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迷上京劇的心路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小時候的印象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無意中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記得他們錄音帶上還標榜 「說出中國人的幽默」,尤其兩老都有國劇唱功底子,唱出老生和花臉的韻味至今仍覺回味無窮,就這樣因喜歡而開啟了對國劇的初識階段。

學校畢業後當兵回來,開始進工廠工作,新鮮人的青春軀體與想要功成名就的渴望每天投入到充滿挑戰的職場,開始感受這階段的人生壓力。怎麼紓壓呢? 那時候可沒有KTV唱卡拉OK,滿街流行的是港劇楚留香及金庸武俠片,同輩見面聊天的話題就是劇情內容及大家樂誰中獎,那是接近解嚴的年代,兩岸還沒開放,有次路過台北重慶南路書店街,那時突然看到有小販擺了箱錄影帶,裡面一看全是對岸的京劇節目片子,這個可有興趣了,我憑印象選了 「 群英會、 借東風、 華容道」,想嘗試看看本就源自對岸的京劇功力。

這回家一播果然精彩,周瑜是葉少蘭主演,曹操是袁世海,關公是李寶春,後來才知全是當代名角。父親在隔壁房間聞聲趕來一起看,問道: 「怎麼有這片子? 」, 並討論劇中幾個角色,他最喜曹操,每回演到「群英會」蔣幹盜書回到曹營,曹操見書信氣急敗壞斬了蔡瑁張允,須臾間猛然驚覺中了周郎借刀之計,醒悟過來發出「哼嘿嘿」悔恨慘笑! 一段西皮搖板斥責蔣幹:「你本是書呆子一盆面漿,盜書信不酌量做事荒唐;殺蔡瑁和張允傷了良將,這件事壞在你要仔細思量!」。唱罷怒視蔣幹搭著精準的鑼鼓點甩袖、抓袖、轉身背過兩手,在胡琴及長錘伴奏聲中搖頭嘆氣一步步走下場去,留下邀功不成滿臉困惑的蔣幹……這是群英會中著名的「回書」片段,錄影帶頓時傳來觀眾熱烈的叫好聲,也引來父親振奮滿意的評語:「這真是活曹操!」,光這一段就有得聊了,後面還有「草船借箭」魯肅、孔明和「華容擋曹」的關羽出場呢。 從小交談不多的父子竟因京劇有了共同話題,也有了共同愛好。只嘆蒼天不佑,後來父親不幸因病早逝,現在想來,這是我們父子相處感情最融洽的時光......

至此,孤獨的京劇之旅於是展開,2003年我到大陸工作,住在上海,回家打開電視一定會找 「戲曲頻道」,這是最容易找到京劇的地方; 假日還循線到業餘票友聚集的票房去觀摩練習喜歡的唱段,藉以打發離家思鄉之苦,這個時期的京劇成為我工作之餘的紓解重心。

京劇自清朝徽班進京已有200年歷史,著名梅派大師梅蘭芳將中國京戲發揚光大紅到美國日本,從此京劇成為一代流行劇種風行全中國; 家裡剛換了智慧聯網電視,上網找了張學友的 「心碎了無痕」及 「吻別」, 這些20多年前KTV必點的歌曲至今聽來仍激盪不已! 京劇也是一樣,能成為一個時代的盛世元音必然有它的迷人道理; 看了「鍘美案」令人激賞包公的大段銅錘花臉膾炙人口唱段,看了「華容道」則沉醉在關公勒馬提刀的紅生演繹並長嘆念在舊情最終放過曹操的故事結局; 京劇博大精深,悠揚的西皮二黃胡琴聲樂、雋永不俗的唱詞、以做功見長的文武老生架子花臉,當你愈深入演員行當及行腔唱詞內涵,就愈發激起內心共鳴與激昂。

吾人世俗煩惱皆多的年代,感謝京劇伴我父子那段有限的歲月,並助我度過漫漫人生每個春夏秋冬......




avatar-img
0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很容易注意到愛笛的自述裡提到跟語言有關的部分。諷刺的是,她不信任語言,我們卻還是要通過語言來接近她。也許這也代表,讀者對她的認識永遠是不全面的。小說裡有
Thumbnail
衝著伊坂幸太郎推薦的小說而看這是《你的謎底,我的謎題》,不過老實說,這個故事太過單調,也沒有什麼大轉折,開頭的謎題很富吸引力,可惜解謎的過程平淡,謎底過於簡單。 一開始的謎題是在一個普智問答比賽的決賽中,一名選手在主持人還未讀題的情況下零秒搶答,結果答對了贏得冠軍,到底是因為做假還是具有特異功能?
當我直面錯誤的時候 它停止吞噬和啃咬 它在祢手中 也將一直在祢手中 我漸漸讓祢的痛苦 來安慰我的 祢的存有建造在 我的廢墟之上 (當我堆聚恐懼和批評 祢的火如此強大) 祢用潔淨圍繞我 為了能一直靠近祢 當我迎接祢的判斷 我活在祢的生命中 祢的布幕裂開 祢的身體
Thumbnail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由嚎哮排演演出。 長期自己看戲居多,陷入選擇慣性,只看有興趣的議題或劇團演出,老友的帶領下,突破我的慣性選擇,在星期五的夜晚點亮不一樣的視野。 第一次看嚎哮排演的演出,歌詞的流暢動讓我印象深刻,國語+台語混合式的音樂劇,劇情超級落地(很親民)...
Thumbnail
聆聽配音演員們的表演,對我在形塑小說裡的角色們時,得益良多。
Thumbnail
踏出那未算十分好跟未算十分差之間的痛,牙Cloud把來自北歐的香氣泡泡,速遞到我們的耳窩內,確保我們也能感受到那份Dizzy。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風雨千年路 江山萬里情 秦觀月 楚天雲,無處不是故園情 」這是中視長青節目「大陸尋奇」主題曲,認識老牛時,發現他是「大陸尋奇」忠實觀眾,雖然了解他本是老派之人,看大陸尋奇更像個老頭會做的事,心想他的興趣真特殊,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受到薰陶,開始對大陸的大山大水和歷史古蹟產生共鳴,是種另類潛移默化。
Thumbnail
我想一般人面對京劇都是具距離感的,我當然也是。對京劇可說一無所知,只是在每日通勤的路上,瞥見路燈旗上幾個大字「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而被吸引,完全不認識演員,不理解形式、樂曲、唱腔、念白等,唯一懂得只剩紅樓夢,卻仍是被這樣的劇場吸引,期待被陌生的傳統藝術充填的新穎感受。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很容易注意到愛笛的自述裡提到跟語言有關的部分。諷刺的是,她不信任語言,我們卻還是要通過語言來接近她。也許這也代表,讀者對她的認識永遠是不全面的。小說裡有
Thumbnail
衝著伊坂幸太郎推薦的小說而看這是《你的謎底,我的謎題》,不過老實說,這個故事太過單調,也沒有什麼大轉折,開頭的謎題很富吸引力,可惜解謎的過程平淡,謎底過於簡單。 一開始的謎題是在一個普智問答比賽的決賽中,一名選手在主持人還未讀題的情況下零秒搶答,結果答對了贏得冠軍,到底是因為做假還是具有特異功能?
當我直面錯誤的時候 它停止吞噬和啃咬 它在祢手中 也將一直在祢手中 我漸漸讓祢的痛苦 來安慰我的 祢的存有建造在 我的廢墟之上 (當我堆聚恐懼和批評 祢的火如此強大) 祢用潔淨圍繞我 為了能一直靠近祢 當我迎接祢的判斷 我活在祢的生命中 祢的布幕裂開 祢的身體
Thumbnail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由嚎哮排演演出。 長期自己看戲居多,陷入選擇慣性,只看有興趣的議題或劇團演出,老友的帶領下,突破我的慣性選擇,在星期五的夜晚點亮不一樣的視野。 第一次看嚎哮排演的演出,歌詞的流暢動讓我印象深刻,國語+台語混合式的音樂劇,劇情超級落地(很親民)...
Thumbnail
聆聽配音演員們的表演,對我在形塑小說裡的角色們時,得益良多。
Thumbnail
踏出那未算十分好跟未算十分差之間的痛,牙Cloud把來自北歐的香氣泡泡,速遞到我們的耳窩內,確保我們也能感受到那份Dizzy。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風雨千年路 江山萬里情 秦觀月 楚天雲,無處不是故園情 」這是中視長青節目「大陸尋奇」主題曲,認識老牛時,發現他是「大陸尋奇」忠實觀眾,雖然了解他本是老派之人,看大陸尋奇更像個老頭會做的事,心想他的興趣真特殊,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受到薰陶,開始對大陸的大山大水和歷史古蹟產生共鳴,是種另類潛移默化。
Thumbnail
我想一般人面對京劇都是具距離感的,我當然也是。對京劇可說一無所知,只是在每日通勤的路上,瞥見路燈旗上幾個大字「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而被吸引,完全不認識演員,不理解形式、樂曲、唱腔、念白等,唯一懂得只剩紅樓夢,卻仍是被這樣的劇場吸引,期待被陌生的傳統藝術充填的新穎感受。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