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媒體遇到政治──論大眾媒體的政治影響力

2021/11/06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本文選自《中女青年137期 Wonderland Lost

前言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發展,傳播媒體的形式也逐漸由報章雜誌、電視、電台轉向網際網路,如電子報、電子郵件,以及FB、IG……等社群媒體。近年來,我們熱衷於談論「媒體識讀」的重要性,即是指閱聽人認識、思辨、批判媒體的知識和能力。然而,隨著新聞、報導傳遞速度越來越快,在我們被動地接收數量龐大的訊息的同時,是否真的有時間及心力去關注這些報導的真實性,和其所帶有的立場呢?
  新聞媒體存在的目的及核心意義,不外乎是擔任監督政府的角色,並站在公正、客觀的角度分析和傳遞資訊給社會大眾。迅速傳遞的訊息及多元的觀點幫助我們與世界接軌,使我們能用更寬廣的角度、態度作出對事情的判斷。不過這也同樣代表,我們會習慣以媒體所傳遞的觀點理解政府的施政狀況,媒體所提供的資訊,也會對公眾意見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然而臺灣過度激烈的媒體競爭,使現代傳媒開始偏向「商業化」、「政治化」發展,而遺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將閱聽人視為「消費者」,為了收視率、利益或達到某種目的,製造許多內容虛假的新聞,決定只讓閱聽人接收特定訊息,其報導逐漸帶有濃厚政治色彩、鮮明的立場。大眾接收到的訊息被經過有意地篩選,過於簡化或戲劇化的內容,導致我們無法全面性地去看待某事件,在潛移默化下認知或認同媒體的立場。
  媒體所帶有的政治立場有時是來自其背後的老闆、領導者,或者當中掌握較大勢力的媒體人及記者。他們依其帶有的立場作出有利於某方的報導,加入他們希望傳達給閱聽人的資訊,而這些不中立的訊息常在無形之中影響大眾對於社會議題的看法。因此,本專欄期望透過研究,討論美國及臺灣媒體的立場,以及其如何影響大眾思想等,進而讓讀者更加了解且重視此議題。接下來將為各位介紹美國和臺灣的各大報,及其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73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中女青年137期
中女青年
中女青年
校刊社,但不僅止於校刊。 我們藉以激昂,承擔整個世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