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實體層】設備 - 網路線(ethernet cable)

常見【實體層】設備 - 網路線(ethernet cabl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了方便筆記的整理及可觀性,我會以【OSI模型架構】依序整理下去,盡量記錄每一階層中所擁有的特點。

乙太同軸線:

同軸電纜一般用於家用影音器材或是業餘無線電裝置中。但也曾經被廣泛使用在乙太網的連接,直至被雙絞線和光纖所取代。

因現今已無再使用同軸線接網路,故不再深入。

乙太雙絞線:

乙太雙絞線是由四對的雙絞線組合而成,接頭大部分都是使用「8P8C水晶頭」,不過大家都常稱為「RJ-45水晶頭」,後續皆稱RJ45。

雙絞線(Twisted pair):

雙絞線特色:減少串擾(crosstalk)及雜訊(Noise)

8 position 8 contact

【8P8C】是指8個位置: 8個凹槽 8個觸點。

常見規格:

乙太雙絞線常見的規格有:Cat5、Cat6、Cat7、Cat8

  • 【Cat5、Cat5e】:是目前家用網路最主要使用的類型,傳輸速度最高為100Mbps、傳輸距離為100m。
  • 【Cat6、Cat6a】:距離100m的時候,最高傳輸速度為1Gbps、55m可達到10Gbps。
  • 【Cat7】:距離100m的時候,傳輸速度最高為10Gbps, 除此之外,CAT7 電線電纜具有更強的抗電干擾的表現。
  • 【Cat8、Cat8.1、Cat8.2】:現今最新的規格,最高傳輸速度可達25Gbps、30m距離條件下可達40Gbps,一般用於短距離數據中心的伺服器、交換機、配線架以及其他設備的連接。

光纖纜線:

當線路傳輸距離超過100米後,那就得考慮是否要使用光纖傳輸了,光纖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傳輸距離遠,頻寬帶大的優勢。

傳輸模式:

  1. 單模光纖:只傳送一種模式的光波,色散很小,帶寬很大,一般適用於遠距離傳輸100KM內;護套顏色為黃色外護套。
  2. 多模光纖:可以傳送多種模式的光源,會產生光的色散,傳輸距離較短,一般為2KM內;護套顏色為橙色或水綠色外護套。

常見的光纖接頭:

光纖接頭是光纖的末端裝置,用意是讓光纖的接續更快速方便,而不需要熔接。

光纖接頭的規格,諸類繁多,這邊我只記錄我曾經使用過的一種

LC型光纖連接器:這類連接器,用處最為廣泛,常用在SFP光模塊交換機的連接,使用方便,採用模塊化的插孔鎖機製成。

常見的光纖模組:

光纖模組的規格,諸類繁多,這邊我只記錄我曾經使用過的一種

SFP模組:SMALL FORM PLUGGABLE,是GBIC的升級版本。

GBIC模組:Giga Bitrate Interface Converter,是將十億位元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的元件,是一種熱插拔的輸入/輸出設備。

avatar-img
Scott Salon
14會員
27內容數
技術筆記紀錄、生活隨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cott Salon 的其他內容
橋接器的特色就是將多個不同網段的獨立網路﹝進行連接﹞,就好像一座橋一樣,把不同的網絡變成同一個網絡一樣。 然而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網絡的可靠度﹞、﹝增加網絡的效率及安全性﹞。 如圖所示,﹝Bridge﹞在這邊的運作流程是: 接收到發送請求→判斷請求是否放行→傳送到目的位址。 範例:
上一篇講到關於「常見實體層-網路線」的部分,目前我都是只記錄自己操作過的設備和系統,而且主要是先講個入門大概,希望未來有機會再開新的篇章,更深入的記錄這些設備及系統。 中繼器的特色就是﹝增強訊號﹞,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訊號衰減問題﹞。 Hub 缺點:
現今計算機的網路體系結構分為兩種: OSI 七層架構:最早被定義出來的標準框架,許多架構也都是依此為基底去變化的,因此七層架構也較為完整,但已漸漸不符合現今迅速發展的需求,已變成既複雜又難以實用的架構。 TCP/IP 階層架構:該架構由OSI七層架構變化而來的,因概念簡單易懂,現今較多為採
橋接器的特色就是將多個不同網段的獨立網路﹝進行連接﹞,就好像一座橋一樣,把不同的網絡變成同一個網絡一樣。 然而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網絡的可靠度﹞、﹝增加網絡的效率及安全性﹞。 如圖所示,﹝Bridge﹞在這邊的運作流程是: 接收到發送請求→判斷請求是否放行→傳送到目的位址。 範例:
上一篇講到關於「常見實體層-網路線」的部分,目前我都是只記錄自己操作過的設備和系統,而且主要是先講個入門大概,希望未來有機會再開新的篇章,更深入的記錄這些設備及系統。 中繼器的特色就是﹝增強訊號﹞,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訊號衰減問題﹞。 Hub 缺點:
現今計算機的網路體系結構分為兩種: OSI 七層架構:最早被定義出來的標準框架,許多架構也都是依此為基底去變化的,因此七層架構也較為完整,但已漸漸不符合現今迅速發展的需求,已變成既複雜又難以實用的架構。 TCP/IP 階層架構:該架構由OSI七層架構變化而來的,因概念簡單易懂,現今較多為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