呢?我是我的身體、身分、思想嗎?都不是,唯獨去除所有你不是的,剩下來不會消失變動的才是你,合理吧?但那是什麼呢?我讀到的時候不懂,現在當然也不懂,但關鍵的差別是,現在問題本身慢慢在消溶了。」

在訪談過程中,孫得欽亦屢次強調會避免使用某些會指向特定範疇產生框限的字語,「因為它們在一般語境被濫用、淘空了,我想盡量避免讀到的人用標籤化的方式理解。所以我更喜歡普通的字,亦即沒有特定指向的字。像神跟愛就是普通的字,是廣泛的,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想像。對我來說,神是正發生的一切,也是關於『我』的錯誤信念悉數拿掉以後剩下來的東西。修行、靈性、當下、因果等詞彙就會自然被導向佛教,容易聯想到某些範圍。而且聽起來太崇高了,我一直喜歡定義自己是個庸俗的人。」某個面向來說,孫得欽更想要驅除黏附在這些詞語上的既定印象,因此他想到的解法是用詩歌語言去寫靈性追尋的內容。

孫得欽沒有開示者的高上姿態,比較是闡述再基本不過的生活事實:「信仰也是我會避免的字,因為聽起來好像是你要憑空相信一個很遙遠的東西,但其實那個東西是活生生的事實,就在眼前,可以直接看到的,看看周圍這世界,一片葉子也好,顯然有著極其龐大的什麼在作用著,看見這一點,自然會確知「我」渺小到不可思議的地步,而產生某種崇敬,在這個脈絡底下,信仰就是一種活著的品質。如果是這樣的定義,我就會使用這個字。」

孫得欽誠懇自白:「第一時期影響我創作的都是文學家或詩人,但這個領域的人容易自我戲劇化,陷入黑暗的深淵。在第二個時期,影響最大其實是靈性的東西,可以說我並沒有在追求詩,而是在嫁接、揉和這兩個領域,成為一個通道。」如同他在《白童夜歌》後記所寫:「白色的童子從廣袤的黑夜裡浮現……唱出另一個世界傳來的歌」。

孫得欽緩和地結語:「黑暗不是敵人,沒有理由要去對抗黑暗,事實上也打不贏,它本來就在我們的生命裡了,可以去接受它擁抱它但不必著迷它,看見它本來的樣子就好。從一切皆幻、都沒有意義的絕望盡頭,轉換到到一切都可以全部投入並發揮所有可能性,我本來以為「平靜」已經讓人很滿足了,但我最近才認識到,現在才剛剛抵達起點而已。寫作的人,好像有責任當一名引誘者,讓人看見那超乎想像的世界是可能的,也是存在的。我希望自己是一個中介、橋樑,分享我所見所體驗的,讓其他人也能看見,雖然那體驗的程度根本只是皮毛而已,但光是看見那一道門縫,就足以改變生命裡的一切。寫這本書其實有一個動力是,想提供一種心靈的健身器材,心靈的肌肉強壯起來,才能探索世界。生命廣闊到不可思議,不去探索所有可能性,太浪費了啊。這話也是對我自己說的。」

raw-image
raw-image

白童夜歌
作者:孫得欽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逗點人的沙龍
25會員
123內容數
閱讀是CP值最高的抒壓、充電方式,我們不要放棄它!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規劃了一系列適合大人與高中生讀者的直播講座,由主持人朱家安帶領大家走進有趣的哲學生活。這一次,我們好好討論現代人的戀愛課吧!。
逗點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撰文:逗點編輯部/攝影:逗點編輯部 逗點編輯部提供一百塊錢,邀請各路創作者在便利店購買讓心情好起來的東西,錢必須一次花光!消費內容隱約透漏自身性格,消費收據也能驗證你是不是數學很好的人(總金額必須等於100元),另類又真實的創作者心理觀察遊戲,正式登場! 第四位來參加挑戰的是孫得欽,讓我們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4/23
撰文:逗點編輯部/攝影:逗點編輯部 逗點編輯部提供一百塊錢,邀請各路創作者在便利店購買讓心情好起來的東西,錢必須一次花光!消費內容隱約透漏自身性格,消費收據也能驗證你是不是數學很好的人(總金額必須等於100元),另類又真實的創作者心理觀察遊戲,正式登場! 第四位來參加挑戰的是孫得欽,讓我們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4/09
逗點編輯部提供一百塊錢,邀請各路創作者在便利店購買讓心情好起來的東西,錢必須一次花光!消費內容隱約透漏自身性格,消費收據也能驗證你是不是數學很好的人(總金額必須等於100元),另類又真實的創作者心理觀察遊戲,正式登場! 第三位來參加挑戰的是黃郁晴,讓我們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4/09
逗點編輯部提供一百塊錢,邀請各路創作者在便利店購買讓心情好起來的東西,錢必須一次花光!消費內容隱約透漏自身性格,消費收據也能驗證你是不是數學很好的人(總金額必須等於100元),另類又真實的創作者心理觀察遊戲,正式登場! 第三位來參加挑戰的是黃郁晴,讓我們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4/09
逗點編輯部提供一百塊錢,邀請各路創作者在便利店購買讓心情好起來的東西,錢必須一次花光!消費內容隱約透漏自身性格,消費收據也能驗證你是不是數學很好的人(總金額必須等於100元),另類又真實的創作者心理觀察遊戲,正式登場! 第二個來參加挑戰的是詩人鄭聿,讓我們來看
Thumbnail
2025/04/09
逗點編輯部提供一百塊錢,邀請各路創作者在便利店購買讓心情好起來的東西,錢必須一次花光!消費內容隱約透漏自身性格,消費收據也能驗證你是不是數學很好的人(總金額必須等於100元),另類又真實的創作者心理觀察遊戲,正式登場! 第二個來參加挑戰的是詩人鄭聿,讓我們來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雖然跑了三場活動,照理說應該會蠻累的, 由於哲青的這場演講讓我有了特別的心得感觸, 在於跟我預期的不一樣,想趁著還有感覺的時候先記錄下來。 疫情三年世界被迫按下了暫停鍵, 失去了想完成的事情與夢想, 失去了跟你有關或無關的人, 也失去了無法挽回的時間。 但身為作家的哲青,說他喪失了感受事情的能力
Thumbnail
今天雖然跑了三場活動,照理說應該會蠻累的, 由於哲青的這場演講讓我有了特別的心得感觸, 在於跟我預期的不一樣,想趁著還有感覺的時候先記錄下來。 疫情三年世界被迫按下了暫停鍵, 失去了想完成的事情與夢想, 失去了跟你有關或無關的人, 也失去了無法挽回的時間。 但身為作家的哲青,說他喪失了感受事情的能力
Thumbnail
曾經想當一個詩人,在十五歲到二十五歲間,撫摸生活裡的過程,許多鮮猛的觸感,粗糙與細緻,都有很難言喻的悸動,有一點像是興奮,又有一點像是感傷,總覺得黃昏以後有什麼事即將發生,所有的細節,也都賦予它某種意義。 ______徐國能<一些無以名狀的>
Thumbnail
曾經想當一個詩人,在十五歲到二十五歲間,撫摸生活裡的過程,許多鮮猛的觸感,粗糙與細緻,都有很難言喻的悸動,有一點像是興奮,又有一點像是感傷,總覺得黃昏以後有什麼事即將發生,所有的細節,也都賦予它某種意義。 ______徐國能<一些無以名狀的>
Thumbnail
王盛弘坦言:「在馬可孛羅的前三本書,書名都和編輯來回喬很久,但這次《雪佛》書名一出,馬上就取得共識。『雪佛』這個意象借自《徒然草》,我拿它來說記憶,多少有點『物哀』的況味,它更接近於記憶的本質,即《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humbnail
王盛弘坦言:「在馬可孛羅的前三本書,書名都和編輯來回喬很久,但這次《雪佛》書名一出,馬上就取得共識。『雪佛』這個意象借自《徒然草》,我拿它來說記憶,多少有點『物哀』的況味,它更接近於記憶的本質,即《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humbnail
孫得欽,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系,著作有《愚人之歌》、《愚人的花園》、《白童夜歌》、《有些影子怕黑》。譯作:《禮物:蘇菲大師哈菲茲詩選》、《當你來到幸福之海:卡比兒詩選》。
Thumbnail
孫得欽,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系,著作有《愚人之歌》、《愚人的花園》、《白童夜歌》、《有些影子怕黑》。譯作:《禮物:蘇菲大師哈菲茲詩選》、《當你來到幸福之海:卡比兒詩選》。
Thumbnail
除去古典詩集,臺灣詩人在2022年4月共有13本詩集出版,數量和前一個月相比稍微減少。無論是過去已有豐富詩集的鴻鴻、陳克華,或者是年輕一輩的曹馭博、孫得欽,乃至於重量級台語小說家胡長松,這個月出版詩集的詩人都在風格上持續精彩地展演。
Thumbnail
除去古典詩集,臺灣詩人在2022年4月共有13本詩集出版,數量和前一個月相比稍微減少。無論是過去已有豐富詩集的鴻鴻、陳克華,或者是年輕一輩的曹馭博、孫得欽,乃至於重量級台語小說家胡長松,這個月出版詩集的詩人都在風格上持續精彩地展演。
Thumbnail
獲得飲冰室茶集情詩大賞、時報文學獎等百多個文學獎的沈眠,於報章雜誌詩刊等發表了七百多首詩歌,詩評也累積了近兩百篇,創作力旺盛如他卻直到2022年2月方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文學裡沒有神》(一人出版社)。是什麼讓沈眠邁向詩歌創作之路呢?尤其他曾宣告不出版詩集,而今為了什麼推出一本有奇異結構、詩名藏在紙頁邊
Thumbnail
獲得飲冰室茶集情詩大賞、時報文學獎等百多個文學獎的沈眠,於報章雜誌詩刊等發表了七百多首詩歌,詩評也累積了近兩百篇,創作力旺盛如他卻直到2022年2月方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文學裡沒有神》(一人出版社)。是什麼讓沈眠邁向詩歌創作之路呢?尤其他曾宣告不出版詩集,而今為了什麼推出一本有奇異結構、詩名藏在紙頁邊
Thumbnail
原文刊於《聯合文學》2010年3月號 於飯店的光線不佳、稍嫌嘈雜,他馬上提議附近一家附有包廂的茶館,迅速就座並吩咐了茶水──簡單、明快是蘇童給人第一印象,襯衫、牛仔褲,身上也只放了手機、錢包和香菸──後來才曉得他出門從不提包。 ●這一路上風沙太大 ●孤獨及其所創造 ●郵票理論 ●從五四到九○ 注:
Thumbnail
原文刊於《聯合文學》2010年3月號 於飯店的光線不佳、稍嫌嘈雜,他馬上提議附近一家附有包廂的茶館,迅速就座並吩咐了茶水──簡單、明快是蘇童給人第一印象,襯衫、牛仔褲,身上也只放了手機、錢包和香菸──後來才曉得他出門從不提包。 ●這一路上風沙太大 ●孤獨及其所創造 ●郵票理論 ●從五四到九○ 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