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書記-《SOLO一個人工作聖經》(2):一個人工作的挑戰有哪些?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個人工作有很多優點,好比說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自由度、自我圓善、追求內在價值、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工作可以為我的顧客帶來什麼好處-換句話講,一個人工作會不斷讓自己反思: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我的顧客成功。
為自己工作可能會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意義感,但也可能遇到許多我們離開體制完善的企業,或者一起工作的夥伴後,才會浮現到檯面上的問題。最直接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要處理那些在公司裡面很可能已經有人幫我們處理好的問題,好比說:
勞健保向誰保?要處理的稅務有哪些?我怎麼做宣傳?怎麼寫SEO?怎麼成立公司或設立工作室?每年或每季度要繳交的報表有哪些?消防安檢怎麼處理?發票怎麼開?有哪些法規是我要注意的?
這是某些人出來創業時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沒有人協助他處理這些實務面上的事。特別是當一個人突然被資遣,不得已只好自己出來創業,或者一時興起想要出來開業等等,在很匆忙的情況下成為一人工作者時,這些面向會立刻變成第一個挑戰。
企業通常有足夠的資源將這些工作外包,或者獨立聘請專業人員處理這些問題。但在自行創業的初期,或剛成為一人工作者時,另一項可能面臨的大問題,便是資金燒得很快,但客源數或案件數卻還不足以因應成本。這時候可能連支付薪資給自己都有問題,更別談將這些工作外包出去。
此外,在公司工作能提供的另外一項好處是公司的品牌效應。換句話講,公司往往會有既定的客源或配合好的廠商。過度快速的創業或成為一人工作者的另一項挑戰,就在於叫不到貨,或者找不到人。除非今天我們有很雄厚的資本,可以因應我們在出來工作以後,還能持續學習一段時間。否則在自己出來工作的初期,蠟燭超級多頭一起燒的情形非常常見-不只是外面在燒,裡面也會有種催促感在燒。
這種情形往往是草創期陣亡比例非常高的原因:把自己整個人燒到耗竭
📷耗竭的一種表現:「我不能休息」
這種情況的一種較佳解是,我們充分利用公司的資源來學習與良善我們自己產品的流程。受聘的一項好處是,不論受聘帶有的風險(比如說,將大部分學習資源投注在工作流程的特定區塊上,或者公司突然大量資遣的情形)有多大,我們至少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收入進帳-除非是非常不健康的公司。換句話講,受公司聘僱至少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並且提供我們基本或足夠業務發展的資源
這種最基本的保障能夠支持一個人逐漸測試自己產品的好或壞,並且逐漸良善自己產品或服務的流程。白話來講就是,我們把自己的時間賣給公司,但也試著避免自己因為過度投入在公司的業務上,而使得自己的職能發展過度不平衡。我們可以藉由使用公司的資源來協助自己成長、擴展自己的市場。
我還記得以前在成功嶺受訓時,曾經聽過一位教授這樣說:「你們都覺得當兵很浪費時間,我也知道。可是你既然有這麼多時間,而且你就是必須在這裡待這麼多時間,那你為什麼不好好活用這些時間?」(後來聽完這教授演講,一堆替代役就在每堂課上課時狂背考古題準備考試,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一個我聽過符合這裡所打的例子,是一位工程師,在公司好像專寫Javascript的。一般資訊工程師似乎比較會不斷專研會更多種語言,而這位工程師與一般同儕比較不同的是,他為了摸清楚整條產線的流程,不僅前端的塑料射出成形跑過,CNC機台跑過,也透過跑業務來熟悉客戶可能的需求有哪些,也跑去智財工作了兩年。他到後端來寫程式,已經是比較後期的事。在其間,也跟不少人資和業務打好關係。
善用公司能提供的一切資源,來依照客戶的需要發展出能夠解決他問題的產品,並試著分散在公司工作時可能出現的風險,這是這裡提出來的較佳解(不過這並不是在講我們可以一直把公司的文具幹回家,這是另外一回事)。

另外一種常見的挑戰在於,在業務發展的初期找不到人買我們的產品或服務。
不管我們覺得自己產品有多好,或者我們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多創新、多有市場性,往往會經驗到一個令人挫折的過程:我們推出了,結果市場回饋不如預期,甚至根本沒人理會我們。比如說你花了一堆時間寫了一篇自己覺得超好的文章,結果放了兩天,觀看數只有1,還是那個你很討厭的人上來吐你嘈這種情形。
一個原因是,我們提供的服務可能就不是客戶要的服務。客戶往往只在意我們提供的產品能解決他們什麼問題,而不在意我們的產品有多好。我們覺得自己的產品很好,那是一回事;但客戶的問題能不能被解決,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產品不符合客戶的需要通常是最基本的原因,然而,一般創業者在業績不如預期時,很常檢討是不是廣告下得不夠、宣傳或SEO寫得不好,或者因為擔心找不到客戶乾脆狂摳斯盪,反而檢討自己是否清楚客戶需要什麼,以及自己的產品能夠如何協助客戶成功這件事,會被放在最後來談。
我們通常會對自己的產品有一種不合常理的自信,而這種挑戰往往最是需要關注的一項挑戰:我們將自己的價值跟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綁在一起。如果我因為客戶的回饋來更動我產品或服務的內容,那就好像是在說我做錯或者我失敗一樣。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我們可能會有要推出最優秀產品的壓力。這種壓力除了源自於上述的「將產品與自己的價值綁在一起」以外,也源自於一種奇妙的認知:我推出產品以後就不能再改動。這種認知某種程度上的確如此,因為產品一推出以後,定錨效應就會立刻生效,別人對自己產品的看法可能就會定下來。
可是當我們依循客戶的需要來調整,比如說客製化,或者就只是單純試著想要了解客戶想要什麼的時候,我們就更可能培養出客戶的忠誠感。
以前聽過一個故事,有名諮商師在週末上了一個工作坊,學到了一些諮商的新技巧,並在下次個案中與自己案主提到:「我上次聽到有個工作坊,內容可能會對我們的諮商過程有幫助,所以我去上了,也學到了一些新的技巧。我想或許我們可以一起來試試看這個技巧,可能會對你有一些幫助。」
在結案時,這名個案回饋給諮商師自己最有印象的地方時,不是諮商師的技巧有多好,而是諮商師願意為了他去學一些新的東西。這是他會選擇不斷再回來找這名諮商師的原因。
在正式推出產品前,我們可能不斷改善整個流程,我們也會希望自己推出的產品很好。但是正視事實會比較輕鬆,那就是:我們推出的第一個版本通常是日後我們不太想回想起來的東西。推出是指我們將這個產品推給別人使用的第一個時刻,而我們在推出產品後修改個五六十次,甚至整個打掉重來,都是很常見的事。
這個過程被稱為PDCA:先有個計劃(Plan),試著用某些方式做這個計畫(Do),獲得他人的回饋(Check),並且透過回饋來修正這個執行計畫的方式(Act)。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別人的回饋,不然我們不太可能知道別人真的需要解決的是什麼,我們不會通靈
(PDCA存在一種風險:環境穩定性突然被打破時,PDCA會突然失效,這之後再來談。)
還有一種找不到人買自己產品的原因很單純,就是真的沒有人認識你。這也是與客戶經營長期關係的重要性:與客戶建立起你真的關心他的需要與安康的關係後,客戶會為你推薦與自己有相似需要,你的產品也比較可能滿足對方需要的另一個客戶。
這個過程會很像二極體點的過程:
我們從0那個點開始往右邊看,會發現電壓不管怎麼加,縱軸都沒有變化;然而,當電壓到0.5V那個點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電流開始像火箭衝天一樣往上衝。因此,在這裡,0.5V那個點被稱為閾值(threshold value):量變帶來質變的門檻值。
如果我們真的能為客戶的成功設想,也不斷了解客戶需要什麼,達到閾值就只會是時間的事。

草創期常常是風險較大的時期,若能善用公司資源,並堅持PDCA的過程,往往會能夠比較平安地度過這段過程。然而,還有另外一種挑戰,這種挑戰與我們自己有關。這些挑戰是:
  • 孤單感
  • 被工作至上論控制
  • 失去基本生活/缺乏界線
  • 心智資源過度耗損
往後,會再用不同的文章來分別談論這些挑戰。
15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大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我們推出一項產品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事給其他人。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不將目標設為營利,而是以客戶成功(customer success)來設立目標。所謂客戶成功是指,我們所推出的產品,是為了要解決某位客戶的某些問題,並且真的能解決某些實際上的問題。客戶不會在意我們的產品有多好,只會在意我們的產品能為他們解決多少問題。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與其說一人公司是商業實體(business entity),毋寧更像是一種對於企業思維的替代性思維。
第一次接觸到一人公司的概念,大抵是從我開始從事個人工作之後一年左右開始。那時候覺得,似乎在生意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某種我無法料想得到的瓶頸,又覺得我對要以一人進行工作,該處理哪些實務面的項目知道得太少。所以我開始想找找看那些創業家是怎麼開始,怎麼宣傳,怎麼在停滯期繼續前進。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我們推出一項產品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事給其他人。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不將目標設為營利,而是以客戶成功(customer success)來設立目標。所謂客戶成功是指,我們所推出的產品,是為了要解決某位客戶的某些問題,並且真的能解決某些實際上的問題。客戶不會在意我們的產品有多好,只會在意我們的產品能為他們解決多少問題。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與其說一人公司是商業實體(business entity),毋寧更像是一種對於企業思維的替代性思維。
第一次接觸到一人公司的概念,大抵是從我開始從事個人工作之後一年左右開始。那時候覺得,似乎在生意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某種我無法料想得到的瓶頸,又覺得我對要以一人進行工作,該處理哪些實務面的項目知道得太少。所以我開始想找找看那些創業家是怎麼開始,怎麼宣傳,怎麼在停滯期繼續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過度努力#宗教#企業菁英#效率#恐懼#我沒有用#量化黑洞#忙碌崇拜#罪惡感#薪水小偷#麥克斯.法蘭佐#MAX FRENZE#約翰.菲茨#JOHN.FITCH#沐光 ❤️2024年二
Thumbnail
億男的三大重點: 錢並不髒,有這樣的想法才能真正吸引金流 錢買不到信任買不到快樂 財富和幸福的關係在於你如何看待衪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凡是本我所在之處,自我必相隨。」懂得和自己的情緒做連結
Thumbnail
人與人或許真的是比較得來的,每個人與每個人之間,也真是各有自己的修練與難念的經
今天再次領讀《好好學習》, 這本書主要在講述,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習方法論,是一本聽完能獲得如何提升認知效率與學習效率的書。分享完,卻有一種奇異感,與平常分享完的感受完全不同,我忍不住梳理發生什麼事。 在2月份領讀時,我對於查理·蒙格的思考方法並不是很清楚,所以,當時我對於,為什麼要掌握臨界知識的理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與『活在當下』做平衡。」 從 Instagram 離職 — 突破自我舒適圈 探索自己,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真誠面對每段遇到的愛情 與其回首過去,不如專注於現在 .
Thumbnail
2019年8月,韓國前MBC記者李容馬過世,儘管相較於JTBC知名主播孫石熙,台灣或許並沒有太多人了解這位,曾在第一線見證韓國新自由主義將手伸入媒體,在挺身抗爭之後成功復職,最後卻仍舊因為腹膜癌病逝的韓國知名記者。然而,他在生前所留下的這本作品,卻絕對值得所有關注台灣發展的人,好好閱讀。
Thumbnail
本書原文標題很明確地告訴你,才德至上是一種暴政。因為才德至上的觀念引發的文憑主義、菁英思維以及拜金風潮,不僅在美國更在全球掀起一場大災難。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過度努力#宗教#企業菁英#效率#恐懼#我沒有用#量化黑洞#忙碌崇拜#罪惡感#薪水小偷#麥克斯.法蘭佐#MAX FRENZE#約翰.菲茨#JOHN.FITCH#沐光 ❤️2024年二
Thumbnail
億男的三大重點: 錢並不髒,有這樣的想法才能真正吸引金流 錢買不到信任買不到快樂 財富和幸福的關係在於你如何看待衪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凡是本我所在之處,自我必相隨。」懂得和自己的情緒做連結
Thumbnail
人與人或許真的是比較得來的,每個人與每個人之間,也真是各有自己的修練與難念的經
今天再次領讀《好好學習》, 這本書主要在講述,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習方法論,是一本聽完能獲得如何提升認知效率與學習效率的書。分享完,卻有一種奇異感,與平常分享完的感受完全不同,我忍不住梳理發生什麼事。 在2月份領讀時,我對於查理·蒙格的思考方法並不是很清楚,所以,當時我對於,為什麼要掌握臨界知識的理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與『活在當下』做平衡。」 從 Instagram 離職 — 突破自我舒適圈 探索自己,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真誠面對每段遇到的愛情 與其回首過去,不如專注於現在 .
Thumbnail
2019年8月,韓國前MBC記者李容馬過世,儘管相較於JTBC知名主播孫石熙,台灣或許並沒有太多人了解這位,曾在第一線見證韓國新自由主義將手伸入媒體,在挺身抗爭之後成功復職,最後卻仍舊因為腹膜癌病逝的韓國知名記者。然而,他在生前所留下的這本作品,卻絕對值得所有關注台灣發展的人,好好閱讀。
Thumbnail
本書原文標題很明確地告訴你,才德至上是一種暴政。因為才德至上的觀念引發的文憑主義、菁英思維以及拜金風潮,不僅在美國更在全球掀起一場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