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書記-《SOLO一個人工作聖經》(1):一個人工作的優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需要辦公室-有時甚至只需要一台電腦、收音良好的麥克風,以及像素足夠的網路攝影機就夠了。或者我們也可能發現,小孩、家人或寵物對於在家工作的破壞性有多大,於是更愛上辦公室的工作。

raw-image

保羅‧賈維斯(Paul Jarvis)或許是一人公司的濫觴,卻絕對不會是最後一位。這種工作上的新觀念如雨後春筍般地開枝散葉。這個概念有許多不同的佳作,而近期內最吸引我的,是蕾貝嘉‧西爾的《SOLO一個人工作聖經》。保羅‧賈維斯提供了一幅藍圖,而蕾貝嘉‧西爾則描寫了這幅藍圖中那些不太好過的部分-跌跌撞撞、覺得自己好像停滯不前、整天為下一餐煩惱,或者更多我們可能遇見的面向。

raw-image

為自己工作好在哪?

為自己工作可能是所有受雇者的夢想-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講,我們在工作中有多不爽,就會對為自己工作這件事有多嚮往。光是我們想像自己不用再對同事強顏歡笑、不用每天跟一群人擠火車通勤,甚至還可以睡到飽,就會讓我們對為自己工作這件事充滿嚮往。

姑且不論這種夢幻式的想像,為自己工作的確有著某些無可替代的優點。讓我們先來看看保羅‧賈維斯在談論為自己工作這件事的好處:

  • 為自己工作是精益求精-這可以說是自我的圓善化(後面這句是我自己加的)。
  • 為自己工作分散了受聘的風險-我們受聘時,常只是專精於某一件事,我們的本職能力所能應付的,可能就只是整個產業鏈中的一小塊。那就像是把你所有的人生賭在這一小塊上面。
  • 一人公司(我們某種程度上可以視這件事為為自己工作)追求的是內在價值,這種對於內在價值的追求會為我們的人生建構出意義感。我們知道我們是在為了某些客戶的成功而努力。這種有別於企業對顧客(business to customer, B2C)的人與人(person to person, P2P)關聯,往往會為我們創造更多。這裡的「更多」,除了產值以外,也包含那些能夠支持我們的心智資源-比如說情感、連結感、能夠深入交談的夥伴等等與我們自身安康有關的要素。

我們可以很直接地說:「為自己工作,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件事。」我們為自己工作後最直接的回饋,可能是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清晰起來。我們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們需要具備哪些還不具備的技能,我們也開始慢慢摸索哪些資源可以幫助我們。

我們會開始慢慢知道自己的方向,甚至從哲思的層面上來講,我們透過為自己工作這件事,慢慢超越了工作這件事-我們開始超越工作,開始涉入職涯(career)、生命意義(life meaning),或者各種延伸性的面向上。

這可能是一種生命全方位的擴展。

另外一項優點是,某種程度上來講,受聘的員工或者自由工作者,本質上都是受聘員-至少有一部份是。能夠記住這一點,對於一人工作者有一些重要性。至少...我們會試著在某些時候放自己一馬。你應該也知道的,人類有種天生的專業,叫做自我苛責。

「我了解到自己正在為全世界最大的賤人工作。」某位記者成為自由工作者以後這樣說道。

恩,當下次我們忙了一天,因為心智資源完全耗竭而看著youtube發呆放空時,至少能放自己一碼,告訴那個不斷吵著要你趕快做更多工作的聲音說:「夠了!現在是我的下班時間!」


延伸閱讀:推出屬於自己的產品-一個比較穩健的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大軒的沙龍
17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羅大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0
這裡先整理一下前面所談的,關於一人公司常出現的幾個挑戰: 上述這些挑戰是實務面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篇則會談論另外一些面向與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概略地分成幾點: 通常來講,這幾種情況也是我們會特別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累的情況。在這篇中,我會先試著談論前三種因素。 第三種是有別於上兩者的另一種陷阱。
Thumbnail
2022/01/20
這裡先整理一下前面所談的,關於一人公司常出現的幾個挑戰: 上述這些挑戰是實務面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篇則會談論另外一些面向與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概略地分成幾點: 通常來講,這幾種情況也是我們會特別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累的情況。在這篇中,我會先試著談論前三種因素。 第三種是有別於上兩者的另一種陷阱。
Thumbnail
2022/01/13
一個人工作有很多優點,好比說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自由度、自我圓善、追求內在價值、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工作可以為我的顧客帶來什麼好處-換句話講,一個人工作會不斷讓自己反思: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我的顧客成功。 這個過程會很像二極體點的過程:
Thumbnail
2022/01/13
一個人工作有很多優點,好比說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自由度、自我圓善、追求內在價值、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工作可以為我的顧客帶來什麼好處-換句話講,一個人工作會不斷讓自己反思: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我的顧客成功。 這個過程會很像二極體點的過程:
Thumbnail
2021/12/30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Thumbnail
2021/12/30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根據政府統計,台灣的自雇者人數已經達到132萬,約佔總就業人口的12.6%,也就是每8位工作者中,就有一位是自雇者。 《一個人工作聖經》作者蕾貝嘉希爾本身是已經以自由作家的方式工作了11年以上的自雇者,根據他個人經驗與訪談,告訴你自雇者要怎麼樣提升自己的滿足感、工作成效以及生活平衡,快樂過生活。
Thumbnail
根據政府統計,台灣的自雇者人數已經達到132萬,約佔總就業人口的12.6%,也就是每8位工作者中,就有一位是自雇者。 《一個人工作聖經》作者蕾貝嘉希爾本身是已經以自由作家的方式工作了11年以上的自雇者,根據他個人經驗與訪談,告訴你自雇者要怎麼樣提升自己的滿足感、工作成效以及生活平衡,快樂過生活。
Thumbnail
自由工作者縱然有著彈性的工作時間,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好生羨慕,但彈性的背後,也時常意味經濟來源的波動。《一個人工作聖經》出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當許多公司採取WFH模式,似乎也讓如何因應一人工作的生活成為課題。本書做為一人工作的指南,鼓勵人們建立屬於自我的工作方式,讓宅工作者能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自由工作者縱然有著彈性的工作時間,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好生羨慕,但彈性的背後,也時常意味經濟來源的波動。《一個人工作聖經》出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當許多公司採取WFH模式,似乎也讓如何因應一人工作的生活成為課題。本書做為一人工作的指南,鼓勵人們建立屬於自我的工作方式,讓宅工作者能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如果說,于為暢老師的⟪暢玩一人公司⟫和⟪一人創富⟫是一人公司的基礎概念書,而瓦基的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則是一人公司的實踐版,說是一本指引你成功邁向一人公司的葵花寶典,我相信一點也不誇張,因為這真的是作者的親身實踐,而且相當成功的故事。
Thumbnail
如果說,于為暢老師的⟪暢玩一人公司⟫和⟪一人創富⟫是一人公司的基礎概念書,而瓦基的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則是一人公司的實踐版,說是一本指引你成功邁向一人公司的葵花寶典,我相信一點也不誇張,因為這真的是作者的親身實踐,而且相當成功的故事。
Thumbnail
本書讓我領悟人的終其一生勢必無法做到讓全世界的人滿意,然而,這也是不需要且不切實際的想法!帶著一人公司的行事準則,不論是要開啟自己的斜槓人生,亦或是接受在生活中接受無法取悅每個人,那倒不如專注在自己的熱情上,並把那樣的熱忱揮灑向一群能與你共鳴的人,讓他們支持你所願意創造出的價值。若在生活中始終能保持
Thumbnail
本書讓我領悟人的終其一生勢必無法做到讓全世界的人滿意,然而,這也是不需要且不切實際的想法!帶著一人公司的行事準則,不論是要開啟自己的斜槓人生,亦或是接受在生活中接受無法取悅每個人,那倒不如專注在自己的熱情上,並把那樣的熱忱揮灑向一群能與你共鳴的人,讓他們支持你所願意創造出的價值。若在生活中始終能保持
Thumbnail
小時候一定有被問過這個問題:你長大要做什麼呀?小時侯的回答可能很天馬行空,我要當太空人!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醫生!但似乎沒有聽過有人說,我要開一人公司。 取自《Emily in Paris》對白,你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呢?有沒有思考過自己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Thumbnail
小時候一定有被問過這個問題:你長大要做什麼呀?小時侯的回答可能很天馬行空,我要當太空人!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醫生!但似乎沒有聽過有人說,我要開一人公司。 取自《Emily in Paris》對白,你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呢?有沒有思考過自己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Thumbnail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
Thumbnail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
Thumbnail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Thumbnail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