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中女青年137期 Wonderland Lost 》
青春文學是什麼?
青春文學顧名思義,是以青春年華為故事背景,描寫年少時期的故事。內容著重於對話或內心獨白,大致上圍繞著校園、愛情、友情、成長等元素為劇情發展主軸。與醫療文學、科幻文學等相同,青春文學非文學體裁,而是一種主題性的文學作品,大多以小說的形式呈現;與輕小說或言情小說不同,青春文學不只是通俗娛樂或是單純描寫愛情,內容上更增添了勵志的成分於其中。
青春文學的作者年齡層大約落在二十至三十歲,讀者雖多以學生為主,但青春文學也擄獲眾多社會人士的歡心。青春文學的一大特點是氣氛歡愉,讀者因此能感受到書中的美好,而減緩了生活中的疲憊,這也是為什麼青春文學容易引起共鳴的原因之一。
青春文學深受漫畫的影響,因此適合被改寫成劇本。近年來,大量的青春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等影視作品,因而受到導演、編劇與演員等的關注。由於媒體的傳播,青春文學受到大眾的喜愛程度隨之提升,無論是影視作品的收視率,或是文學作品的銷量,都能看見大幅的成長,一旦有新的作品發布,網路上的討論熱潮便連綿不斷。
其中,中國作品最為膾炙人口,《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微微一笑很傾城》、《流淌的美好時光》等,皆為青春文學翻拍成電視劇後的代表作品。然而,在不同文化、不同地方風情的薰陶下,青春文學的風格是否有所區別?
中國與臺灣青春文學的差異
青春文學有如一顆種子,在兩岸於日夜細心地灌溉下,至今此文類作品已在彼此文壇中萌芽、開出朵朵嬌豔的鮮花。但因雙方文化、語言等等因素的差異,兩者在青春文學的用字、題材等各方面上有著些許的區別。
一、用語方面
臺灣與中國在日常對話中,因腔調、口吻、措辭存在著些許的差異,進而在寫作時無意間滲入文章中。然現今網路日益發達,使雙方頻繁接觸彼此的文章,因此差異之處在日日交流下慢慢減小,不如起初那麼相異。
以郭敬明執導的《小時代1.0摺紙時代》為例,某一章節中曾出現了「視頻」這個詞彙,視頻是中國的常見用語,在臺灣我們稱之為「影片」而非「視頻」。除此之外還有部分說話口吻在臺灣的文章不常出現。舉例來說,某一章節中顧里要請唐宛如喝飲品,所以直接道了句:「進來吧,我埋單。喝奶!」,語句淺白豪爽,但依照臺灣的說法,多習慣寫為:「進來喝牛奶吧!我買單。」
中國文學的用語較為口語化,談吐都相當有力道,俐落豪爽的用語很能快速地表現人物情感的起伏。臺灣用字頗有字字珠璣之感,語氣相較下較為柔和,一字一句感覺皆被精細刻畫過,整篇文章帶著一抹淡淡的精緻感。
二、題材選擇
中國青春文學的作品中,題材大多分為兩種,一是個人成長經歷,另一是歷史的敘述與改編。相較於臺灣的作品,中國的歷史類故事背景較為廣闊,且作品的背景較常建構於該國各朝代的歷史上,故事觀龐大,整體故事線延伸較長。臺灣的作品較多為都市中的故事,敘述著情感豐沛的人們,生活看似如平和的水波,然其底下卻是人與人相互碰撞,於現實與愛情間掙扎。
另一是有關個人的情感抒發,臺灣的作品對於個人內心刻畫都較為細膩,字句間的描摹都能隱隱透出心中的情感波動。網路作家不朽所著的《所有溫柔都是你的隱喻》非常完美詮釋了此種文風,直接以悲傷、痛苦來描寫自己的筆法鮮少出現在她的文章中,取而代之是以被「被世界遺落的人」、「往深夜墜落的時刻」來形容自己當下失落無助的心情,輕巧的語句能輕易地勾起讀者的情緒,好像能透過文字走進這個人的故事,品味她所描寫的悲歡離合,最後在句點處悄然抽身退場。
三、內容風格
兩岸在對「回憶」的敘述的方式很不相同,一者以「時間」為回憶順序的主軸,一者以「空間」為作為情感回憶的寄託。
中國的文章大多是以時間為主軸。時間線猶如一條綿綿細長的繩索,而回憶像一顆顆琉璃透過細繩從過去串連到未來。它們順序分明,每一個前因後果都清晰明瞭,讀者能相當清楚地了解每一個回憶對主角的影響,它們是獨立且具體的,可以很簡潔的計算出回憶的「數量」。時間與回憶就像一條珍珠項鍊,粒粒分明。
然而臺灣的文章大多以空間為主軸,我們時常把自身的回憶與情感融於一個小空間,一個老舊的小吊飾,一件傢俱的移動,都可能代表一個不可抹滅的回憶。我們的回憶與空間中的物品大多被牽織在一塊,頗有睹物思人之感。它們是抽象的,沒辦法清楚地分出前後,看似有些零散,但少了一角卻會讓整個回憶產生違和感。空間與回憶像是一匹良布,精巧而密不可分。
兩岸因各自的生活環境而有不同的特點。近年來,雙方在文學上頻繁地互相交流,相異之處也漸漸浮現:一者表達的方式較為淺白,一者的文章較傾向運用多種修辭;一者喜歡敘述外在世界的流動,一者較注重於人們的情感變化。文學不分國界,我們可多學習中國對時間與空間的拓寫,增加故事觀而不僅限於車水馬龍的繁雜城市;相對而言,臺灣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描寫也可稱上佳作,值得讓我們與他人交流。正是彼此都有著各自的優缺點,因此能平心而坐,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才顯得可貴。
青春文學對社會的影響
近年,青春文學逐漸受到大眾的歡迎,不僅是被青春中稚嫩的愛情所吸引,更是與那些記憶中雷同的年少煩惱產生了共鳴,青春文學對年輕人有著深刻的影響,一部細膩的文學作品可以撼動人心,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改變他們看世界的角度。
與其他文學類作品相較下,青春文學的輕鬆及背景時空貼近,是更加的吸引青少年理由。對他們而言,閱讀青春文學最直接的影響,是能抒發生活的壓力,透過閱讀青春文學的相關作品,能藉故事中的角色緩解平時緊繃的情緒。但在閱讀部分青春文學的同時,可能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
一、情感轉移
舉例來說在許多作品中,作者會將主角定位成一位不畏阻撓、勇於突破社會框架的人,於此同時,父母、師長便可能被設定為限制主角發展的角色,青少年可能過度投入情節中,不自覺帶入主角的想法,進而將故事的人物設定投射於現實,最終產生討厭父母、師長等情緒,可能因此嚴重影響現實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其情感也無法從故事脫離。
二、言詞不佳
在許多作品中,作者為了誇大渲染角色的情緒,可能為此加入一些網路或通俗用語,例如:廢柴(指沒什麼用的人)、腦弱(指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當青少年接觸過多相關用語,潛意識可能會被影響,不自覺地在生活中使用語意不佳的詞彙,同時影響青少年的文學素養,扭曲了部分的價值觀。
隨著青春文學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不論是作者的想法,抑或是想透作品傳達的理念,或多或少都會從筆尖悄悄地流露到作品上,進而無意識地影響讀者。在閱讀青春文學時,我們通常希望青年心中能有更細膩的情感,並帶給他們正向積極的理念,進而引導他們走上正向的道路。我們對青春文學抱持著如此大的寄望,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好好實踐的是篩選作品的品質,以防濫竽充數的作品混入其中,並帶給讀者負面的情緒、影響,違背了我們對青春文學最初的期望。
不朽專訪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含著淚,一讀再讀。」我們總是懷念青春的意氣風發,感嘆青春的稍縱即逝。事實上,青春存在於不同形式當中,留存於生活的各個角落。於是,我們邀請到臺灣青春文學的代表作家───不朽,分享她筆下永不磨滅的青春年華。
2015年開始在Instagram上發表文字創作,粉絲人數至今已超過31萬。以「不朽」作為帳號名稱,是想把這些文字收錄著,往後回顧時就會成為永恆;作為筆名,是因為不想成為一個腐朽的人,想要活得有意義,以文字的方式永存。
☾以文字綻放青春的花蕾
不朽不平凡的生活、相對璀璨的青春,皆在書中呈現出獨一無二的經驗與感受。即使青春早已消逝,但是每當重新去看那些文字時,都能有不一樣的體會。雖然文字不是直接的媒介,但是每次閱讀的感受可能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朽才會選擇使用文字來記錄生活。
使用文字表達既可以很現實也可以很不現實,可以很直接同時也可以很間接,能夠描述出來的狀態相比其他的媒介,或許更加模糊一點,但是模糊的程度可以由自己去控制。而這便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文字與生活的連結
「為了自己而寫」是不朽寫作堅持的理念,寫作是在治癒自己,也是個抒發情感的媒介。從文字中能夠很清楚地看到不朽真實的狀態,細膩的情感也與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很多人會認為當一個敏感的人很辛苦,一些風吹草動便反應過度。但就寫作而言,敏感的人對於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能有更深刻的體會,情緒也會更加豐富。
人氣憑藉著書籍出版,以及社群媒體的經營水漲船高,影響力也隨之擴大。然而,當人們的聲望抵達某一個高度的時候,就需要為相對應的位置負責,這讓不朽明白,文字不再只是為了自己而寫,更是為了很多人而寫。在為自己寫作之餘,還需要考慮到讀者的心情,不應只是自私地考慮自己的處境。
生病的過程中,失去了活力、失去了想要做的事情、失去了所有的欲望,悲傷情緒顯而易見。有人因為讀了這些文字,而感到更加難過。但其實起初寫作的原因是為了記錄生活與心情,並不是想要傷害其他人。於是不朽對自己有了一個設定:她寫出來的文字一定不能帶給大家不好的想法。
與此同時,有人認為這樣的作法是在迎合大眾,失去了「為了自己而寫」的初衷。事實上,這兩者並沒有衝突,想要記錄生活時,還是會書寫自己的想法。但公開的文字,卻是經過潤飾的。即使改變了給大家看的文字,但沒有改變的是,她還是在為了她自己而書寫。漸漸地,愈來愈多讀者在閱讀的不朽的創作後,因為她那撫慰人心的溫柔筆觸,隱隱約約做出了一些正向的改變。
☾想像與現實的落差
不朽大約11、12歲的時候,就懷著擁有自己作品的夢想。起初僅是單純地渴望寫作,並無成為作家這種明確的目標。以前的她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幻想,慢慢長大走出這個社會後,發現必須要去跟生活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之中,有很多的不適應。而真正讓她開始在意現實層面的契機,是畢業以後的出版。正式成為作家後,無法只寫自己想寫的東西,還需要擔心銷量與評價。
出名後,開始接受大眾的目光,包括出書、發文、演講、專訪等等,都必須與現實生活掛勾,必然得承受一些之前無法想像的評語。有些人甚至會認為她沒有資格站在台上,質疑她的地位與能力。
即使這種生活過了好一陣子,依然沒有辦法習慣,只能一步一步地去練習適應。夢想和目標不能脫離於現實,而是建立於現實之上,在實現夢想之後,必須要去接受夢想跟現實的掛勾,承擔社會責任。
☾尋找職業與興趣的平衡點
當工作與興趣重合時,容易在兩者之間感到混亂,甚至自我懷疑。寫作對於不朽來說,一直都是她的熱愛,但是在面對出版社催稿、靈感枯竭;考慮到生活、年終的銷售情況、未來出版的狀況、出版社給了什麼樣的條件,或者是其他人的評論時,就會對寫作感到痛苦。不過,要她放棄寫作是不可能的。在每寫完一篇文章,或者看到自己的書後,她發現自己其實持續在做喜歡的事,而這件事能帶給他人正面能量,就會重拾對於寫作的熱情。
其實職業與興趣是不是要分開,並沒有正確答案。有些人認為職業的功能是賺錢,興趣的功能是提供快樂,兩者的定位是不同的。當熱愛成為職業,就是在慢慢消磨自己對它的喜愛,會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過程中,慢慢失去對它的興趣;有些人則認為要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才不容易感到職業倦怠。想著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甚至能讓在工作時充滿動力。兩者都不是錯的,只是適不適合自己罷了。如果覺得這件事情做了是值得的,那就不需再顧慮;如果覺得它不值得,就按照自己認為值得的選擇去做。
☾新生代作家的處境
以前有非常多的人們才華被埋沒,時常因為投稿失敗,而無法繼續創作。資訊科技的發展後,只要在網路上開創一個帳號,作品就能夠被大眾所看見。變得更加有機會擁有實現夢想的權利,是這個年代的優勢。相對劣勢之處,是因為過於容易發表作品,要在眾多有才華的人們當中崛起,除了能力之外,還需要點運氣,但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另外,現代人每天閱讀爆炸量的資訊,慢慢不把文字當一回事。抒發情感不能算是一篇文章,寫出的佳句不能成為經典。不朽曾經被高流量的帳號盜用語句,但是人們並不覺得作者對文字是有所有權的, 因為網路有大量的資訊,文字處處可見,無法證明是自己的構思,即使想要回文字的所有權,也無能無力。
作家與讀者的互動愈來愈頻繁,互動能讓作者更加知道讀者在想什麼,也更加清楚這個社會需要或喜歡什麼樣的文字。但是網路的發達,卻讓作者更容易受傷。以前不喜歡一本書,人們可能只會在私底下評論,現在批評與攻擊卻能輕易說出口,而讓作者得知。不朽一直相信,每個人都能擁有喜歡與不喜歡的權利,但是人們常把喜不喜歡的權利,搞混成批判好或不好的權利,進而對作者進行言語攻擊。
☾為賦新詞強說愁?
這個社會對於年輕的創作者擁有著矛盾的見解,一方面呼籲著要給年輕的創作者製造機會,但一方面卻在年輕創作者出書的時候否定他們。不朽開始出書後,承受了很多批評,像是將她貼上「網路作家、網紅、假文青」的標籤,認為她沒有實力出書、沒有資格與其他知名作家一起出現在排行榜上。不朽在二十五歲前就已經出了四本書,但是,在眾多人的眼中,缺乏人生經驗所寫出來的文字,描述的事情是幼稚的,表達內心情感只是在強說愁。
一開始,這些評論對於不朽來說是個過不去的障礙,時常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甚至會怨恨自己這麼早就出書。不過,不朽後來想通了一件事: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所寫的文字,而當那個時刻過去了,我們只能回味,不能重來。或許現在想起過去的事情會覺得不成熟,但那就是成長的過程,是當下擁有的痛苦與快樂,其他人不了解,也無法否認當時的經歷與感受。
☾作品背後的故事
《與自己和好如初》是不朽的第一本書,書中分為灰白兩面,中間有一個小點,翻頁的時候它會慢慢往裡面靠近,最後兩邊相遇。其實,灰色代表著灰暗、悲傷、疼痛;白色代表著光亮、快樂、溫柔,代表人們各式各樣的情緒。每個人都同時擁有正面與負面的自己,相遇則隱喻著好的自己跟壞的自己相遇,希望讀者開心的時候能理解不開心的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會想起開心的自己,接納自己的所有。
《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的命名緣起為《與自己和好如初》的第一篇,裡頭有一句話寫道:「世界上有很多種溫柔,記得把其中一種溫柔留給自己。」在慢慢痊癒的過程中,發現給自己足夠的溫柔之後,就有了多餘的溫柔能夠給予別人。此外,也想藉著此書名來紀念人生中的六個重要關鍵字:青春、旅程、愛人、失去、時間和餘生。
《你的少年念想》書寫青春時期經歷過或是他人刻骨銘心的故事,同時也是想念青春的一個過程。沒有人與盛放的青春好好告別過,記憶中的那些點點滴滴看似輕柔,卻在心裡踏下深淺錯落的印記。書名與內容篇章採用了回文的方式, 營造出把心事藏在字裡行間的感覺,而這些心事得靠讀者自行發現。書名表達「你的少年念想」最終想要說的是「我想念那個年少的你」。
《所有溫柔都是你的隱喻》為不朽的第一本照片散文集,分享了歷盡晴風雨雲的故事。很多人問說:「溫柔是什麼意思?」其實,每個時期的溫柔對自己的定義都不太一樣,很多東西都隱喻著溫柔、滲透著溫柔,只是我們沒有發現。不只快樂的記憶是溫柔的,有些悲傷的記憶在很久之後,會用一種另類的方式溫暖著現在的自己。
最後,不朽想告訴新生代的創作者們:
即便眼前困難重重,也無須放棄理想與抱負,堅持志向,那麼會改變的不是自己,而是這個世界;告訴臺中女中的學生們:「成為更好的自己,不需要任何理由。」勇敢地去承認缺失、面對不足,沒有人能夠阻擋那道屬於自己的光芒。
「青春裡最好的禮物,是我們的義無反顧。」在這段跌跌撞撞的旅程中,走上崎嶇不平的道路,我們曾經迷惘過、曾經失敗過。但是,誰沒有過年少輕狂?看著從前的文字,回想起那段為了夢想奮不顧身的日子,會發現青春從來沒有消逝, 它一直珍藏在字裡行間。文學,即是青春的歸屬。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