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一人公司是商業實體(business entity),毋寧更像是一種對於企業思維的替代性思維。一人公司的思考方向,建立在對目前企業運行方式的質疑之上,這種質疑的面相包含以下幾點:
- 企業多下意識將無上限的成長設為目標
- 需要提供股東高額報酬
- 成功等同於企業規模的擴張度
- 員工的產出與工作總時數成正比
追求無止盡的成長,最後常常換來一間公司或企業因過度快速擴張而宣告倒閉。另外常見的一種情形是,有效率的員工常會換來工作量更多的情形,這種規定員工必須要工作滿多少時間的方式,常會產生員工試著讓自己的效率不彰顯,能混時間就混時間,這是一種員工能力被壓抑的情形。
另外常出現的情形是,員工對於企業的目標沒有向心力,工作的目標實際上是錢,而不是企業所標立的價值觀與目標。這種情形常出現在企業目標不明,實際行動和表明的目標不一致,或者根本就沒有商業目標與價值觀的企業裡。與員工對於企業沒有向心力最直接相關的結果,便是員工的離職率高,花費時間成本訓練起來的員工直接跳槽,因而必須要再招聘新員工。這裡面也常會蘊含著員工對於自身工作的混亂與矛盾的思維模式,比如不確定為什麼要從事這份工作,不知道企業未來的走向,或者不確定要認同自家企業的什麼等等。
受聘員工本身的成本也很高。
由於受聘者等同將自身大部分的工作時間賣給單一企業,這會加深一個人的沉沒成本,比如花費大部分的時間在單一領域的工作上,或者薪水的來源單一等等。而通常來講,隨受聘時間調薪的公司,在一個人的職務內容非寡占或獨特性高的前提下,會在節省開銷的時候,優先以需支付薪資低的新進員工取代。因而,對在單一單位從事單一工作的人而言,工作時間會與被資遣之間有相關性。因此,受聘的時間越長,被資遣或開除的壓力就越大,而自身的專業也可能只是業務內容窄化的一種表現。
一人公司是一種工作的思維轉向。一人公司的確蘊含自己創業開設有限公司的範圍,但若要完整描述一人公司的內涵,用分散風險來談論會更為合適。一人公司的開始是創業思維,這種思維會從思考「我要如何開始屬於我自己的生意」開始,然後從盤點自己手上所能變現的是什麼,以及目前單靠自己的知識,能解決什麼問題開始。
與一般以營利為主的企業不太相同的是,一人公司的首要目標並非營利,而是解決問題。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一人公司的目標是客戶成功(customer success),而盈利只是在將目標設在客戶成功的過程中伴隨而來的產物。基本上,一人公司思維有一些主要的特點:
- 賦予工作明確目標與價值觀
- 專注於單一目標與明確受眾
- 為成長設上限
- 不斷學習並成長,滾動式修正自己的產品
- 在進入新領域前先不斷測試技能(熟練度)與可行性(市場大小)
- 利用系統與自動化,並盡可能地簡化流程
- 表達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