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口喜劇定義 「脫口秀」這個名詞是音譯而來的,故從英文的角度來說,脫口秀是“ talk show“ ,即所謂的談話性節目,進行方式是由一位主持人與不同來賓討論某些特定話題。常見的例子有:《The Ellen Show》(《艾倫秀》)、《Jimmy Kimmel Live Show》(《吉米夜現場》) 以及臺灣的《博恩夜夜秀》。而單口喜劇 則是“ stand- up comedy ” ,也有人翻譯為「獨角喜劇」 和「站立喜劇」 ,是由一位喜劇演員與一支麥克風為搭檔 ,與台下觀眾的互動較多 ,而在臺灣較有名的單口喜劇演員有:曾博恩、龍龍及黃豪平。特別的是,在臺灣、中國大陸,脫口秀通常專指單口喜劇 ,所以此專欄我們將以單口喜劇為範圍來探討。
起源 二十世紀初期 ,馬克 ‧ 吐溫 在美國的酒吧中以雜耍表演的方式與人分享時事,造就了單口喜劇的原型 。但真正使喜劇成為流行娛樂 的是英國出生的雜耍雜技演員鮑勃 ‧ 霍普 ,他從 1938 年開始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此時的他還請了一群作家撰寫笑話,講述每天的軍事新聞和八卦。這就是單口喜劇在之後散播快速的原因。而臺灣的單口喜劇則是由卡米地喜劇俱樂部開始進行系統性建立。2009 年,臺灣 出現了第一個喜劇據點——卡米地喜劇俱樂部 ,在一開始,他們汲取了任何形式的的現場喜劇元素,並從每一次的演出中修正,後到《博恩夜夜秀》成名,才讓大部分觀眾了解到臺灣也有這種形式的喜劇。
單口喜劇在臺的發展 脫口秀 ( 單口喜劇 ) 的表演形式對於臺灣社會是非常大的創新,最著名的莫過於《博恩夜夜秀》 ,也因為它有在網路平台上播放,接觸到更多人以及資源,同時帶動了單口喜劇在臺的曝光度 ,許多喜劇演員也漸漸被大家關注到。雖然單口喜劇的確造成風潮與話題,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種對於政治、時事及社會現象的諷刺型演出 ,在臺灣,大家對於脫口秀的接受度仍是我們應解決和重視的問題。
臺灣的單口喜劇演員
曾博恩 曾博恩 ,早期以藝名「鋼鋼」 行走於單口喜劇。2017 年以卡米地脫口秀新人爭霸賽決賽冠軍出道表演單口喜劇 ,之後因笑話「大奶微微」、「B」諷刺大眾熱愛簡稱一些不必簡稱之詞而爆紅。
博恩不僅是單口喜劇的演員 ,也是薩泰爾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臺灣吧的編劇及製作人,前陣子更以「博恩夜夜秀」主持人 的身分出現在觀眾眼前。
博恩的單口喜劇活動早期演出 幾乎是在《快樂嘴脫口秀》 度過的,2019 年時和另一位優秀的單口喜劇演員——龍龍合作演出《頂尖對決-來互相傷害吧!》系列。而童年的博恩站起來巡迴《世代交替》 更是站上國家歌劇院的舞台,成為臺灣首位以單口喜劇形式在兩廳院表演的演員。
具有高學歷的博恩表演單口喜劇時,常因一些「美式幽默」 而引發觀眾哄堂大笑,卻也因此惹上爭議,讓觀眾認為觸碰道德底線,最著名的爭議即為「鄭南榕事件」 ,此事件不得不讓民眾深思,究竟是笑話沒有掌握好分寸,還是言論自由的「不自由」?
龍龍 本名林千玉 。高三暑假那年透過戲劇社老師的介紹,初來乍到《卡米地俱樂部》 ,從俱樂部打工人員成為一名出色的單口喜劇演員 。
身兼製作人與演員的她,堅持將演出品質與規模全面提升,2019 年更與全臺的新光影城合作第二場個人專場《龍龍個人秀 Ep2 人生好難之唉呀真麻煩》,成為首位在電影院舉辦單口喜劇的脫口秀演員 。而她剛出道時也曾與同為脫口秀演員的博恩及黃豪平分別合作出演單口喜劇龍龍 × 博恩《頂尖對決-來互相傷害吧!》、龍龍 × 黃豪平《鬥嘴 好難不跟你鬥》。
龍龍在演出單口喜劇時,最出名的環節即為演出結束後的「QA」時間 ,本意為想讓第一次聽專場的觀眾更了解脫口秀方面的知識及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後來常因觀眾的奇葩問題或是龍龍的爆笑回答,逐漸演變出「QA」時間才是龍龍脫口秀本秀 的說法。
黃豪平 從《超級模王大道》出道,之後在綜藝節目《綜藝玩很大》擔任主持人近 3 年的時間逐漸名聲大噪。而另一方面,他也可以說是斜槓青年,除了主持人以外,他熱愛魔術,更是一名已在脫口秀界走跳 10 年的演員。
號稱喜劇貴公子 的他,總是喜歡在開場與觀眾打招呼時說一聲「掌聲加尖叫」,而他最著名的段子為「性教育」 ,更是因為與相聲演員黃逸豪名字相似而被大眾搞混,兩人合作演出時常因此引發一些笑話。
臺灣流行的單口喜劇玩法
因為各地區文化的多樣性使單口喜劇呈現不同風貌,單口喜劇在臺灣也逐漸蛻變成不同的樣貌。在娛樂觀眾之際也同時幫助傳遞、推廣訊息,成為臺灣新時代的資訊傳播媒體 。單口喜劇講究帶動觀眾的情緒 ,其中與觀眾的互動 及表演的內容 是渲染氣氛的關鍵。
互動 與觀眾的互動因不同地方民情及習慣而有其盛行的形式。表演中的互動通常以開場的招呼 以及串場的炒熱氣氛 為主。
開場時 ,喜劇演員會觀察現場是否活絡 (上場次序也會影響表演)選擇不同打招呼方式並加入個人特色 (例如:龍龍以高亢的開場白著稱)作為具有代表性的表演開端。
表演過程中 ,包含各種與觀眾的互動 ,而在臺灣 ,因為臺灣人充滿熱情與人情味,最常被使用的技巧即為「問答」 。臺灣表演者時常在表演中拋出問題並將麥克風交給觀眾藉此拉近兩方距離,同時也抓住觀眾的注意,使整場表演變得更加投入。「問答」看似簡單,卻也考驗表演者 hold 住場子的能力 ,觀眾的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喜劇演員較難掌握表演節奏,但同時也能帶來驚喜,成為表演的賣點 (例如:博恩(鋼鋼)在《快樂嘴 3》大躍進的表演中曾詢問觀眾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 Siri,其中一位女觀眾回答會詢問 Siri 自己美不美)。
內容 單口喜劇中的內容是表演的主角 ,希望引起觀眾的共鳴。常見的表演內容以笑話(俗稱段子)為主 ,而臺灣的單口喜劇 除了使觀眾發笑外也強調嘲諷挖苦時事或政治人物(黑色笑話) 。
在臺灣 ,段子的內容經常自日常生活取材 ,從日常生活的小事講起更容易使觀眾將自身帶入,同時用誇張的肢體動作模仿當下情景,再以出乎意料的結局作為結尾,增添表演的故事性。這種段子存在於每個人心中,因此容易發想同時也容易得到觀眾反饋。除了以生活為題材,臺灣也有許多喜劇演員時常使用黃色及黑色笑話表演 。黃色笑話在保守的臺灣引發許多尺度問題;而黑色笑話則涉及時事及政治議題,很多時候使政治敏感的臺灣引發大眾論戰。
相較於一般的段子,黑色笑話更強調諷刺以及引發思考 。臺灣的民主及言論自由使各方踴躍發表意見,同時因為臺灣在國際舞台被孤立,因此政治議題 更是國民的焦點。表演者會以發生的時事或政策為題目加以嘲諷(例如:博恩在《Stand-Up,Asia! On Why TaiwaneseDon't Shake Hands》的表演中以巴基斯坦獨立的問題作為段子),甚至模仿公眾人物的言論及動作,諷刺意味十足。但這些段子背後,是表演者們希望觀眾能夠透過單口喜劇此種較輕鬆又帶有娛樂的方式更加關心這些議題 ,捧腹大笑之後能夠進一步思考如何面對及解決這些問題。
臺灣單口喜劇的困境
單口喜劇於臺灣的普及率並不高 ,且整體大環境不成熟 ,導致大多數民眾對於單口喜劇並未有很深的認識。此外,臺灣人對於道德審查較為嚴苛,因此,若在表演時說了一些不符合社會主流的話,會比起在其他有言論自由的國家受到更多批評。
單口喜劇面臨的經濟問題 單口喜劇對於臺灣人來說並不是必需品,所以回頭客並不多 ,因此票價無法升高 ,表演頻率也無法過於密集 。儘管每一場秀的票全部賣出,所有的收入還是遠遠不及製作成本 (例如:《博恩夜夜秀》十場秀的現場票每場都賣光,兩百個位置座無虛席,但一集的成本將近四十萬元,一張票五百塊,十萬元的收入根本是杯水車薪),但若是有能夠贊助製作費用的平台 ,或許能降低單口喜劇團隊所負擔的費用,也助於臺灣單口喜劇的發展。
單口喜劇的尺度問題 笑話的「笑點」通常來自於慘劇的荒謬或尖銳的諷刺 。若由當事人提起,經常是面對壓迫與權威時一種幽默的反抗,反觀若以旁觀者的身分講述則會被認為是嘲笑 ( 例如:臺灣人說:「醒醒吧!你沒有國家」是種自嘲,但若此話從中國人口中說出,多少令人感到不舒服)。有些玩笑是以與開玩笑對象的關係決定他人的觀感 ( 例如:Nigga 對於非裔族群彼此而言是一種稱兄道弟的俗語,但若是白人如此稱呼,便會成為種族歧視的用語)。地獄梗與失言往往只有一線之隔,無論是個人還是品牌,幽默的尺度一直都是很難拿捏的課題,例如:博恩曾說:「我們在陽間燒的東西,在陰間都會出現一份,那陰間是不是有兩個鄭南榕 ?」此笑話消費了爭取臺灣言論自由的鬥士,也引起網友論戰。或許主持人在把笑話說出口的同時,也應先站在觀眾的角度思考,才能避免部分笑話對觀眾造成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