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書記-《SOLO一個人工作聖經》(2):一個人工作的挑戰有哪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個人工作有很多優點,好比說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自由度、自我圓善、追求內在價值、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工作可以為我的顧客帶來什麼好處-換句話講,一個人工作會不斷讓自己反思: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我的顧客成功。

為自己工作可能會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意義感,但也可能遇到許多我們離開體制完善的企業,或者一起工作的夥伴後,才會浮現到檯面上的問題。最直接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要處理那些在公司裡面很可能已經有人幫我們處理好的問題,好比說:

勞健保向誰保?要處理的稅務有哪些?我怎麼做宣傳?怎麼寫SEO?怎麼成立公司或設立工作室?每年或每季度要繳交的報表有哪些?消防安檢怎麼處理?發票怎麼開?有哪些法規是我要注意的?

這是某些人出來創業時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沒有人協助他處理這些實務面上的事。特別是當一個人突然被資遣,不得已只好自己出來創業,或者一時興起想要出來開業等等,在很匆忙的情況下成為一人工作者時,這些面向會立刻變成第一個挑戰。

企業通常有足夠的資源將這些工作外包,或者獨立聘請專業人員處理這些問題。但在自行創業的初期,或剛成為一人工作者時,另一項可能面臨的大問題,便是資金燒得很快,但客源數或案件數卻還不足以因應成本。這時候可能連支付薪資給自己都有問題,更別談將這些工作外包出去。

此外,在公司工作能提供的另外一項好處是公司的品牌效應。換句話講,公司往往會有既定的客源或配合好的廠商。過度快速的創業或成為一人工作者的另一項挑戰,就在於叫不到貨,或者找不到人。除非今天我們有很雄厚的資本,可以因應我們在出來工作以後,還能持續學習一段時間。否則在自己出來工作的初期,蠟燭超級多頭一起燒的情形非常常見-不只是外面在燒,裡面也會有種催促感在燒。

這種情形往往是草創期陣亡比例非常高的原因:把自己整個人燒到耗竭

raw-image

這種情況的一種較佳解是,我們充分利用公司的資源來學習與良善我們自己產品的流程。受聘的一項好處是,不論受聘帶有的風險(比如說,將大部分學習資源投注在工作流程的特定區塊上,或者公司突然大量資遣的情形)有多大,我們至少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收入進帳-除非是非常不健康的公司。換句話講,受公司聘僱至少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並且提供我們基本或足夠業務發展的資源

這種最基本的保障能夠支持一個人逐漸測試自己產品的好或壞,並且逐漸良善自己產品或服務的流程。白話來講就是,我們把自己的時間賣給公司,但也試著避免自己因為過度投入在公司的業務上,而使得自己的職能發展過度不平衡。我們可以藉由使用公司的資源來協助自己成長、擴展自己的市場。

我還記得以前在成功嶺受訓時,曾經聽過一位教授這樣說:「你們都覺得當兵很浪費時間,我也知道。可是你既然有這麼多時間,而且你就是必須在這裡待這麼多時間,那你為什麼不好好活用這些時間?」(後來聽完這教授演講,一堆替代役就在每堂課上課時狂背考古題準備考試,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一個我聽過符合這裡所打的例子,是一位工程師,在公司好像專寫Javascript的。一般資訊工程師似乎比較會不斷專研會更多種語言,而這位工程師與一般同儕比較不同的是,他為了摸清楚整條產線的流程,不僅前端的塑料射出成形跑過,CNC機台跑過,也透過跑業務來熟悉客戶可能的需求有哪些,也跑去智財工作了兩年。他到後端來寫程式,已經是比較後期的事。在其間,也跟不少人資和業務打好關係。

善用公司能提供的一切資源,來依照客戶的需要發展出能夠解決他問題的產品,並試著分散在公司工作時可能出現的風險,這是這裡提出來的較佳解(不過這並不是在講我們可以一直把公司的文具幹回家,這是另外一回事)。


另外一種常見的挑戰在於,在業務發展的初期找不到人買我們的產品或服務。

不管我們覺得自己產品有多好,或者我們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多創新、多有市場性,往往會經驗到一個令人挫折的過程:我們推出了,結果市場回饋不如預期,甚至根本沒人理會我們。比如說你花了一堆時間寫了一篇自己覺得超好的文章,結果放了兩天,觀看數只有1,還是那個你很討厭的人上來吐你嘈這種情形。

一個原因是,我們提供的服務可能就不是客戶要的服務。客戶往往只在意我們提供的產品能解決他們什麼問題,而不在意我們的產品有多好。我們覺得自己的產品很好,那是一回事;但客戶的問題能不能被解決,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產品不符合客戶的需要通常是最基本的原因,然而,一般創業者在業績不如預期時,很常檢討是不是廣告下得不夠、宣傳或SEO寫得不好,或者因為擔心找不到客戶乾脆狂摳斯盪,反而檢討自己是否清楚客戶需要什麼,以及自己的產品能夠如何協助客戶成功這件事,會被放在最後來談。

我們通常會對自己的產品有一種不合常理的自信,而這種挑戰往往最是需要關注的一項挑戰:我們將自己的價值跟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綁在一起。如果我因為客戶的回饋來更動我產品或服務的內容,那就好像是在說我做錯或者我失敗一樣。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我們可能會有要推出最優秀產品的壓力。這種壓力除了源自於上述的「將產品與自己的價值綁在一起」以外,也源自於一種奇妙的認知:我推出產品以後就不能再改動。這種認知某種程度上的確如此,因為產品一推出以後,定錨效應就會立刻生效,別人對自己產品的看法可能就會定下來。

可是當我們依循客戶的需要來調整,比如說客製化,或者就只是單純試著想要了解客戶想要什麼的時候,我們就更可能培養出客戶的忠誠感。

以前聽過一個故事,有名諮商師在週末上了一個工作坊,學到了一些諮商的新技巧,並在下次個案中與自己案主提到:「我上次聽到有個工作坊,內容可能會對我們的諮商過程有幫助,所以我去上了,也學到了一些新的技巧。我想或許我們可以一起來試試看這個技巧,可能會對你有一些幫助。」

在結案時,這名個案回饋給諮商師自己最有印象的地方時,不是諮商師的技巧有多好,而是諮商師願意為了他去學一些新的東西。這是他會選擇不斷再回來找這名諮商師的原因。

在正式推出產品前,我們可能不斷改善整個流程,我們也會希望自己推出的產品很好。但是正視事實會比較輕鬆,那就是:我們推出的第一個版本通常是日後我們不太想回想起來的東西。推出是指我們將這個產品推給別人使用的第一個時刻,而我們在推出產品後修改個五六十次,甚至整個打掉重來,都是很常見的事。

這個過程被稱為PDCA:先有個計劃(Plan),試著用某些方式做這個計畫(Do),獲得他人的回饋(Check),並且透過回饋來修正這個執行計畫的方式(Act)。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別人的回饋,不然我們不太可能知道別人真的需要解決的是什麼,我們不會通靈

(PDCA存在一種風險:環境穩定性突然被打破時,PDCA會突然失效,這之後再來談。)

還有一種找不到人買自己產品的原因很單純,就是真的沒有人認識你。這也是與客戶經營長期關係的重要性:與客戶建立起你真的關心他的需要與安康的關係後,客戶會為你推薦與自己有相似需要,你的產品也比較可能滿足對方需要的另一個客戶。

這個過程會很像二極體點的過程:


raw-image

我們從0那個點開始往右邊看,會發現電壓不管怎麼加,縱軸都沒有變化;然而,當電壓到0.5V那個點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電流開始像火箭衝天一樣往上衝。因此,在這裡,0.5V那個點被稱為閾值(threshold value):量變帶來質變的門檻值。

如果我們真的能為客戶的成功設想,也不斷了解客戶需要什麼,達到閾值就只會是時間的事。


草創期常常是風險較大的時期,若能善用公司資源,並堅持PDCA的過程,往往會能夠比較平安地度過這段過程。然而,還有另外一種挑戰,這種挑戰與我們自己有關。這些挑戰是:

  • 孤單感
  • 被工作至上論控制
  • 失去基本生活/缺乏界線
  • 心智資源過度耗損

往後,會再用不同的文章來分別談論這些挑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大軒的沙龍
17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羅大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0
這裡先整理一下前面所談的,關於一人公司常出現的幾個挑戰: 上述這些挑戰是實務面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篇則會談論另外一些面向與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概略地分成幾點: 通常來講,這幾種情況也是我們會特別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累的情況。在這篇中,我會先試著談論前三種因素。 第三種是有別於上兩者的另一種陷阱。
Thumbnail
2022/01/20
這裡先整理一下前面所談的,關於一人公司常出現的幾個挑戰: 上述這些挑戰是實務面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篇則會談論另外一些面向與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概略地分成幾點: 通常來講,這幾種情況也是我們會特別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累的情況。在這篇中,我會先試著談論前三種因素。 第三種是有別於上兩者的另一種陷阱。
Thumbnail
2022/01/06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
Thumbnail
2022/01/06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
Thumbnail
2021/12/30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Thumbnail
2021/12/30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最近真的接觸到很多創業的人,因為我們這行本身就是以專業證照為主的一個行業,跟醫生或律師有點像,所以很多人就會想要創業,也包括我自己。創業的人也跟我差不多年紀,因為這個年紀是有一點歷練,然後體力正足的時候。 也是因為我有在做這個副業,那這個副業就是自媒體的形式,所以每個人本身都是一個創業者,我就整理最
Thumbnail
最近真的接觸到很多創業的人,因為我們這行本身就是以專業證照為主的一個行業,跟醫生或律師有點像,所以很多人就會想要創業,也包括我自己。創業的人也跟我差不多年紀,因為這個年紀是有一點歷練,然後體力正足的時候。 也是因為我有在做這個副業,那這個副業就是自媒體的形式,所以每個人本身都是一個創業者,我就整理最
Thumbnail
如果心態上是覺得上班很苦,想要自己創業,那你很可能只會感覺到更苦。 本篇不是對於自行創業的勸退文,只是因為剛好身在其中,發現人們會忽略的實況,也剛好將心境記錄下來,減少大家對於創業實際樣貌的偏誤。不會只是因為想要逃離上班的苦痛,陷入自行創業會很美好的幻想泡泡中。 對於創業的美好嚮往 很多人對於創業、
Thumbnail
如果心態上是覺得上班很苦,想要自己創業,那你很可能只會感覺到更苦。 本篇不是對於自行創業的勸退文,只是因為剛好身在其中,發現人們會忽略的實況,也剛好將心境記錄下來,減少大家對於創業實際樣貌的偏誤。不會只是因為想要逃離上班的苦痛,陷入自行創業會很美好的幻想泡泡中。 對於創業的美好嚮往 很多人對於創業、
Thumbnail
許多人嚮往在工作上,有著充分的自由與彈性。但真給你了又如何?你清楚自己要做些什麼嗎?想要獲得工作上的自由與彈性,得靠自己去創造機會,而不是等待別人給予機會的。大約在工作十年左右,我的體悟是:在完成分內工作之餘,有意識地挑選任務。
Thumbnail
許多人嚮往在工作上,有著充分的自由與彈性。但真給你了又如何?你清楚自己要做些什麼嗎?想要獲得工作上的自由與彈性,得靠自己去創造機會,而不是等待別人給予機會的。大約在工作十年左右,我的體悟是:在完成分內工作之餘,有意識地挑選任務。
Thumbnail
書裡說道:「熱情是在你專心解決問題或搜尋解答時才會產生出來的」 我以往對熱情看法,也是先找到熱情,接著才願意向下深掘,但後來發現我搞錯了。
Thumbnail
書裡說道:「熱情是在你專心解決問題或搜尋解答時才會產生出來的」 我以往對熱情看法,也是先找到熱情,接著才願意向下深掘,但後來發現我搞錯了。
Thumbnail
一個人工作有很多優點,好比說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自由度、自我圓善、追求內在價值、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工作可以為我的顧客帶來什麼好處-換句話講,一個人工作會不斷讓自己反思: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我的顧客成功。 這個過程會很像二極體點的過程:
Thumbnail
一個人工作有很多優點,好比說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自由度、自我圓善、追求內在價值、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工作可以為我的顧客帶來什麼好處-換句話講,一個人工作會不斷讓自己反思: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我的顧客成功。 這個過程會很像二極體點的過程:
Thumbnail
# 32《一人公司》(下):踏上一人公司的路途!我們將從心態、建立、維持三個面向延續上一篇的內容再來看看一人公司如何打造,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 32《一人公司》(下):踏上一人公司的路途!我們將從心態、建立、維持三個面向延續上一篇的內容再來看看一人公司如何打造,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如果只能有一個答案,那就是......
Thumbnail
如果只能有一個答案,那就是......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工作換來換去,雖然不是做得不好,但始終為人作嫁,總是覺得缺少什麼? 傳統的穩定待在同一家公司,直到退休的「從一而終」觀念,或許有人辦得到,但不是自己? 找到自己的熱愛,有意義或樂此不疲的事物,並且能夠賺得足夠財富,這樣的人生,多好! 縱然辛苦,但上班難道不辛苦?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工作換來換去,雖然不是做得不好,但始終為人作嫁,總是覺得缺少什麼? 傳統的穩定待在同一家公司,直到退休的「從一而終」觀念,或許有人辦得到,但不是自己? 找到自己的熱愛,有意義或樂此不疲的事物,並且能夠賺得足夠財富,這樣的人生,多好! 縱然辛苦,但上班難道不辛苦?
Thumbnail
哈德森太太發現,最近的書籍都在傳遞一個觀念,就是你要知道你自己要甚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過什麼樣的人生,決定了你要怎麼樣的工作。 很多人在創業,創業的初衷是希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往往這個想要的生活可能很模糊,當事業起飛,有很多的可能發生,大量的金錢累積,於是投入更多的工作時間,想要的生活就變得更
Thumbnail
哈德森太太發現,最近的書籍都在傳遞一個觀念,就是你要知道你自己要甚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過什麼樣的人生,決定了你要怎麼樣的工作。 很多人在創業,創業的初衷是希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往往這個想要的生活可能很模糊,當事業起飛,有很多的可能發生,大量的金錢累積,於是投入更多的工作時間,想要的生活就變得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